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起源可追溯至周成王的幼弟虞,被封于唐国(今山西太原)。虞之子,晋侯燮父,因迁居晋水之畔,改国号为晋。晋国历经多次迁都,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到翼(今山西翼城东南),直至穆侯费王时期,晋国的政治中心再次稳定。
晋文侯,姬姓,名仇,是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晋穆侯在一场战役中惨败,为了铭记这次耻辱,他给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仇”,并立为太子。晋穆侯去世后,晋穆侯的弟弟殇叔篡位,太子仇被迫流亡他国。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追随者攻击殇叔,成功夺取君位,成为晋文侯。
晋文侯在位期间,西周王朝动荡不安,周幽王废黜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导致王室内乱。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和姬伯服,姬宜臼被拥立为周平王。同时,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立周幽王另一子姬余臣为周携王,造成二王并立的局面。晋文侯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郑武公、秦襄公一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并最终在晋文侯三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杀死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这一事件被称为“文侯勤王”。
晋文侯的功绩得到了周平王的高度赞扬,周平王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予晋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以示对其功绩的肯定和奖励。晋文侯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
晋文侯在位的35年间,晋国迅速崛起,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为日后晋国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晋文侯的夫人为“晋姜”,曾辅助晋文侯,其事迹被记载在晋姜鼎的铭文中。
晋文侯去世后,其子晋昭侯姬伯继位。晋昭侯在公元前745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即曲沃桓叔。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晋国的分裂,因为曲沃的规模甚至超过了晋国的都城翼城,违背了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对此提出了警告,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但晋昭侯并未采纳他的意见。
曲沃桓叔在曲沃的经营非常成功,他不仅政治斗争经验丰富,而且深得人心,使得曲沃迅速成为晋国的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实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晋都翼城。随着曲沃势力的不断壮大,曲沃桓叔的野心也随之增长,他开始觊觎侄子晋昭侯的政权。
晋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发动政变,弑杀了晋昭侯,试图迎立曲沃桓叔为君。然而,晋国的忠臣们并不允许这种篡位行为,他们起兵攻打曲沃桓叔,迫使其退回曲沃。晋国随后立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即晋孝侯,并诛杀了潘父。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翼城与曲沃的对立公开化,晋国实际上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曲沃桓叔去世后,其子曲沃庄伯继位,继续与晋国的翼城政权进行斗争。曲沃庄伯在位期间,曾于公元前724年派人暗杀了晋孝侯,但晋国的反击迅速而有力,曲沃庄伯被迫退回曲沃。晋国随后立晋孝侯的弟弟郤为国君,即晋鄂侯。曲沃庄伯去世后,其子曲沃武公继位,他在公元前678年最终成功地攻灭了晋侯缗,结束了长达67年的内战,曲沃桓叔一系彻底打败了晋文侯一系,夺得了晋国的正统地位,这一事件被称为“曲沃代翼”。
晋武公实行富民强兵政策,发展晋国的经济与军事,扩大疆域。他在位时期,还曾派兵消灭荀国,以其地赐封给大夫原黯。
晋献公继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削弱了内部的公子势力,并通过大兴土木和军事扩张,使晋国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
晋献公以政治清明和任人唯贤著称。他起用了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有效地削弱了公族势力,巩固了君权。晋献公还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诛杀了“富氏子弟、桓庄之族”,彻底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为晋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他还鼓励百姓议政,如城东郊村民祖朝上书讨论国家政策,晋献公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正式召见并与之讨论三天,显示了他愿意听取民意的开明态度。
军事上,晋献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军队编制,将原有的一军扩建为上、下两军,由他和太子申生分别率领。他奉行尊王政策,提高了晋国的声望,并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晋献公攻灭了骊戎、耿国、霍国、魏国,击败了狄戎,大大扩展了晋国的领土。特别是他采纳了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计,先后消灭了强敌虞国和虢国,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晋献公的军事才能,也使晋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在晋献公的晚年,骊姬利用其在晋献公面前的宠爱地位,开始策划如何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取代太子申生成为晋国的继承人。她首先通过贿赂和拉拢晋献公的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向晋献公建议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分别派往晋国的边远地区,从而削弱他们在国都的影响力。这一策略成功地将申生派往曲沃,重耳派往蒲城,夷吾派往屈城,而她的儿子奚齐则留在了国都绛城。
接着,骊姬向太子申生提出,晋献公梦见了他的母亲齐姜,因此申生应当前往曲沃祭祀母亲,并把祭祀后的胙肉献给晋献公。申生按照骊姬的话去做了,但骊姬却在胙肉中暗中下了毒药。当晋献公打猎归来,准备食用胙肉时,骊姬故意劝阻晋献公先试食,结果胙肉毒死了狗和宫中的宦官。骊姬随即诬陷太子申生企图弑父,申生在无法自证清白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骊姬诬陷重耳和夷吾参与了申生的阴谋,意图将他们也一并除掉。在这种压力之下,重耳和夷吾被迫离开了晋国,开始了他们的流亡生涯。重耳逃往了翟国,而夷吾则逃往了梁国。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是晋国的邻国,但与晋国的关系并不紧密,因此成为了他们避难的理想之地。
奚齐继位后,由于其母亲骊姬的恶行在朝野内外广为人知,他的统治缺乏合法性和民众的支持。晋国的贵族和百姓对奚齐的继位持怀疑态度,认为他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君位的。这种不满情绪在晋国的贵族中尤为明显,他们对骊姬的阴谋和奚齐的继位感到愤怒和不满。
晋献公去世后不久,晋国的大夫里克等人就开始策划政变。里克不满骊姬的阴谋和奚齐的统治,认为晋国需要一个更加贤能的君主来领导。在晋献公去世的同年(公元前651年),里克发动政变,杀死了奚齐。
奚齐被杀后,晋国的贵族们推举了卓子继位,卓子是骊姬妹妹的儿子。同年(公元前651年)里克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卓子,骊姬在政变中被鞭杀。这一系列的政变和杀戮,使得晋国的政治局势极为动荡,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
重耳在翟国的流亡生活持续了多年,他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许多忠臣,如赵衰、贾佗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他复国的重要支持力量。重耳在翟国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政治智慧。
夷吾在梁国的流亡生活则相对较为短暂,但他也在那里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夷吾的政治野心不亚于骊姬,他在梁国期间也在积极谋划如何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晋国并夺取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