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石家饭店菜,先去西太湖洗牙齿

文摘   2024-06-22 13:31   上海  

()

西太湖

苏州人有句趣语,要吃石家饭店的菜,先到西太湖去洗洗牙齿。苏州木渎这家有二百年历史的乡镇小饭店,自1927年到1957年,持续风光了三十余年,先后接待过于右任,蔡培元,吴稚晖,曹汝霖,李根源,邵元冲,张默君,苏青,周作人,顾颉刚,徐森玉,朱希祖,吴晗。蔡廷锴等党国政要,社会名流。名人去石家题字写诗,还留下了许多文采飞扬的游记,普通游客吃过石家菜,也会在大小报章上写“大众点评”,以笔者所见,林林总总少说也有上百篇,十余萬字,石家饭店的这份历史遗产,是苏州人的文化财富,也是研究江南城镇变迁的宝贵材料。石家饭店这块金字招牌价值连城,现在拥有产权或经营权各方,争得不亦乐乎,结果是蛋打鸡飞,连个中华老字號的名誉也未能保全,谁能指望他们来挖掘,石家金字招牌背后经营之道和历史成因。

1947.4.27《导报》(无锡)

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石家饭店白天接待主要都是西装革履的“海生”(上海客人),当地人只去吃夜饭,晚宴比午市便宜一半,苏州木渎镇的石家饭店,上海中上层社会白领阶层,白相苏州般要去格地方,时髦话叫“网红打卡地”……,开埠之前,上海只是民物丰阜者有限的蕞而一隅,通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的转变,从前盛世繁华的姑苏城,反成了十里洋场的后花园,过惯了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曷不前往尝试,山肴野菽别有风味……。

逯耀東: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肚大能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借了改革开放东风,歇业多年的石家饭店,又重整旗鼓,振兴了十几二十年,台湾美食史家逯耀東风尘仆仆从对岸前来,体验于右任周作人们赞美过的,鲃肺汤和豆腐羹,写了篇《多谢石家》收在《肚大能容》中;社会学家费孝通是苏州本地人,但以“肺腑之味” 四个字,缅怀石家的美好传说时代,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饭店的新主人误以为只要还会做鲃肺汤,就能够再现几十年前石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盛况,没想到来点赞的大多是怀旧和思乡的老人……。时代在变,食物的供应链也在改变,

《南京新报》1941年6月2日

要吃石家饭店的菜,先到西太湖去洗了牙齿。这句八十年前的戏话,说的是石家菜味道, 非是寻常之菜可比,要洗淨了牙齿,去细细辨一辨味道。现在不要说太湖的水质已经没有老底子纯净,就是名扬四海的木渎镇石家饭店,去年也被商务部移出了中华老字號名录,而位于木渎镇的石家老店,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关门大吉,

鲃肺汤

南京的《新华日报》相当于上海的《解放报》《文汇报》,伊格公众号——“江苏一號”,去年底发过一篇“这家老字號,缘何被摘牌的报道,关心石家饭店历史的朋友,读一读就知道——一家创造过江南美食史奇迹的乡镇饭店,如何被‘现代商业混战和无序的利益竞争所生吞活剥——公私合营前石家饭店都由店主独自打理,现在石家饭店从房产到商标使用权,全都歸於金星村经济合作社的1300位股民,而所谓合作社的决策权,则握在60名股民代表手中。饭店房屋每年租金收入300万。之前有个叫居永泉的所谓石家菜传人,曾经是饭店老板,记者已经联系不到居某本人,只知道现在他还欠着金星村,一千万元没有归还。霊岩山也有家石家饭店,与已经关门的木渎镇的老店又不属一家公司,同样需要向金星村合作社缴纳600万承包费……,

这家老字号,缘何被摘牌?(点击查看,)

老朽关注石家饭店史料,前后大约十余年,电脑里积累的资料,少说也有十余萬,唯独《新华日报》记者写的上面这篇,写石家饭店被摘牌的文章,反复看了几篇,其中的产权关系,利益勾兑,怎么也看不明白,唯一能够看懂的就是,现在的饭店和历史上的石家饭店,非但没有血缘联系,就连文脉也几乎断绝拥有产权经营权各方争权夺利,似乎没有人会关心,这些不能兑成现金的,陈报上的美食故事,江南文化史上的石家饭店已经落幕!?——以下石家饭店材料,并非特别重要,只是最近发现,顺手抄出来与侬分享,对石家饭店史料有兴趣,可私信联系。

承幹《求恕齋日记》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大藏书家非大富豪不可,刘承干的祖父刘墉“南浔四象”之首,资产达2000万两。三代富贵方知饮食,家产传到“傻公子”手上,饮食自然就出奇的讲究,——徐乃昌是吃遍上海大饭店的清朝遗老,偶尔赴刘府家宴,夸其食材之珍,厨艺之精,皆是外面高等饭店无可比拟。

刘承幹日记:己卯年(1939)十月二十八日

刘承幹《求恕齋日记》

1935年12月5日

乙亥年十一月初十

1939年农历十月二十八,老外交家陈镇東(光绪年间在上海道台手下做翻译,北洋时外交部驻上海交涉员,国民党执政担任外交部驻沪办事处主任)七十大寿,在新新公司酒楼办寿宴,藏书家刘承幹和上海救火会会长毛子坚同席,

鲃鱼又称斑鱼

刘在《求恕齋日记》说:丙子年在苏州之木渎石家饭店和毛见过,他的记忆有误,同样《求恕齋日记》乙亥年(1935)十一月初十,“八点即起,因欲重游天平饱看红叶也,十一时……至苏福汽车站,雇汽车半小时至木渎,步行至石家饭店,雇轿先赴严家花园,…游毕至石家饭店,肴颇佳二時半来轿上山”。——懂吃会吃的“傻公子”的品点更为难得。

1935年

俞友清编

《灵岩山志》

書中有三处

写到石家饭店

本地人说本地事

比旁人更能够说到点子

我们到石家饭店,因为久慕于右任的墨宝,可是到了石家饭店,给店伙欺骗着说,“老闆在外面”,可是后来主人和他的女公子(是英华学生)是从店里跑出来接我们的。呀,可恨那个家伙,还是同我们開玩笑呢?还是贪懒呢?但我不管他,总之做人固难,用人亦难,这是我从这一会体会得来的。——店主为人低调,从不和记者高谈阔论,待客殷勤,尤其苏州本地熟客,店主都会亲自招待,相帮接客的还有店主的千金,顾颉刚多次光顾,每次都和二店主父女交谈,郑逸梅和石家女婿是上海某中学同事,据说这位大小姐49后还曾在上海国际饭店培训过厨师。

于右任乘机离沪

班鱼一名(鱼朋)鱼,其肺煮羹甚鲜美,产于胥江及太湖中,于右任一尝木渎石家饭店之班肺汤,曾作诗称之,于老十七年九月赴邓尉看桂,歸次木渎,与林少和饮于石家饭店,诗曰:老桂开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鲃鱼是班鱼,见朱竹垞诗,及金松岑天放楼续集内。——外界关注石家饭店,最先从于右任这首诗起,于诗所以受关注,又因为鲃是于老独创,从前都写作班鱼,苏州是文化古城,如何用字当时文人特别在意。鲃鱼原本少见,鲃肺汤也只是乡下一道土菜,报纸上一争论,引起许多人的好奇,大家都想亲口尝尝,一看究竟……

木渎之饭店仍抱乡镇之风味,惟石家饭店为该地冠,一经名人品评,自然声名十倍。其他饭店也有数家,地濒太湖,鱼虾较为价廉而味美,久居城市者,曷不前往尝试,山肴野菽别有风味。木渎旅馆:木渎因轮船每日来往十次,游者不必宿夜,晨往可以夜返,因此旅社甚少,石家饭店特设旅社部於下塘,房间布置颇为苏化,房间单价自八角至一元二角左右,而山塘泰来旅社价较廉。石家饭店旅社部且借本地人为喜庆之用,该屋闻是冯桂芬旧宅,令人有沧桑之感,自汽车通行后,更无需乎宿夜也。(冯桂芬旧宅在木渎镇也算是座古建筑,大约在三十年代初,石家已经租下了宅子,1932年《珊瑚杂志》曾经刊出其门楣照片,称其雕刻极嵌空,玲珑之致


百代脚印
追寻历史的脚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