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寻豆:黑土地的宝藏

汽车   2024-10-31 19:21   北京  

第一车间第 92 条推送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全球四大黑土区之一,其黑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量的约10%,被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黑土粮仓”。仅东北一隅,便占据了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40%,这里的大豆总产量甚至能达到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得益于此处自然生态基因的共同作用,从这片沃土中生长出来的大豆在蛋白质含量、亩产量、有机质的含量上比一般的大豆要更胜一筹。

01

顺应气候的“天时”

大豆喜光、喜温,种子在温度达到6℃~7℃左右便能发芽。而东北地区的夏季阳光充足,降水充沛,十分适宜大豆作物的成长。

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为例,根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研究发现,大气CO₂浓度升高会促进C3作物生物量提高,即肥料效应(CO₂ fertilization effect)。大豆就是对CO₂浓度升高响应最敏感的C3作物之一。

而东北地区的冬季温度偏低,地势以平原为主,在大面积的农田和耕地覆盖下,农作物光合作用较弱,不利于CO₂的扩散和消耗,容易在局部区域形成CO₂浓度高值中心,但也正因如此,东北地理所在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光合作用较强,有助于刺激大豆植株的生长。

▲ 图片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官方网站
02

讲究土壤的“地利”

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其实并不严格,但深厚的土层、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结构能够为大豆提供必要的充足营养物质。如今的东北,兼顾垦殖活动和生态保护,俨然已经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成为了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肥沃的黑土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从习性上来看,大豆倾向于pH值在6.5~7.5之间的中性土壤。如果pH<6.0,大豆往往会由于土壤酸性高而缺少钼元素,限制其自身的根瘤菌繁殖;若pH>7.5,大豆则可能会缺少铁、猛相关的微量元素,影响自身的营养价值。东北地区的土壤酸碱度适中,能够满足大豆发育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它的根系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氮,使其转移从空中转移至土壤里,提高土壤的健康水平,反哺土壤肥力,避免氮肥的过度使用。

随着季节的更替,诞生于东北黑土地的大豆一茬接一茬地迎来轮回的耕种,新的生机在这里萌发,也在这里传递丰收的喜悦。在天时地利的加持下,无数食品企业将目光投往此处,为我们的餐桌寻来一粒粒成熟饱满的大豆,将美味与健康带进千家万户。正如海天味业负责人所说,“每一粒海天黄豆都要经过数十道、超200项的严苛筛选检测,确保品质卓越。我们坚持源头把控,从选种、种植、管理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以上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第一车间 出品 

扩展阅读

海天菌:海天用60余年打造的风味密码




— The end —


第一车间
1. 关注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应用与科技创新; 2. 聚焦原产地主产区生态基因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3. 探索中国“三农”现代化的三产融合创新模式; 4. 推广社会责任中的企业担当与可持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