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卿并列
说到九卿的来历,就都比较有趣了。
汉代的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的官位都是二千石,又称中二千石,因他们都是中央政府里的二千石,以区别于郡太守等地方行政首长。
太常:秦代叫泰常,这个常字,本当作尝。他是管祭祀祖先鬼神的。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故称泰尝。在古代,宗教意味犹在政治意味之上。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生宅死宅,连在一起。后代民间虽废,皇宫依旧。直到清代,太庙不是紧贴在皇宫的东边吗?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可说不是活人而是死人,祭祖自属大事。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所以汉廷九卿的第一卿,也是管祭祀的。这个官,正名定义,该属于皇家,管皇家的庙,管皇家祭祖的一个家务官。
光禄勋:依文义讲,勋该就是阍,古音相同,这是皇家的门房。光是大义,光禄该即是大麓,禄麓音同相借。为什么门房称大麓呢?此因古时代的皇帝,多半靠山住家,好像宋江在梁山泊,朱贵在山脚下开设酒店,好通报消息。所以皇帝居山,房门就设在山麓。尚书上说舜管尧的大麓,那便是舜做了尧的宰相。换言之,乃是当了尧的门房。
卫尉:武职,掌管门卫屯兵,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当时凡属军事方面的官都称尉。
太仆:本是皇帝的车夫,皇帝出去,太仆就替他赶车,是皇帝的司机。
廷尉:掌法的,犯了皇帝的法,都归他管。
大鸿胪:相当于于外交部。也如现在之礼宾司,是管交际的。
宗正:专管皇帝的家族,其同姓本家及异姓亲戚的皇亲国戚。
大司农:管理政府经济,主要是田赋收入。
少府:管理皇室经济,主要是工商税收。
以上前面七个卿,照名义,都管的皇家私事,不是政府的公务。太常管皇家太庙,光禄卫尉,一是门房头儿,一是卫兵头儿。这都是在里面的。皇帝出门,随带的是太仆,在外面有人犯法,就是廷尉的事。
由这七卿,我们可以看出汉代政治,还有很多是古代分封制度下遗留的陈迹,然而那时已是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帝家务的,现在也管到国家大事了。
譬如太常就兼管教育,因为古代学术都是在宗庙的。西方更落后,直到现在,在他们,教育和宗教还是分不开。
光禄勋原是皇帝的总门房,现在皇宫里一切侍卫都要他管。那时皇宫里的侍从,还不完全是太监,而且太监很少,大部分还是普通人。当时一般要跑入政府做官的人,第一步就得现进入皇宫里,充侍卫,奉侍皇帝,让皇帝认识,然后得机会再派出去当官。这些在皇宫里服务的,多半是年轻人,当时称作郎官,都归他管,光禄勋最初便叫做郎中令。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就做过郎官。
太仆呢?因管车马,所以国家一切武装,好像“坦克车、飞机”之类,他也连带管了。廷尉就变成司法,大鸿胪就变成外交。
此外的两个卿,就是大司农和少府,都是管财政经济的。大司农的收入支销国家公费,少府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当时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划分鲜明。当时全国田赋收入是大宗,由大司农管。工商业的税收,譬如海边的盐,山里的矿,原来收入很少,由少府管。
这九卿,全都隶属于宰相。而且宰相可以管到皇宫里的一切。举例来说,少府掌管皇室经费,而少府属于宰相,宰相可以支配少府,即是皇室经济也由宰相支配。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宰相的来源说起,本来分封时代的宰相,就是皇帝的管家,但到了郡县时代,化家为国,宰相管的,已经是国家了,不是私家了,所以他成了政府正式的首长。从前私家家庭中的各部门,也就变成公家政府的各部门。
分封时代,以家为国,周天子是一个家,齐国也是一个家,鲁国又是一个家,这样的贵族家庭很多,天下为此许多家庭所分割。那时在大体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
现在中国已经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化家为国”,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个大家庭也转变成了政府。原先宰相是这个家庭的管家,现在则是这个政府的领袖。
以上对汉代的三公九卿,讲了一个大概,主要涉及文官系统,那么汉代军事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