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制度|02:三权分工

文摘   历史   2024-10-03 12:17   四川  

二、三权分工-领袖群伦的宰相

(一)相府十三曹

若说到宰相的秘书处呢?那可比皇帝的六尚大得多,共有十三个部门,即是当时所谓的相府十三曹,我们且列举此十三曹的名称,便可看出当时宰相秘书处组织之庞大,与其职权之广泛。

一西曹,主管丞相府内部人员的任用。

二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并包军官在内。二千石是当时除了三公以外最大的官,以年俸有两千石谷得名。可见朝廷一切官吏任免升降,都要经宰相的秘书处。

三户曹,主管祭祀农桑,跟民生密切相关。

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也就是一切政府公文都要经过他们的手。

五词曹,主管词讼,属于法律的民事部分。

六法曹,主管邮驿科程,类似于现在的交通部。

七尉曹,主管卒曹转运,是管运输的,类似于清代的漕运总督。

八贼曹,管盗贼。

九决曹,主罪法。

以上两曹所管属于法律之刑事方面。

十兵曹,管兵役。

十一金曹,管货币盐铁。

十二仓曹,管仓谷。

十三黄阁,主管簿录众事,这是宰相府秘书处的总务主任。

这十三个机关,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我们只根据这十三曹名称,便可想见当时政务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

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只有一个书房。最先的尚书也仅有四人,而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这相府十三曹,比皇室尚书的范围大得多,而且此十三曹的权位也很重,类似于现在国务院各部部长。

可见汉代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领袖。


(二)三公分工

可能有的朋友会有不同意见了: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里,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既然并称三公,他们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嘛?

其实不然,虽说三公并称,分工不同: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但丞相才是最高行政长官。

为什么呢?

首先,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其他政事,而且在汉代的实际政治生活中,太尉的存在感一直都很稀薄。

其次,御史大夫秩禄较低,丞相和太尉年俸万石,御史大夫为五千石,而且他主要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可以看作是副丞相。按照汉代习惯,用现代语说,这里有一种不成文法的规定,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

因此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实在在是丞相,这一点确定无疑。

另有一层,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

宰相的这项权力又是怎么来的呢?说穿了不稀奇,因为丞相或者说宰相原本是皇帝的家臣。

依照文字学原义,丞是副贰之意。所谓相,也是副。就如现俗称嫔相,这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由嫔相代理来做。所以丞是副,相也是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什么人的副官呢?他本该就是皇帝的副官。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一切事,所以由丞相来代理,皇帝可以不负责任。

为什么又叫宰相呢?在分封贵族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是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

到了秦、汉统一天下,由分封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皇家却变成了国家的象征。于是皇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本来分封贵族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作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演变。

但既然“化家为国”了,宰相既要掌管国家政府的一切事情,他再没有工夫管皇帝的家事,于是在御史大夫,即副丞相之下,设有一个御史中丞,他便是御史大夫的副,这个人就住在皇宫里。皇室的一切事,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如此则皇室一切事仍得由宰相管。

从一方面讲,宰相的来历,本只是皇帝的私臣,是皇帝的管家,自该管皇宫里的事,这属于分封旧制遗蜕未尽。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皇帝是政府下面的一部分。所以宫廷事,也归宰相来统治。

那时,皇帝有什么事,交待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转报宰相。宰相有什么事,也照这个手续,由御史大夫转中丞,再转入内廷,这是当时皇帝与政府关系之大概。

三公之中丞相最大,那么九卿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未完待续)

萝卜快评
直抒胸臆,快语快评。五色楼主门下牛马走,俯首阐释《新千年叙事》,仰望感悟《天人地理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