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也是人类争取平等的心理动机……嫉妒心永远被限定在“平等”的范围之内。——熊逸《正义从哪里来》
1.是谁在质疑她们仨
江西万安县(不是毛书记与李书记的那个万年县),三名95后乡镇女干部拟被提名为副科级干部(乡镇人大副职)——95后只是笼统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97后”——三人的年龄分别是97年、98年、99年。
也就是说,其中最大的一人今年也才27岁,最小的则只有25岁。
一个二十来岁的女生,通常如果一路读书受教育大学本科毕业的话,参加工作怎么着也要23、24岁,参加工作仅仅一两年,就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肯定有,但绝对是稀缺案例——又不是小兵张嘎年代,娃娃兵也能担当重任。
更不用说一下子提拔三个,但凡是在县乡中国生活的人肯定觉得不对劲。
再细看公示,原来三人都是“在职大专学历”。
官方解释说,三人都是该县面向农村户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第一学历为全日制中专,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在职大专学历,目前在乡镇工作超过5年,均符合选拔条件。
“中专定向生”——这个名词也因此火了,在本科生研究生通通难找好工作的今天,居然有中专定向生,真个是叫人意难平啊,高学历的网友们纷纷感慨早知道我当年就不读这劳什子本科生研究生啦,读个中专定向生多好啊,少读书还有铁饭碗呢……
对于这样的质疑,有专家也出来答疑解惑:“中专定向生”的培养模式一直存在,是地方为招聘基层工作人才而设置的。初中毕业后进行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3+2”五年制大专),毕业后直接去基层乡镇工作。——这也得是“中大专连读”呀,也不是中专直接毕业参加工作呀——专家又表示“但其实现在偏远地区的公务员岗位也没有人报考,乡村地区的编制岗位,大家也不愿意去,这是个人的现实选择问题,不要看到别人选择到乡村工作后又有了发展就眼红。”
专家的话也直接道出了是谁在质疑这三名95后女干部——不就是眼红的人在质疑吗……
“眼红”是啥?不就是“嫉妒心”嘛。如引言所说,嫉妒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也是追求平等的心理动机。
2.为什么质疑
除了年龄与学历问题引发的嫉妒心,大家质疑的其实也是基层干部的任用规则,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事业编提拔为行政编副科,很少见。
这是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请教了一位多年在县机关工作的朋友后,他表示这种事情确实少见,通常事业编提拔也还是事业编,直接提拔成公务员的,以前可能有,现在很少很少。事业编转为公务员的一般途径是:事业编正科以后有机会转公务员,提拔事业编正科也不容易,本科生五年能提拔都算很出色了……
可见,这件事最“不对劲”的地方就在于“跨度”太大,直接从基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样的事业编人员,提拔为乡镇人大副职。
还有媒体直接“六问”此事,当地组织部门也一一作答,可谓滴水不漏。
其中关键一问:“事业编制直接提拔行政编副科”的情况比较少见,是依据什么规定和流程?
官方的回答是:本次考试是全省联考,关键字是“吉安市五方面人员考试”,今年考试时间是9月8日。考试不是每年都有,但已经持续好几次了。考官均为第三方人员,应该没有任何可以钻空的空间。该公示的我们都会公示,但是有些流程按规定不会公示。
3.这种质疑有没有用
看来一切都依法依规,所有程序都没有瑕疵。
有网友说:这才是最可怕之处。
因为肉眼看上去就知道“不对劲”的事情,却依旧是“依法依规”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这样的情形下,所谓的依法依规到底是为什么而服务的呢?仿佛不是为了真正公开公平公正地任用合格的干部而是为了“堵住外人的嘴”?
总之,目前来看,这样的质疑与大讨论,对于木已成舟的事情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专家说的没错,这些偏远地区、基层的定向中专生“铁饭碗”确乎是近些年累积的四五千万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们“不愿去”“看不上”……我想知道的是:这些高学历人才当时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么“高傲”了吗?还是说,他们读初中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有“定向中专生”这种信息呢?
说到底,这不只是什么“眼红”“嫉妒”,还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事儿,是争取平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