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赤水:从神秘“赤虺河”到美酒之源的传奇

汽车   2024-11-04 20:26   北京  

第一车间第 95 条推送

赤水河,这条全长近500公里的河流蜿蜒穿行在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地,成为长江上游中一条独特而神秘的支流。

赤水河的名称和文化,伴随其水质、水色的变化与悠久的历史一同演变。由于河水在雨季携带大量红沙,使水色浑浊赤红,因此有了“赤水”之名。然而,赤水河并非一直以此为名,其历史上多次更名,折射出地域变迁和文化发展。在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上,赤水河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象征,更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其千百年的奔腾流动见证了无数兴衰与变迁。

01

河名变迁:历史变幻的见证

赤水河最早的名称之一是“鳛水”,因秦汉时期该地被鳛部统治而得名。汉至东晋时期,赤水河被称为“大涉水”或“安乐水”,这类名字多取其流域地势和水文特征。唐代的檄文中更出现了“赤虺河”一名,“赤”象征水色之红,“虺”本意为毒蛇,但也可引申为“虺虺”之声,用以形容河水奔腾的激烈气势。

明朝洪武年间,四川叙永设立赤水卫,正式将“赤虺”改为“赤水”,此后便逐渐定名沿用至今。赤水河在其流域的各县市拥有不同的称谓,《太平寰宇记》中便有“安乐溪”与“小江”的记载,《古蔺县志》也称赤水河为“齐郎水”与“枝溪”。赤水河的多次更名不仅是其自然特性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流域内人们对这条母亲河的敬畏和情感。

02

酿酒之源:赤水河的流动精魂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滮水岩,一路东流,途经云南、贵州和四川数省的多个县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赤水河不仅是物质的源泉,更是精神的载体。赤水河沿岸自古以来便盛行酿酒,《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时期便有“枸酱酒”酿制而成,甚至被献于汉武帝以称“甘美之”。赤水河两岸自古以来酿酒之风不息,明清之时,茅台等今日之名酒便已有其前身,承载着赤水河的水土风情与地方特色。

到了近现代,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蜚声海外,而赤水河两岸的酒文化也因此越发醇厚。水为酒之本,赤水河源源不绝的河水成就了茅台、习酒等品牌,其酿造技艺在传承中历久弥新,使赤水河真正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酒河”,其流动的水脉似乎也在酝酿着历史的芬芳。

03

无污染的净土:赤水河的生态奇迹
赤水河之于今日的中国尤为珍贵,它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未受工业污染的支流。这条“净土之河”四分之三的流域深藏于崇山峻岭之间,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成为赤水河得以保持原生态的天然屏障。

在当代环境保护的压力下,赤水河沿岸各省对其进行了严格保护,既避免了水质的污染,也使两岸的自然生态得以完整保存。2021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将于7月1日起同步实施,这也是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赤水河两岸生长的原始竹林和茂密森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屏障,其水体清澈、富含矿物,水草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西南地区一片珍贵的生态福地。

04

从文化根源到现代生活:赤水河的精神印记

赤水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条精神的纽带,连接着流域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川、滇、黔三省的沿河居民在赤水河上建立了繁荣的生活,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赤水河孕育了沿岸世代的村落,也造就了无数承载历史的古镇。

茅台镇、赤水镇、美酒河镇等沿岸的乡镇不仅是酒文化的中心,也是赤水河文化的传承者。今天,这些地区在保护赤水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之道,使赤水河在生态保护中保持自然之美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
赤水河不仅将继续滋养两岸的山川和人们的生活,也将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正如古诗所云“万古流不绝”,赤水河的流动,既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文化的长存之地。
(以上图片源自茅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第一车间 出品 

扩展阅读

每周锐评:赤水河生态治理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




— The end —


第一车间
1. 关注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应用与科技创新; 2. 聚焦原产地主产区生态基因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3. 探索中国“三农”现代化的三产融合创新模式; 4. 推广社会责任中的企业担当与可持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