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烟卡:这不是一场好玩的游戏

文摘   2024-10-11 20:31   北京  


创意图(@视觉中国 图)

那些美丽的包装带着“毒”。


撰文 |  了了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班里的“首富”破产了,“罪魁祸首”是他的父亲。


不久前,黑龙江鸡西市一位愤怒的家长,把孩子收集的烟卡堆积起来,一把火烧掉。网友评论道,这堆烟卡,估值得有好几万 元。


“本来我不反对他玩烟卡,毕竟谁没个童年。”这位家长在视频中回应道,但后来发现,很多小孩为了烟卡会去偷,去抢别人的烟卡。“为了孩子不走入歧途,决定把这都烧了。”


烟卡流行的源头,是个谜。目前已知事实是,这个以香烟盒为原材料,再经稚嫩双手淘选、剪裁、折叠等数道精细工序制成的“手工艺品”,不断攻城略地,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各地小学校园。


烟卡游戏的玩法和多年前“拍画片”“摔四角”如出一辙。烟卡因收集难度、价格差异、色彩图案等不同因素被排出不同等级。


课间,学生们聚在一起,按照约定规则派出烟卡、决定先手。手掌拍打或击打地面会形成气流,谁能掀翻他人的烟卡,就能将它纳入囊中。拥有最全烟卡的学生,站在了游戏金字塔的顶 端。


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四川省6名9~10岁的小学生为获取烟卡,潜入他人家中偷走了总价超过6万元的数条名贵香烟;广东省某烟酒店商家趁机向小学生售卖香烟,并以5元的价格回收烟盒里的香烟;诈骗分子以“稀缺烟卡”换取小学生电话手表内的电话卡,再利用此卡进行电话诈骗。


一场原本天真无邪的游戏,逐渐结出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

通往吸烟的路 

很难想象,有些小学生对香烟的了解,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一位徐姓小学生花49元,在电商平台购买了500多张烟卡。收到烟卡后,他通过手感、胶水痕迹、烟草味等细节,就能判断出哪些烟卡来自假烟烟盒。

“大家都在玩儿,所以我也玩儿。”他对《上海日报》记者说,自己经常花两三个小时收集烟卡、与同学交换。


烟卡成了他们的社交货币,潜移默化中,烟草品牌也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传。


对烟卡游戏的限制措施很快降临校园,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湖南省长沙县互联网信息办、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等各地相关部门陆续发布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的倡议书。


倡议书中列举了烟卡游戏的“六宗罪”:沉迷烟卡游戏极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继而影响学生学业;捡卡、拍卡不卫生,容易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学生在游戏中产生争吵争执,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烟卡传播烟草信息,可能诱导未成年人吸烟;收集烟卡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攀比、炫耀、讨要、偷盗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烟卡游戏中的押注、输赢内容,可能滋生赌博的潜在意识。


2024年5月30日,山东省沂南县第五实验小学,老师给学生们讲解烟卡游戏带来的隐患和危害。(@视觉中国 图)

出人意料的是,互联网上,反对禁令的声浪盖过了支持者一方。澎湃新闻特地分析了与烟卡相关热搜话题下的评论倾向,发现大部分网友对烟卡游戏表示支持,高频观点诸如 “小时候也会玩烟卡”“与童年游戏‘拍洋画’类似”“难得小朋友爱玩”等。


烟卡与“拍画片”或其他卡牌游戏有区别。有分析认为,学生收集烟卡过程中,不断接触到烟草品牌标识等相关信息,闻到纸盒上残留的烟草味道,会逐渐熟悉烟草产品。


这与一种心理学现象有关。一个人接触某事物的次数越多,就越倾向于喜欢它。这被称为“单纯曝光效应”或“熟悉定律”。


《欧洲成瘾研究》曾刊登过一项针对3000多名德国10~17岁学生的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接触万宝路香烟广告越多的学生,越容易喜欢这个品牌。2023年,美国健康医学领域专家迈克尔·布西内尔(Michael Businelle)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接触过烟草信息的年轻人,吸烟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他们每查看1条烟草广告,在特定时间内吸烟或吸电子烟的几率就会增加 1.77 倍。北京市曾在2005年~2015年的10年间,对儿童青少年烟草流行状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显示,因好奇和模仿而开始吸烟的青少年约占50%,而烟草广告是引起青少年对吸烟行为产生好奇的重要因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普文章指出,很少有人在25岁以后才开始学吸烟。通常,人们开始吸烟的年龄是在年轻时期,很多是在15岁以 前。

“有毒”的美丽诱惑

2017年底,一则消息在烟草行业流传:国内某款香烟包装,获得了当年红点设计大奖。


2024年5月26日,天津,两名小学生在玩拍烟卡游戏。(@视觉中国 图)

红点设计大奖源自德国,是世界上极具知名度的设计类奖项,一个烟盒包装能够获奖,可以想见其美观程度。


小学生们折出来的烟卡,没有辜负各大品牌烟盒的设计。在做小学生烟卡生意的线上店铺展示图册中,数十张折叠成长方形的烟卡排列在一起,映入眼帘的,是各具风格的烟草品牌名,或是双龙戏珠、小桥流水等漂亮图案。“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等警示内容,很少出现在烟卡上。


在烟草包装上刊登警告信息,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做法。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吸烟并不酷,吸烟会害死人。”2010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其政府最新推出的烟草包装法案对外表态。这一法案要求澳大利亚烟草公司使用朴素香烟包装:主配色要用最不吸引人的哑光且单调的黑褐色;包装中应印有图文警示,这一素材由政府统一提供,包含烂牙、烂舌、腐烂的脚等图样;商标有严格的限制,且只能出现在烟盒上不起眼的地方;等等。


后来,这种做法被称为“简易烟盒计划”。


这一法案引起了澳大利亚国内烟草商和海外多个烟草制造国的不满,贸易官司闹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数年后,WTO判定澳大利亚的政策并非过度限制贸易,因为研究数据证实,烟草包装改变后,该国吸烟率快速下降,这对公众健康有益。


一直以来,国内都有声音呼吁,应当对香烟产品的外包装做出进一步限制性规定,以此宣扬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控制国民吸烟率。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中国烟盒包装上有35%的比例印有文字警示, 尽管高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低不应少于主要可见部分的 30%”的标准,但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8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健康时报》便在头版刊文指出,恐怖的骷髅、糜烂的肺部、癌变的身体器官……这些吸烟诱发的致命后果,已经出现在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的烟盒包装上。而国内烟企至今却未能迈出这一步。“我们目前的烟盒印制实在太过‘漂亮’。”


如今,烟卡游戏的流行,再次将这一提议摆到了公众视野之内。

●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报》《上海日报》、央视新闻、中国疾控中心官网等。




你怎么看?↓↓↓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