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联盟与征战

2024-10-28 21:03   云南  

在《史记·楚世家》中,有记载称齐桓公初显霸业之时,楚国亦开始扩张势力。楚国曾吞并了申、邓、息等小国,进而攻占了蔡国,并对郑国发起了攻击,其势力范围逐渐扩展至中原地区。楚文王在位期间,与巴人联手攻打申国。

然而,在文王即位的第二年春季,楚军在津(今湖北江陵江津城)被巴人击败。败退回国后,守城的官员鬻拳拒绝开启城门,迫使文王继续进攻黄国(今河南潢川西),并在陵地击败了黄国。但文王不久后病逝,鬻拳将文王安葬于夕室后自尽。文王之子堵熬熊继位,但不久被其弟熊恽所杀,熊恽自立为楚成王。成王在位期间,广施德政,与诸侯恢复旧好,并得到周天子的赏识,被赐予镇守南方的重任,楚国的领土因此扩展至千里。

公元前671年,成王派遣使者访问鲁国,开启了楚与鲁的友好往来。公元前666年,楚国再次对郑国发起攻击,楚令尹子元率领大军深入郑国境内,但由于郑国内城的防御措施,楚军误以为有埋伏,遂撤退。与此同时,齐、鲁、宋等诸侯国派兵救援郑国,楚军不得不连夜撤退。

郑国原本计划逃往桐丘避难,但据间谍回报,楚军营地已空,郑国因此避免了外逃的命运。子元回国后,竟然占领了王宫,但不久被大夫申公斗班所杀,斗榖於菟继任令尹。斗榖於菟,即子文,他以毁家纾难的精神,推动楚国进一步强盛,对中原地区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在北方,山戎侵扰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在二十二年(前664年)冬季,与鲁国会晤于济水,商讨伐山戎的事宜。随后,齐国出兵北上,抵达孤竹国(今河北卢龙、滦县一带),取得胜利后凯旋。

次年,齐桓公将战利品献给鲁国,鲁国为了取悦齐国,为管仲修建了小谷城邑(今山东东阿)。不久后,鲁国内部发生动乱。鲁庄公娶了党氏之女孟任,生下了子般。一次雪祭仪式上,子般因马夫荦对庄公女儿的调戏而愤怒,命令人鞭打荦,从此结下了深仇。公元前662年,庄公病重,临终前询问异母弟叔牙关于继位事宜,叔牙推荐了庆父。庄公又向同母弟季友询问,季友表示将誓死效忠子般。季友为了排除庆父,假借君命,用毒酒害死了叔牙。庄公去世后,季友奉子般即位,但不久庆父利用马夫荦对子般的仇恨,派其刺杀子般,季友被迫逃亡陈国。鲁国随后奉庄公的庶子启方即位,是为鲁闵公。

鲁闵公一即位,就与齐桓公在落姑结盟,请求齐国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同意后,派人到陈国召回季友,并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探询情况。仲孙湫回齐后报告桓公,认为鲁国的内乱尚未平息,建议齐桓公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的国家。

这一外交策略对桓公后来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仲孙湫所预料,不久鲁闵公也被庆父派人杀害,季友奉庄公另一庶子公子申逃往邾国。庆父因众叛亲离,逃往莒国。季友回国后,奉公子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僖公上台后,向莒国行贿,请求将庆父押解回鲁,庆父在途中自尽。此时,齐国派上卿高子到鲁国结盟,鲁国的内乱在齐国的支持下得以平定,从此更加依附于齐国。

公元前662年,狄人南侵,进攻邢国(今河北邢台附近)。次年,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发兵救援邢国。不久,狄人又进攻卫国。卫君懿公因腐败而失去民心,他在荣泽与狄人交战,卫军大败,懿公被杀。狄人攻入卫都,灭卫国,并追击卫国遗民至黄河边。宋国救出了卫国遗民,加上共、滕两邑的居民,共计五千人。

卫人在曹(今河南滑县西南)立卫懿公庶伯昭伯的儿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齐桓公派儿子公子无亏带领兵车和甲士守卫曹邑,又赠送了大量物资和礼物。郑国命大夫高克驻守黄河,但因长时间未召回,军队溃散。次年(前659年),狄人再次进攻邢国,齐桓公邀集宋、曹两国合兵救援,邢人逃出城,投奔诸侯军队。诸侯军击退狄人,将邢国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安置。

公元前658年,卫戴公去世,弟文公即位,齐桓公又率领诸侯军队筑楚丘城(今河南滑县东),将卫国迁至那里。齐桓公逐狄人,救邢、存卫,大大提高了他在诸夏各国中的威信,为其霸业增添了光彩。

同年,楚国再次发兵伐郑。齐桓公邀集宋、郑、曹、邾等国诸侯在柽(即荦,今河南淮阳西北)会盟,共谋救郑。次年,齐、宋、江(今河南息县)、黄(今河南潢川)等国在贯(今山东曹县南)会盟。江、黄原是楚的盟友,此时却归附了齐。这年楚又侵郑。第三年齐桓公又在阳谷(山东阳谷北)与宋、江、黄等国会盟,共谋伐楚。接着,楚再次侵郑。

郑国处于楚、齐之间,摇摆不定,郑国君有意与楚国讲和,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齐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联兵伐楚的盟友蔡国。蔡人溃散,诸侯军便直驱伐楚。楚王派使者与齐桓公交涉,管仲提出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周穆王南征未归两大罪状。楚使只承认不纳贡之罪。齐桓公因楚不服罪,便进兵至陉(河南郾城南)。楚王又派使者屈完到军中讲和并观察动向。

诸侯军退驻召陵(河南郾城东),齐桓公让诸侯军队列阵,然后与屈完一起乘车观看。桓公问屈完:“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答:“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面对不屈服的楚使,只能答应他与诸侯结盟。这表明齐、楚当时力量相当,谁也不可能压服谁。

伐楚之后,诸侯内部又发生矛盾。陈国大夫辕涛涂建议郑国大夫申侯,军队回师取道陈、郑之间,两国供给军需必定困难,建议绕道东夷,沿海边走。申侯赞同此主张。辕涛涂将此计划告诉齐桓公,桓公答应了。但事后申侯却对桓公说,军队在外久了,如果往东遇到敌人,恐怕不能打硬仗,还不如取道陈、郑之间,由两国供应军需更好。齐桓公听了很高兴,便将郑国虎牢(今河南巩县东虎牢关)赐给了申侯,而将辕涛涂拘捕。又与江、黄等军共去伐陈,以讨陈国对诸侯不忠之罪。

这年冬天,齐、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军联兵伐陈,陈国屈服求和,齐将辕涛涂放归,齐桓公又一次压服了不忠于自己的诸侯国,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次年(前655年),周王室内部出现了不安宁,周惠王想废黜太子郑,立少子带。齐桓公邀集诸侯与周太子郑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相会,以图安定周王室。陈国的涛涂与郑国的申侯也参加会议,辕涛涂怨恨申侯上次在召陵陷害自己,便劝申侯修缮公赐给他的虎牢邑,说:“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

于是为申侯向诸侯请求赞助而筑起城墙造得很美观。城修好后,又在郑文公面前讲申侯的坏话,说:“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此得罪了郑文公。诸侯在首止会盟,周惠王怨齐桓公支持太子郑,就派大臣周公宰孔去召郑文公,劝他说:“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文公得王命很高兴,但又害怕得罪齐国,就不听大臣孔叔的劝阻,不参加诸侯结盟,独自逃回国去。

次年(前654年),齐桓公就因郑逃盟事联合诸侯军共伐郑,包围了郑国的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楚国前一年灭了弦国(今河南潢川西北),为了救郑,这年又出兵包围了许(今河南许昌东),诸侯只好救了许再回国。隔了一年,齐国又起兵伐郑,郑文公只好杀了申侯,向齐桓公解说事情原委。

这年秋,诸侯在宁母(今山东鱼台)会盟,商量伐郑之事。管仲劝齐桓公修礼和德于诸侯,使诸侯归附,齐桓公就依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也接受了齐国的重赏。郑文公派太子华听命于会。郑太子要求齐桓公除掉郑的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他将使郑归附齐。齐桓公想答应,管仲反对,认为这不附合盟主的德行。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话,决定以德服郑,就婉辞了太子华的请求。太子华因此得罪了郑文公,这年冬天,郑文公果然向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这年底,周惠王去世,太子郑怕其弟带作乱,不敢发丧,而向齐国乞援。次年(前652年),齐国邀集宋、鲁、卫、许、曹、陈在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会盟,商量安定王室事。郑文公也请求参加会议,表示顺服。诸侯奉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襄王定位后才发丧。齐桓公又做了稳定周王室之事,周襄王更依附于齐国。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桓公又约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南)相会修好。周襄王派大臣宰孔赐桓公祭肉,桓公要下阶跪拜,孔说桓公年纪大,加上有功劳,不让其下拜,但齐桓公还是下拜阶下后上堂接受祭肉。齐桓公恪守礼仪以尊周天子,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从此周天子就乖乖地顺从齐的意志,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年秋天,齐桓公又与诸侯在葵丘结盟,并发出宣言:“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又申明周天子的禁令:不可壅塞泉水,不可多藏粮谷,不可更换嫡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可让妇人参预国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它标志着齐桓公霸业的顶峰。

葵丘之盟后,齐国虽还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霸主地位,但已不如前。会盟那年,晋献公去世,国内发生里克之乱,齐桓公率诸侯军伐晋,到达高梁(今山西临汾东北)就回去了。因代晋的命令没传到鲁,鲁未参加。后齐又派大夫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军送晋惠公回国即位。这是黄河上下游的东西方国家在政治上正式发生联系的开始。

会盟次年(前650年),狄人来侵,灭了温(今河南温县西南),温国君逃奔卫,周、齐都未出兵。齐桓公只联合许国伐北戎,以牵制戎狄入侵,后又发诸侯兵替卫国筑城,以防狄难。狄人侵扰第二年,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在王子带勾引下侵犯周王国,攻入了王城,烧了东门。

齐桓公没有派兵来援。秦、晋两国却派兵伐戎救周。这年楚国侵黄,隔年又灭了黄国。齐桓公也没有行动,只是派管仲使戎人和周天子媾和,派隰朋使戎人与晋国和。齐对戎、狄和楚都未加讨伐,说明其霸业已走下坡路。

齐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桓公为了淮夷侵杞和戎族侵犯周,邀集诸侯在咸(今河南濮阳东南)会盟。同年秋,诸侯军队替周成守。次年,又与诸侯修筑缘陵城(今山东昌乐东南),将杞国迁去。

不久,楚国又起兵攻徐国,诸侯在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会盟,到达匡(今河南长垣西南)齐、曹军队伐楚的盟友厉国,以救徐国。结果楚军在娄林(今安徽泗县东北)击败徐军。齐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周王再次因戎侵略而向齐求救,齐桓公再集诸侯军驻守周地。

同年,齐又邀集诸侯在淮水会盟,替部国筑城,以防淮夷,并想起兵向东夷示威。由于筑城的役人多得病,还有人登上山丘呼叫:“齐有乱!”结果城未筑成诸侯就回师了。第二年,齐又与徐人共伐楚的盟友英氏(今湖北英山东北),以报娄林失败之仇。此时,鲁国灭了项国(今河南项城),齐国拘留了鲁僖公。鲁夫人声姜为了公,与齐桓公在卞(今山东泗水东)相会,齐才将鲁僖公放归。在这一年(前643年)冬,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齐国的霸业就结束了。




掌镜史
人性与历史脉络。偶尔严谨,大多数时候胡说八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