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的广阔舞台上,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联盟关系错综复杂。楚国、晋国和齐国作为当时的强国,它们的命运起伏和政策选择,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兴衰,也牵动着整个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在江汉地区,楚武王和楚文王时期,楚国成为了江汉地区的霸主,巩固了自身的核心区,并将其北疆推进到申国所在的方城一线,占据了南阳盆地,为其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楚国在穆王的领导下,国力日渐强盛,其扩张政策尤为积极。穆王时期,楚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北推进,先后吞并了江、六、萝等周边小国。
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楚穆王在位期间,楚国的扩张步伐加快。楚穆王八年(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楚国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晋国国君年少,心意不在于称霸诸侯,北方可以图谋。”楚穆王听从范山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北方诸侯国,并将郑国列为北征的第一个目标。楚军从狼渊出兵(今河南许昌西)攻打郑国,囚禁郑国的公子坚、公子龙和乐耳,迫使郑国与楚国讲和。晋国虽然试图救援郑国,但已无法阻止楚军的攻势。
楚国的扩张历程中,其文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楚文化源自周文化,是当时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楚国的文化在蛮夷中占据高位,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相当宽厚。正因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
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秦国东出的道路被晋国所阻,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公元前615年,在河曲之战中,秦国趁晋国衰弱之际,夺取了晋国的武城,并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连续攻占了羁马(今山西永济南)及瑕(今河南灵宝西)。晋国为了迎击秦军,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赵盾、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等人,他们在河曲地区与秦军相遇。
晋国的上军佐臾骈提出了高筑营垒、以逸待劳的策略,建议晋军不要急于与秦军决战,而是等待秦军粮草不济、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这一策略被赵盾采纳。秦康公求战不得,遂听从晋逃臣士会的意见,发兵攻晋上军,诱使其部将赵穿出战。赵穿年轻气盛,无实战经验,见秦军来犯,即不顾禁令,率所部迎击。赵盾恐其有失,下令全军出击。由于双方均缺乏进行决战的准备,故两军刚一接触即各自后撤。
当日夜,臾骈发觉秦军有乘夜撤退的迹象,建议立即发起攻击,将其压迫至黄河北岸后歼灭,但又被赵穿阻止。秦军连夜退走,晋军亦随后撤兵。不久,秦军再次南渡黄河,攻占晋邑瑕(今河南灵宝西北)。
《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了士会(范武子)在河曲之战后出奔秦国。河曲战败后,晋国六卿在诸浮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避免范武子全心归附秦国,并讨论如何惩罚此战中的罪人——赵穿和胥甲。这次会议是秘密举行的,六卿为了防止机密泄露,故意将会议安排在了城外,可见赵盾对此事的慎重,亦可见范武子对晋国影响的重大。范武子在晋厉公之前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城濮之战中担任晋文公的车右。在此之后,他的履历就是一片空白,直到与先蔑一同出使秦国,迎公子雍回晋国。
因此,郤缺建议赦免范武子,并安排他回晋国。六卿所讨论的对象还有一位,就是杀掉阳处父而逃往狄国的贾季。贾季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被六卿赦免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当初得罪了赵盾。换言之,只要有赵盾在的一天,贾季应该都没有回晋国的可能。
至于范武子,光是赦免其罪,看来还不足以能让他返国。因此六卿便大费周章地制定了计划一一让魏寿余假装背叛晋国逃到秦国,再利用魏地之邑归附秦国为诱饵,将范武子诱骗回晋国。最终,在晋国处心积虑的安排下,范武子回到了晋国,也总算是让晋国六卿松了一口气。
河曲之战最终没有明确的胜负,双方均未能达成战略目的。这场战役暴露了晋国内部的不和与决策失误,晋国未能有效利用其军事优势,而秦国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最终也未能彻底击败晋国。
尽管晋国试图通过召回贤臣范武子来挽回颓势,但这一举动并未能根本改变晋国的衰落趋势,晋国的内部矛盾和卿族的崛起,特别是公族政治的衰落,导致了国力的衰退,晋国的霸权虽然一度受到挑战,但其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晋国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公子商人,即齐懿公,他是齐桓公的儿子之一,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王位争夺。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在宫门外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桓公去世六十七天后,公子无诡在易牙、竖刁等人的支持下,通过血腥的手段得以即位,是为齐中废公。公子商人和其他公子一样,被迫出逃国外寻求军事援助。
三个月后,太子昭在宋襄公的军事支援下杀回齐国,齐大夫高、国两家攻杀无诡,太子昭即位,是为齐孝公。齐孝公在位十年后病逝,公子潘与齐桓公生前宠臣卫公子开方杀死孝公的儿子,即位为国君,是为齐昭公。齐昭公在位十九年后于公元前613年去世,其子舍之因母亲不受宠爱且缺乏大夫们的支持,公子商人趁机在当年十月的齐昭公葬礼上杀死舍,夺取了君位,成为齐懿公。
齐公(公子商人)的统治并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齐国的政治环境复杂,巨室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激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齐公采取了施惠于民和养士的政策。他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赢得民众的支持,同时招募贤能之士,增强自己的政治力量。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稳定了政权,但并未完全消除来自贵族的威胁。
据《左传》记载,齐懿公在成为国君前,曾与邴歌之父邴原争夺采邑失败,因此怀恨在心。即位后,他掘了邴原的坟墓并断尸足,同时亲信了邴歜的花言巧语,将邴歜安排为自己的车夫。此外,阎职的妻子因貌美被齐懿公纳入宫中,而阎职则被任命为骖乘。
在对外关系方面,齐国对鲁国的压迫是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齐公拘捕了鲁国的子叔姬和单伯,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来加强对周边小国的控制。尽管后来在晋国的压力下,齐公轻放了他们,但齐国仍然持续对鲁国进行军事压力,迫使鲁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齐国的属国。
齐懿公曾因个人恩怨掘了邴原的坟墓并断尸足,齐懿公还将阎职的妻子纳入宫中。齐懿公四年(公元前609年),在申池泡温泉时,邴歌和阎职互相戏谑,阎职称邴歜为“断足子”,邴歜回敬道“夺妻者”,两人对齐懿公的仇恨爆发,最终联手杀死了齐懿公,并将其尸体抛弃在竹林中。
齐懿公死后,国人因他生前的骄横无道,废黜了他的儿子,并迎接逃往卫国的公子元回国即位,是为齐惠公。这一连串的争位至此结束,但齐国因此国力进一步衰落,只能跟随晋国或楚国。
宋昭公,原名子杵臼。宋昭公在位时,对待嫡祖母王姬不加礼遇,王姬依靠戴氏族人诛杀了宋昭公的党羽,包括孔叔、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卬。宋昭公的统治引起了国人的普遍不满,他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对国人的压迫和对公族的不信任,试图通过清除那些桀骜不驯的公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这一计划遭到了公族的强烈愤恨。
在宋昭公二年(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楚国派兵攻打郑国,宋昭公参与了鲁、晋、卫、许四国联军援救郑国的行动。宋昭公三年(鲁文公十年,公元前617年),楚穆王和蔡庄侯领兵驻扎在厥貉,准备攻打宋国。宋昭公通过政治手段,亲自迎接楚穆王,向他表示慰劳,同时听候命令,引导楚穆王在孟诸打猎,以此来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
宋昭公九年(公元前611年),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宋文公)联合其嫡祖母王姬,利用国人的不满情绪,派人暗杀宋昭公,成功夺取了君位。公子鲍在夺取君位前,以贤明著称,对国人以礼相待,在宋国发生饥荒时,他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无不加送珍贵食品,因此得到了国人的拥护。
宋文公继位后,晋国荀林父联合卫国孔达、陈国公孙宁、郑国石楚组成联军攻打宋国,谴责宋国人杀害宋昭公,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自己诸侯之长的形象。然而,民众支持为宋文公提供了坚实的内部基础,使得晋国难以通过外部干预来改变宋国的政治格局。最终,晋国选择撤兵离去,承认了宋文公的君位。
在宋文公二年(公元前609年),宋国的一些公族和宋昭公之子准备发动叛乱,但宋文公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杀死了公子须和宋昭公之子,并将宋武公、宋穆公的族人驱逐出境。
与此同时,郑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其外交政策时常在晋楚之间摇摆。郑国虽然表面上与晋国保持和好,但实际上却暗中与楚国结盟。这种两面行为,使得晋国在与楚国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晋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多次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惩罚郑国的背叛。然而,由于晋国内部的分歧,如不同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楚国的及时干预,晋国的军事行动往往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春秋时期的复杂国际关系中,宋国和郑国的动态反映了小国在大国争霸中的困境和生存策略。宋文公通过内政的稳健和对外的灵活外交,保持了宋国的独立和稳定。而郑国则通过在晋楚之间寻找平衡,虽然时常面临战争的威胁,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国家的存续。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文公的孙子,晋襄公之子,他在公元前620年幼年继位成为晋国国君。随着年龄的增长,晋灵公的暴虐本性逐渐显露。他生活奢侈,大肆搜括,用彩画装饰宫墙,甚至从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观看他们惊恐躲避的样子以取乐。
赵盾和范武子对晋灵公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忧虑。他们决定采取行动,试图通过进谏来改变晋灵公的行为。范武子曾表示,如果他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于是他先去规劝,晋灵公虽然表面上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表示要改正,但实际上并没有改正”。
晋灵公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与赵盾之间的冲突。晋灵公曾派大力士组麂刺杀赵盾,但鉬麂被赵盾的忠诚和为民的精神所感动,最终选择撞死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此外,晋灵公还曾在宴会上埋伏兵士,企图杀掉赵盾,但赵盾被其车右提弥明所救,提弥明在保护赵盾的过程中战死。
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赵盾的兄弟赵穿在桃园突袭杀死晋灵公,并迎回赵盾。晋灵公死后,赵盾支持公子黑臀即位,成为晋成公。晋成公即位后,为了稳定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恢复公族、余子、公行三种官职,并重新分配了官职和田地。
赵盾在晋成公即位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将公族的位子让给了弟弟赵括,以此报答赵括母亲过去的恩情。
赵盾的母亲赵姬是晋文公的女儿,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赵姬不仅贤德,还主动提出迎回叔隗母子,并将正室地位让给叔隗,使赵盾成为嫡子。这种家庭背景使得赵盾在晋国的政治生活中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和责任感。赵盾在晋国执政期间,深知自己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支持与牺牲,因此他选择将公族的位子让给赵括,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对家庭的责任。
赵盾在晋成公即位后,提出让赵括担任公族大夫的请求,成公欣然同意。这一决定不仅是对赵姬恩情的回报,也是为了缓和赵氏家族内部的矛盾。赵盾虽然是赵氏的嫡系一脉,但在权力斗争中,他的弟弟们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赵盾执政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存在记录。这种情况使得赵盾意识到,若不妥善处理家族关系,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内部纷争。
赵盾的这一举动也反映了他在权力与家族之间的平衡。尽管他在晋国的权力地位极为显赫,但他仍然选择将部分权力让渡给弟弟,以确保家族的团结与稳定。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晋国的公族制度在经历了多次权力斗争后,已经变得异常复杂。
此外,赵盾的决定也有助于巩固晋成公的统治。晋成公在位初期,面临着权臣与公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赵盾的支持无疑为成公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基础。通过让赵括担任公族大夫,赵盾不仅增强了赵氏家族的影响力,也为晋成公的统治增添了合法性。随着卿族势力的壮大,晋国的公室逐渐衰落,为后来的“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