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太开门了!一起来看文物里的农耕文明

汽车   2024-10-21 21:24   北京  

第一车间第 73 条推送

土神为“社”,谷神为“稷”,合称“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指代显示了农业在一个古老民族的重要地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远古石器到传统农具,无不展示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物里的农耕世界,感受来自远古的农耕魅力。
文物一
“一万岁”的炭化稻米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档案  

名称:上山遗址炭化稻米  

年代:距今约11000-8500年  

体态: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  

出现意义:象征着万年稻作农业的起源,将稻作栽培历史追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文物二
最早的锯齿石镰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档案  

名称:裴李岗锯齿石镰  

年代: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年-前5000年)  

体态:长20.6厘米,宽6厘米,由片状条石磨制而成。器身呈弧形,镰首锐利,背部圆钝,刃口处加工成整齐细密的锯齿状。  

用途:专家检测发现,锯齿上有麻类和谷类植物纤维,推测古人用其来收割水稻。  

出现意义: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锯齿石镰,被称为“中华第一镰”,反映出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生产规模和粮食收获量的显著提升。

文物三

最早的“谷物脱壳机”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档案  

名称:石磨盘、石磨棒  

年代: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年-前5000年)  

体态:石磨盘由一大块砂岩琢磨而成,线条流畅,琢制精细,盘底有四条对称柱形短足。石磨棒也由砂岩制成,呈细长圆柱状。  

用途:石磨盘配合石磨棒使用,堪称中国最早的“谷物脱壳机”。  

出现意义:反映了中原地区先民娴熟的石器制作技巧和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技术。

文物四

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图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文物档案  
名称:石磨盘、石磨棒  
年代: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年-前5000年)  
体态:石磨盘由一大块砂岩琢磨而成,线条流畅,琢制精细,盘底有四条对称柱形短足。石磨棒也由砂岩制成,呈细长圆柱状。  
用途:石磨盘配合石磨棒使用,堪称中国最早的“谷物脱壳机”。  
出现意义:反映了中原地区先民娴熟的石器制作技巧和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技术。

文物五

舌尖上的典籍
 图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文物档案  
名称:《齐民要术》  
年代:北魏末年  
内容:全书共计10卷92篇,系统总结了六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涉及食品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及治荒方法,详细介绍了气候、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  
出现意义: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对研究古代农业历史及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近万年的沧海桑田,农业生产方式历经巨变,从粗放到精耕。然而,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对丰收的希冀从未改变。他们对田野的热爱、对丰收的渴望,始终在这片土地上世代传承,延续至今。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更为古老的农耕文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传承与创新并举,农耕文明的精神在每一粒种子、每一片田野中蓬勃延续着。



(以上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第一车间 出品 

扩展阅读


橙子与现代健康:维生素C的持续护航


— The end —

第一车间
1. 关注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应用与科技创新; 2. 聚焦原产地主产区生态基因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3. 探索中国“三农”现代化的三产融合创新模式; 4. 推广社会责任中的企业担当与可持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