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别塔的故事来看,上帝很可能并不希望人类社会结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共同体,而是使其分散成若干个彼此难以沟通的小型社群。——熊逸《正义从哪里来》
10月17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表示,启动了一项全面分析“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抽样调查。目的就是搞清楚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具体怎么抽样呢?涵盖150个县、1500个社区(村居),将对30000名样本进行深入调研。
这是典型的社会学调查,符合教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句。但这样由官方牵头的调查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公众的内心想法呢?不太好说,要等调查结果出来。
其实“不想生、不敢生”这几个字——本身既是现象也是原因。不想生,是一个简单的观念问题(嫌麻烦),不敢生,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太费钱)。
除了“全民发钱”没有更好的办法。为啥不发呢?就像卢麒元的观点一样,国家不是没有“放水”,只是没到普通老百姓手里罢了。
那么,难道放任大家自由散漫就这样下去吗?在别的国家,也许是。但在咱们国家,不可以。生、还是不生,都要管一管……有人抱怨说,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xx管。
话说回来,人口形势确实是一个“不得不管”的问题,尽管实际上完全管不了,但有司该做的工作总归还是要做,要不然解散了得了,养着那么多闲人……
网上有这样的论点,粗略推算了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口的走势,它的推算依据主要是这样三个:
1.死亡多少。
2.出生多少。
3.剩下多少。
先说死亡:该论点认为到了2050年,60-70年出生的这批人全部噶了,如其所言,按照平均寿命80岁算。这批人大概4亿,所以用“现在的人口14亿”减掉这4亿,就剩下10亿了。80-00,也就是常说的80后90后大概也有4亿,到2070年,也就是90后到了80岁的时候,也都噶了,又减了4亿,剩下6亿啦。
2070年,中国人就剩下6亿。
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没算这50年里出生人口。
所以接着说出生。
这一论点给出的未来50年每年平均出生人口是“500万”,那么50年就是2.5亿人。
6亿+2.5亿,到2070年,中国有8.5亿人。
这还是按照年均500万出生人口算的,如果连每年平均500万出生人口都没有的话……总之结论就是2070年中国人口会从现在的14亿被“腰斩”。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有点慌?我们小学的时候背诵吉鸿昌的故事,里面提到的是四万万同胞,也就是4亿人。别说4亿了,就说这一论点主张的7亿人口的中国,现在活着的人口99%是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处境的。
然后这一论点又说,这可能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将来这几亿人口里面,人口结构是个大问题:主力人群是20、30、40这三代人,也就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人,这批人到时到底有多少呢?他没有明说,但“50岁以上的有6.3亿”,结论是到时老年人比壮年人多,一共就七八亿嘛,50岁以上就有6.3亿,那可不就是老年人多嘛。
还有比这更糟的吗?有。
在一两亿的壮年人里面,又有一半是光棍……没有软肋……卧槽这确实很可怕了。
这样的论点有没有道理呢?乍一看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符合社会情绪——好像现在的人们对于生命健康与生育意愿的态度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符合情绪,不等于符合事实。脱离了实际情况的预测,那叫算命,很多人信这些“算命”,我反正是不信的。
“实际情况”,这才是关于未来50年人口的最关键的那个变量。
而这个变量,具有两面性,一是必然性,二是偶然性。
必然性是出生率降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无论从“生活水平越高就越不愿意生”的理论模型而言,还是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出生率下降就是必然结果。
但这个必然结果首先有时间跨度,它也不是一个线性的加减法,其次就是有偶然性,有不可知的因素加入进来,比如医疗水平、健康水平,这是可以延长寿命的,再比如过去三年,全球人口可能也会规模化降低,这都是不可预知的变量。
最后说到已知的生育意愿这个变量,我一直觉得很多媒体在贩卖某种焦虑,在我看来“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并不是真相,它可能是“局部现象”。
因为从我的观察来看,在不少地方,年轻人还是很愿意生孩子的,比如总人口三千多万的山西,在如今的90后、00后这批适龄人口里面,并没有那么强烈的“不想要孩子”的显性因素。两三个孩子基本上是这代人的标配——但是也有朋友说,近年来山西小地方的年轻人也普遍不婚不育了。
可能北京这样的地方,年轻人不太愿意要孩子是一个真相,但恐怕也是值得商榷的真相,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只是因为北京的普遍结婚年龄向后推迟了,“结婚生子”仍然还是主流的人群婚育观念。
所以咱们理性地探讨的话,真到了2070年,中国人口到底有多少呢?谁说了都不算,它既不会像网上论点这么危言耸听“腰斩”,也不会重新大规模地增长,更不会“纹丝不动”还是14亿。我觉得在10亿左右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而且人口也不会过于集中在超大城市里面,而是更加均衡地分布,大家住的房子也不会是今天这种高楼大厦鸽子笼,极有可能是独门独户带院子的理想居所,这么说吧,桃花源记那样儿的,美丽的、舒服的、体面的生活。
大家都要使劲儿活着,看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