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序幕:诸侯国的动荡与霸权的孕育

2024-10-24 21:01   云南  

在春秋时期,郑国曾一度辉煌,但随着郑庄公的去世,国家便步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庄公在位期间,祭仲因受宠而担任卿职,他为郑庄公迎娶了邓国的公主邓曼,生下了太子忽。郑庄公驾崩后,祭仲便扶立太子忽继位,即郑昭公。然而,郑庄公的另一位妻子,来自宋国的雍姞,也生下了子突,而雍氏家族在宋国拥有极高的声望。

1

郑国的内部倾轧


郑庄公去世不久,宋国便施展计谋,诱捕了祭仲,并以死相逼,迫使祭仲将子突送回郑国并立为新君,即郑厉公。郑昭公无奈之下,只得逃往卫国。郑厉公继位后,宋国不断索要先前承诺的贿赂,使得郑国不堪重负,两国关系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鲁国试图出面调解,先后在句渎之丘和虚、龟两地举行会盟,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鲁国因此对宋国心生不满,转而与郑国在武父结盟,共同对抗宋国。随后,郑国联合纪、鲁两国,与宋国及其盟友齐、卫、燕三国对峙,最终郑国联军取得了胜利。自此,鲁郑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公元前698年,两国在曹国举行了会盟。

郑厉公派遣其弟公子语前往鲁国,以巩固双方的友好关系。然而,同年冬季,宋、齐、蔡、卫、陈五国联合进攻郑国,不仅焚烧了郑国的渠门,还侵入了城内,甚至拆毁了郑国祖庙的椽子,用作宋国卢门的材料。这次战败不仅使郑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也严重损害了其“小霸”的威望。

战败后不久,郑国内部再次发生动乱。祭仲因辅立郑厉公而专权,郑厉公对此深感忌惮,遂指使雍纠预谋在郊外暗杀祭仲。雍纠的妻子雍姬得知此事后,向其母询问父与夫谁更亲,其母回答说:“人皆有夫,而父只一人,岂可相提并论?”雍姬听后,便将雍纠的阴谋告知了祭仲。祭仲抢先一步,杀死了雍纠,并将尸体暴露在郑大夫周氏的水池中。郑厉公得知阴谋败露,只得逃往蔡国,郑昭公得以回国复位。

郑国的内乱并未就此结束。郑庄公曾有意任命高渠弥为卿,但郑昭公对此人颇为厌恶,尽管多次劝阻,郑庄公并未听从。郑昭公继位后,高渠弥担心自己会被杀害,于是在一次打猎时趁机射杀了郑昭公。随后,高渠弥与祭仲一同立公子亹为君。不久后,齐襄公在首止会盟时杀害了子亹,并车裂了高渠弥。

祭仲在家中装病,将郑昭公之子仪(子婴)从陈国迎回,立为新的君主,即郑子。然而,十四年后,郑厉公通过诱劫郑大夫傅瑕,与其合谋杀害了郑子及其两个儿子,并成功复位。复位后,郑厉公处决了傅瑕,并迫使其伯父原繁自杀,同时对参与雍纠之乱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清算。

经过这一系列的外患和内乱,郑国的国力日渐衰弱,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不再拥有“小霸”的地位。

2

卫内变不断


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内乱尚未平息,而与之对立的卫国也陷入了动荡之中。这场动乱的根源可追溯至卫宣公的早年。宣公在登基之前与夷姜——庄公的妾室,也是宣公的庶母——有过私情,并生下了伋,即急子。宣公继位后,将夷姜立为正室,并确立伋为太子,委任右公子我作为太子的导师。

在为太子伋迎娶齐国公主的过程中,宣公被齐女的美貌所吸引,决定自己迎娶她,这位齐女后来成为了宣姜。宣公又为太子另寻了一位妻子。宣姜生下了子寿和子朔,并由左公子泄担任他们的导师。然而,随着夷姜失宠并自尽,宣姜与子朔开始联手诬陷太子伋。宣公本就因夺走太子的妻子而心存疑虑,听到宣姜和子朔的诬告后,更是心生废黜太子之意。

宣公设计了一个陷阱,派遣伋携带白旄前往齐国,同时秘密指使盗贼在卫国莘地伏击,见到持白旄的人便格杀勿论。宣姜的长子寿得知了这个阴谋,便急忙通知伋逃离,但伋拒绝了。寿无法说服伋,于是在饯行时将伋灌醉,并带着太子的白旄先行,结果被伏击的盗贼杀害。伋醒来后,急忙追赶,向盗贼表明自己才是目标,请求盗贼放过无辜,最终也被杀害。

这一事件导致伋和寿的导师,左右两公子,对子朔怀恨在心。公元前700年,宣公去世,子朔继位成为卫惠公。四年后,左右两公子联手发动叛乱,支持公子黔牟上位,迫使卫惠公逃亡至齐国。经过几年的波折,齐国联合鲁、宋、陈、蔡等国攻打卫国,尽管周天子派王子突前去救援,但未能阻止联军的攻势。最终,诸侯将卫惠公送回国内,惠公将黔牟流放至周国,宁跪流放至秦国,并处决了左右两公子,重新登上了王位。

卫国由于连年的内乱,国力日渐衰弱,逐渐沦落为周边大国的附庸。

3

齐鲁的争斗


在中原大地上,随着郑、卫等国的衰落,新兴的齐国与鲁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显现。两国之间的矛盾最早源于对纪国(今山东寿光南)的争夺。纪国与鲁国有着深厚的友谊,鲁国曾将女伯姬嫁给纪国君主,纪国因此受到鲁国的庇护。两国多次结盟,互为盟友。然而,齐国与纪国之间却存在着深仇大恨,齐国一直渴望将纪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在齐僖公时期,齐国曾联合郑庄公企图攻打纪国,但未能成功。纪国君主甚至将女儿嫁给周王,希望借此减轻齐国的威胁,但这一策略同样未能奏效。

公元前699年,鲁、纪、郑三国与齐、宋、卫、燕等国爆发了战争,结果齐国联军败北。四年后,鲁国与齐国、纪国在黄地(今山东地区)举行了会盟,试图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同年夏天,鲁国与齐国因边界问题在奚地(今山东滕县南)发生了冲突,这标志着齐鲁两国直接军事对抗的开始。公元前694年,鲁国君主与齐襄公在泺水(今山东济南西北)会面。鲁国夫人文姜,作为齐国公室的女儿,与齐襄公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

在文姜出嫁时,齐襄公不顾礼仪,亲自将她送到鲁国边境,因此当文姜返回齐国时,鲁国的大夫申儒曾劝谏鲁桓公,但未被采纳。在会面期间,齐襄公与文姜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遭到鲁桓公的严厉谴责。文姜将此事告知齐襄公后,齐襄公设宴款待鲁桓公,并在鲁桓公醉酒之际,指使公子彭生将其杀害。鲁桓公遇害后,鲁国并未追究齐国的责任,也不敢对齐国发动攻击,只是要求处死彭生。齐襄公为了摆脱责任,便将彭生处死。

在鲁桓公遇害的同一年,齐襄公还杀害了郑国的公子亹。随着鲁桓公的去世,纪国失去了其主要的支持者,齐国趁机占领了纪国的郱、部、郚三地。随后,纪国的季侯将酅地献给了齐国。在纪国面临生存危机之际,鲁国本想联合郑国援助纪国,但在滑地的会谈中,由于郑国内部的动乱和对齐国的恐惧,郑国转而与齐国结盟。

公元前690年,纪侯将国政交给了季侯,自己则逃亡他国,季侯随后向齐国投降,纪国从此灭亡。齐国在吞并纪国后,又联合鲁、宋、蔡等国攻打卫国,并将卫惠公重新扶上君位。公元前686年,齐国与鲁国联手围攻郕国(今山东濮县东南),郕国最终向齐国投降。至此,齐国已经崛起为东方中原地区的强国,对周边诸侯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齐国的内乱


齐国在齐襄公的领导下,一度接近中原霸主的地位,但国内突然爆发的内乱却中断了这一进程。事件的导火索是齐襄公派遣连称和管至父两位大夫前往葵丘(现位于山东临淄西部)驻守。他们于瓜果成熟之际出发,襄公曾承诺在来年瓜果再次成熟时更换他们。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襄公并未兑现诺言,两位大夫请求更换却遭到拒绝。

与此同时,襄公的叔父夷仲年之子公孙无知因受到襄公父亲僖公的宠爱,其待遇与襄公太子时期无异。襄公继位后,却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引发了他的不满。连称和管至父于是联合公孙无知,策划了一场叛乱。连称利用其堂妹——襄公的一名不受宠的侍妾——作为内应,承诺成功后将她提升为夫人。

在公元前686年的冬季,齐襄公在贝丘狩猎时遭遇了一只巨大的野猪。侍从误以为是已故的公子彭生,襄公愤怒地射箭,野猪却站立起来并发出哭声。襄公惊恐之下从车上跌落,脚部受伤,失去了鞋子。他派侍从费去取鞋,但费未能找到,遭到襄公的鞭打。费在宫门口遇到叛乱者,假装愿意加入他们。

费进入宫中后,告知襄公隐藏起来,并与刺客搏斗,最终牺牲。叛乱者闯入宫中,误将孟阳当作襄公杀害,随后将真正的襄公从藏身处拖出并杀害。襄公死后,公孙无知自立为君,但在次年春天被大夫雍廪所杀。

齐襄公在位期间,政令多变,导致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见到可能的内乱,于是带着小白逃至莒国(今山东胶州西南)。襄公的另一位弟弟公子纠及其师傅管仲则逃往鲁国。公孙无知死后,齐国商议新君人选,大夫高傒等人秘密召回小白。鲁国得知齐国内乱,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并由管仲率军拦截小白。管仲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机智地装死,管仲误以为成功,便向鲁国报告。鲁国护送公子纠,耗费六日才到达齐国,而小白已先一步成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与鲁国在乾地(今山东临淄西南)交战,大败鲁军。鲁庄公被迫放弃自己的战车,由车夫秦子和戎右梁子用鲁君的旗帜掩护逃脱。齐军不仅夺取了鲁君的战车和旗帜,还乘胜追击至鲁国,迫使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交给齐国。召忽选择了自杀,而管仲则忍辱负重,被带回齐国。齐军主帅鲍叔牙与管仲本是好友,深知管仲的才能,因此在途中释放了管仲,并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他。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

5

楚国的兴起


在中原大地上的诸侯争霸之际,南方一个国家正在默默崛起,那就是位于边疆的楚国。在西周晚期宣王南下征战时,楚国受到重压而暂时衰落,但随着西周的灭亡,楚国迎来了复苏。根据《国语·郑语》记载:到了平王末期,秦、晋、齐、楚等国相继崛起...楚国蚡冒在此时开始扩张领土。后来,熊通击败蚡冒,自封为武王,国家力量随之迅速增长,公元前710年时,蔡侯与郑伯在邓地会面,开始感受到楚国的威力。四年后,楚武王进攻随国。

楚国为了确保在汉水以东的地位,派遣大夫薳章前往和谈,而楚王则率领军队驻扎在瑕地,随国也派出大夫少师参与协商。楚国的谋士斗伯比认为,要稳固在汉水以东的地位,必须破坏随国与其他小国的联盟,同时为了使随国自大,他在楚王接见少师时,建议隐藏楚军的精兵,只让少师看到疲惫的士兵。楚王采纳了这一计谋,故意让军队显得毫无戒备,然后邀请少师进入。

少师见到楚军的弱势,返回后便建议随国君主追击楚军。随国君主差点同意,但季梁却识破了楚军的诱敌之计,他建议君主加强内政,与汉水以东的邻国建立良好关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灾难。随国君主听从了季梁的建议,内修政治,外结盟友,使得楚国不敢轻举妄动(《左传》桓公六年)。

公元前704年,随国的少师更加受宠,斗伯比认为时机已到,可以发起攻击。楚王于是在沈鹿召集诸侯,准备讨伐随国。由于黄、随两国未到,楚国便同时派使者蘧章指责黄国,并派军攻打随国。双方在汉水、淮水之间展开对峙。季梁建议先行和谈,如果楚国不同意,可以激发己方军队的斗志,并延缓楚军的攻势。然而,少师却主张迅速决战,不放过战胜楚军的机会。

随国君主决定听从少师,率领战车侦察楚军阵地。季梁分析楚军的精兵集中在左翼,楚王本人很可能也在那边,建议攻击楚军的右翼,因为那里没有精兵,一旦右翼被击溃,楚军就会崩溃。但少师认为只有击败楚军的左翼,才能真正取得胜利。随国君主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在速杞与楚军开战,结果随军惨败。楚军俘虏了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同年秋天,随国与楚国达成和解,楚王本想拒绝,但斗伯比认为随国一时难以战胜,建议和解。楚王接受了斗伯比的意见,双方在秋天签订了盟约,随国从此成为楚国的附庸。

次年,巴国与邓国发生矛盾,巴国请求楚国出面斡旋。楚国派大夫道朔与巴国使者一同前往邓国,却遭到邓国南疆的鄾人攻击,道朔和巴国使者遇害。楚国再次派大夫薳章前去责备邓国,邓国并未接受。于是楚国联合巴国包围了鄾地。邓国派兵救援,但楚巴联军三次攻击都未能成功。斗廉将巴军分为两部分,楚军在巴军中装作战败撤退,邓军追击时被巴军夹击,导致邓军大败,鄾军溃逃。

公元前701年,楚国大夫屈瑕计划与贰、轸两国结盟,而郧国则在蒲骚驻军,联合随、绞、州、蓼等国攻打楚国。在屈瑕的领导下,楚军采取斗廉的战略,集中精锐部队攻击郧国,在蒲骚大败郧军,屈瑕成功与贰、轸两国结盟返回。次年,楚国再次攻打绞国,采取屈瑕的计策,用伐木作为诱饵,引诱绞军出击。

绞军在第一天抓获了三十名楚军,第二天再次出击时,被楚军的伏兵包围,结果大败。绞国与楚国签订了城下之盟,成为楚国的附庸。邓、郧、绞的相继失败,使楚国在河南南部和湖北一带的势力迅速扩张。然而,在与罗国的战斗中,由于屈瑕的骄傲轻敌,楚军被罗和卢戎联军打败,屈瑕最终自杀。

虽然楚国遭受了挫折,但其整体势力仍在增长。公元前690年,楚国创造了“荆尸”阵法,并在军队中首次使用了戟。准备再次攻打随国。在出征前,楚武王突然感到心悸,行军途中病逝。令尹斗祈和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继续领军前进,在溠水上架桥,迅速接近随国。随国没有想到楚军会如此迅速,非常惊恐,于是同意和谈。屈重以王的名义与随国君主签订了盟约,并约定在汉汭会面。楚军在返回途中渡过汉水后才公布楚武王的死讯。

公元前689年,楚武王的儿子文王熊赀继位。他即位后立即将都城迁移到郢地(今湖北江陵)。次年,楚国攻打申国(今河南南阳),途径邓国时,由于邓君与楚文王有亲戚关系,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杀死楚王,结果楚国不仅攻下了申国,还返回时攻打了邓国。公元前684年,楚国在莘地击败蔡军,俘虏了蔡哀侯。

公元前680年,楚国灭了息国(今河南息县),并攻入蔡国(今河南上蔡西南)。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同年又进攻中原的强国郑国。这表明楚国的力量日益强大,对中原地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正如《史记·楚世家》所述:楚国强大,压迫江汉间的小国,小国都感到害怕。齐桓公开始称霸时,楚国也开始变得强大。


 



掌镜史
人性与历史脉络。偶尔严谨,大多数时候胡说八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