母亲节在中国

文摘   历史   2024-05-12 09:20   上海  
"MOTHER'S DAY" DINNER AT THE NAVY Y.M.C.A. This regular annual affair, which is made a big day in the lives of sailors in port, was held last Sunday in the Navy Y.M.C.A when 30 ladies of the community acted as hostesses.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dinner, a "Mother's Day" program was carried out when several delightful solos were rendered for the delectation of the sailor boys. Mr. Gordon Poteat of Shanghai College gave the "Mother's Day" address and the band of the U.S.S. Black Hawk helped to enliven the evening's proceedings.
1942年5月10號星期天,《申报》副刊《家庭》出“父母節”特刊。所谓“父母節”开始于一九四一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即欧美过母亲节的日子,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已经是第二届,沪宁的基督教堂,教会学校和信教家庭,都举行父母節庆祝活动。

上海的外国人过母亲节最早报道

母亲節源于美国,1914年成为国定節日,渐渐又被别的国家接受,后来便称它为国际母亲節。洋人的節日最先传到上海,过这个節的人总归在外国人的社区,就好像电影是法国人发明,上海最早放电影的资讯,不是应该要到法国俱乐部,英国总会寻根?1920年代,上海外国人过母亲節,有个例行的活动——邀请外国水手到海员基督教青年会,和侨居沪上的洋太太们一起会餐,帮助年轻水手给他们远在重洋的母亲写信,还为他们表演节目。于是母亲節成了外国游子最开心的一天。

外国水手和洋太太欢度母亲节(1926)

破天荒的

追念母亲節

1926年4月4日

基督教在江南农村佈教时,面对不识字的农民,单靠宣讲教义收效甚微,各乡村教会创造了多种通俗的礼拜,吸引乡下的信众,比如湖州双林镇圣特耐堂彭牧师,告诉农民,清明上坟,烧锡箔祭祀先人,都是徒劳无益,他在四月四日基督教复活节,增添了纪念母亲的典礼,先是为母亲捐善款,求助贫困信徒,再教唱牧师自编的母亲節歌,“娘也你是生我的育我的,并且辛苦的,教导我,栽培我,现在我的成立,是母亲血汗造成的……”

歌词诉说失去母亲的苦,对母亲音容笑貌的思,惭愧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事,花费过什么钱,最后说,现在自己如何的觉悟,要恭恭敬敬的侍奉上帝,更要恭恭敬敬的荣耀母亲。1926年4月4日,江南小镇教堂里举行的这堂“母亲節”礼拜,《兴华报》记者称她为破天荒的追念,我们说:这是个山寨版“中国式”的母亲节,比起正版国际母亲節,来得更加的早。
报道湖州版母亲节的《兴华报》周刊,基督教美以美和监理会合办华美書局发行,创刊于1904先后由美国人潘慎文和赵紫宸主编,1927年《真光》刊有《兴华报二十四年略史》(第26卷第6期)。如果你看上海图书馆的数据库的,会发现他们的介绍,并没有看过这篇兴华报的《略史》。

1931年,上海妇女杂志《節制》最先“正宗”介绍,费城贾维斯女士倡导“母亲節,”如何逐渐扩大成一个国际化的节日。第二年,中华妇女節制协会又将那年五月八日定为母亲節,通知各分会届时举办母子“同乐会”,给母亲送礼品,请母亲出席宴会,与母亲游公园,凡子女在外,还劝他们给母亲写信。母亲節活动还从精神上鼓励子女,要立志做完整人格的人。1932年《節制》月刊出了母亲節专号,各家报纸也都宣传报道,扩大了母亲節的影响。自此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年年都有了庆祝母亲節的活动,尤其在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里面。这就是母亲节在中国之始。

上面这组“——1933年5月14日,沪江大学举行上海东区母亲節庆祝会活动照片,先后刊在《东方杂志》和《东方画报》(后者有许多图像资料)。庆祝会由中华妇女節制协会沪东分会举办,担任主席的王立明(立于骑木马兒童身后者),则是中华妇女節制协会总会的主席,也是中国節制协会的创始人。妇女節制协会还建立了少儿组织——儿童節制军,庆祝母亲節常有儿童節制军的游行。

王立明又名劉王立明,就像宋美龄称蒋宋美龄,名字前冠夫姓是民国的老规矩。王立明是沪江大学校长劉湛恩的夫人,劉王都是美国留濄学的海歸,劉,出身在基督教家庭,王,十岁在福音堂小学读书,王立明在上海创立的中华妇女節制协会,属于国际基督教妇女節制会总会。
三十年代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很多事情都是虎头蛇尾,1936年江苏省妇联,以妇女对国家民族责任重大为由,建议中央明定五五为中国的母亲節,《中央日报》登载了这条建议,但此后却没有了下文。等到抗战时期,武汉,重庆過母亲節,时间和外国一样(五月第二周日),于是称之为国际母亲節。
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武汉成为抗日中心,1938年国际母亲節,为慰劳抗战將士的母亲,武汉各天主堂举行有史以来最盛大的集会,母亲節前,已有汉口天主堂的两位司铎,在电台发表了中英文的广播演说。蒋宋美龄的《母亲節献词》也在節前发表于报纸特刊,蒋夫人的《献词》中共的《新华日报》也誉之为“文颇名贵”;母亲節當天《新华日报》和许多报纸都全文转载,民国时候纪念母亲節发表许多文章,大概要数宋美龄《母亲節献词》转播最廣,影响最大。
1938年,上海的母亲節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妇女领袖发表告母亲書,还有慈善团体,派人到收容所慰问被难母亲。这一年的四月,妇女節制协会会长王立明的丈夫劉湛恩遭汉奸刺杀不幸身亡,随後王立明离开上海前往武汉,孤岛上的国际妇女節,从此由各派妇女团体,慈善组织,甚至像金蘭社,这样帮会组织出面筹备,活动也主要是救济难民,提倡健康,仁爱,勤勉,生产,整洁卫生,快乐活泼,成为纪念母亲節的口号。1941年5月,上海的教会又把国际母亲節,改造成为第一届父母節。
提议将国际母亲節改为父母節的,是设在上海的中华基督教协进会的家庭化促进会,理由:母亲節偏重母性忽视父性,不合中国国情,设父母節是为了提倡传统的孝道。用一个六年级小朋友严文聚的话,近年社会上一班子女,对于孝道大多忽略,尤其上海对于孝亲更是忽略,严姓小朋友说,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孝道都有好的成绩,因此一般有学问的人发起了父母節,目前特殊情况,不能隆重庆祝,做子女的只能在这天,佩红蓝纸花表示纪念,十年,二十年以后,又是如何如何……《少年先锋》1卷9-10期

基督教协进会推行父母節,目的为了实现基督教信仰的家庭化,但在孤岛上海,以及汪政府首都南京,提倡孝道的父母節,还是得到很多教会以外人的响应。八十一年前今天是第二届父母節,《申报》生活副刊出了父母節专號以示庆祝。


女作家施济美先生当年曾写过一篇《父母節》小说,发表在1944年的《春秋》杂志上——草地上有一群孩子,在跳五月竿舞,修长的May-Pole 矗立在中央,用七色绸带装点着,好像古代帝王家凤舆上的华盖,……女教师金先生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告诉他们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母節,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子女要纪念他们的父母,我今天特意到学校里来,送花给你们所有住宿的小朋友,父母都在的人戴红花,只有父亲或者只有母亲的戴蓝花,没有父母的戴白花。

……有个调皮小朋友说:女孩子蘭娣不该戴红花,应该戴白花,蘭娣的父母离婚,母亲嫁人去了美国,父亲恨母亲,跟一个四川女人去了峻岭重山之外。《父母節》说的就是,一个温馨家庭因为父母婚姻的破裂,女孩子遭受到的不幸,故事隐而未说的,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峻岭重山之外(抗日)父亲同情……。
四十年代“父母節”好像没有走出过汪伪政权控制的区域,不清楚敌占区与国统区的教会是怎样一种关系,也不晓得教会改造母亲節,除了吸引更多信众,有没有政治企图。孤陋寡闻不曾发现有人就母亲節在华人世界的传播写过文章,偶然发现上海人过父母節,抄了点母亲節-父母節的故事与你分享,也给自己留一份备忘,草率之中难免出错。


百代脚印
追寻历史的脚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