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吃菜喜欢油大,他吃的是混合油,并亲自规定:猪油与植物油:3:7混合,植物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茶籽油。工作人员把3斤猪油烧出后与7斤花生油或茶籽油混合,加入葱姜大料熬一下装入容器备用。毛泽东喜欢吃这种油,觉得做的菜“香”,尤其是炒素菜,吃在嘴里很“滑”又软,口感好。关于植物油与猪油(动物油)哪种更有利于健康,争论很大,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以植物油为主加少量动物油,这与毛泽东的吃法吻合。虽然当时不懂得油的提炼加工,但花生油、茶籽油加猪油的混合油,已经是比较科学了。_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04,第57页 |
吴连登,1964到1976年,在毛主席身边當管理员,据他编的書,毛泽东平时吃的混合油,按三成猪油和七成茶油和花生油的比列,预先炼好。一个人小时候记忆会影响一生,毛主席母亲文氏,常年吃观音齋,不吃荤菜;父亲毛顺生虽不吃齋,伙食也尽是蔬菜,不放猪油,只放菜油,茶油。家里有客人时候,才有机会吃到鸡蛋,猪肉,但被父亲盯着,小孩子都不敢放肆的吃。喜欢吃红烧肉和猪油,也算是走出了父权的阴影。 |
一九二六年,毛泽东根据与湘潭西乡佃农张连初的谈话,写成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举佃农三口之家的支出十一项,167.3655元,收入四项 147.72元,不足 19,.6455,按照这份调查:重租制度下的中国农村,入不敷出的佃农十分普遍,后来毛发动土地革命,就把佃农当作革命的主力。 |
饮食是生存之基本,湘潭张姓佃农三口之家,一年二十四斤盐,十斤茶,猪油,每月至少一斤,每斤零点二五元,全年十二斤,共三元。毛泽东一九三三年《才溪郷調查》,记福建上杭的贫雇農生活,“暴动前平均每人每月吃油,(从江西来的木油,本地的猪油)六两,现在未减少也为加多,但因江西的木油来得少了,群众吃的多是猪油。”,这里说斤两是十六两制老秤,木油就是茶籽油。 |
“暴动前木油(茶籽油)每元买三斤半”,和七年前湘潭调查,猪油每斤二角五,每元买四斤,相差无几。福建贫雇农每月人均六两(老秤),也和《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6)说的三口之家,起码要食(猪)油一斤,分量几乎相等,折合现在约在三点五两左右。月食三,四两是民生的底线,打江山前的毛泽东已经晓得。打下江山为新政权把守民生底线的是陈雲,读陈雲的文章就好像在读共和国的经济史,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中,谈论食油最多只有陈云。 |
一九五二年,全国食油产量(169万吨),大大低于战前一九三五年的水平(222万吨),上海,广州,唐山供应特别紧张,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陈雲向毛泽东报告,财经委决定迅速执行,食油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后来简称统购统销),并陈述了理由和措施。 |
一九五三年,工农业生产正在复苏之中,但食油供需矛盾突出,政务院同僚分析:第一点,农民注意粮食忽视油料生产,(菜籽和芝麻亩产量只有抗战前一半),政府收购太少,价格又压得太低。第二点,从五一年到五三年,城市和农村食油需求都在逐年增长,尤其农民为了掌握油饼(油饼是饲料也是肥料),油料都在产地就近榨取,这也增加政府调运食油的困难。 |
第三点特别重要,解放初的食油出口,占到总产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三(21.3%),战前(1936)中国出口二十六万八千吨,一九五二年出口二十九万吨,一九五三年达到三十三万七千吨。陈雲说出口多是因为:“苏联等国家要得多,很难减少”,其次“是我们(也)需要换外汇”。陈雲给毛泽东的信说,决定将(一九五四)出口油减少十万吨,其中苏联减少四万吨,外贸库存减五万余。东欧和德国等出口量难减,也不准备减。当年宣传画上:“手拉手来心对心,天下再没有兄弟亲,苏联是大哥中国是弟,兄弟齐心防敌人,老百姓人人有眼睛,谁好谁怀认得清,哪有个哥哥害弟弟,那有个美帝不害人。老百姓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相信宣传画上的宣传,但不晓得还有许多的事情,单凭他们的眼睛看不到。 |
一九五三年北京高层讨论食油的统购统销,上海是最受关注的城市,这年十月上海油脂公司的销售,估计将会达到十二万担,比同年一,二月的七万担,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上回说日伪对食油进行军管,四百万人口城市,每月只配给食油二萬担。解放初上海人口,约在五百到六百万之间,每月七万担以当时生活水平并不算少,销售达十二万担,除了奸商囤货,更多被转运到了缺油的地区,在物资紧缺年代,食油走私严重扰乱上海的市场。 |
实行粮油配给制 要和选民登记结合在一起 |
上海市委向中央报告,认为推行计划供应,要从食油开始,然后再推及米粮。上海的方案:(一)先对合作社社员,机关,部队,工厂,学校等有组织的群众(三百萬人)进行登记,实行计划供应,并禁止他们到市场購油。(二)对没有组织市民,仍然敞开供应,但要做好宣传,消除排队抢购。有关计划经济宣传,市委文件强调,不见报也不上电台,一句都不能外泄,宣传上内外有别可谓源远流长。(三)加强对私营油商的管理和改造,不允许他们囤积和抬价,最后把他们纳入国营销售体系。(四)不允许食油出境,运油出上海在一斤以上,按市价收购,五斤以上,没收罚款至判刑。最后,全面实行粮油配给制,要和选民登记结合在一起,做好人口统计。【以上参见《中共中央关于上海大米食油计划供应问题的批示》,出自《中共中央文献选集》,党史文献数据库可以查到。】 |
1954年3月,上海正式实行食油的计划供应,按人口发油券每人一斤,郊区人口十二两(老秤),1962年困难时期,每人减少到二两半(新秤),1964-1965,经济好转提升到半斤,一直维持到1993年4月1日,油价放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