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数值吓到,别慌!这些情况≠糖尿病

文摘   2025-01-23 17:00   辽宁  



导    语

当体检报告上血糖数值“爆表”,或血糖仪显示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很多人会瞬间紧张,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糖。先别慌,有些看似血糖高的情况,实则是“虚惊一场”,背后另有隐情。



这几种情况测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高血糖

1.应激状态下的血糖波动
人在遭遇重大创伤、大手术、急性感染或严重烧伤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此时,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常见的骨折患者在受伤初期,血糖可能会超出正常范围。但这并非真正的糖尿病,待身体应激反应消退,血糖通常会恢复正常。

2.特殊生理期的血糖变化
女性在妊娠期,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不过,多数女性在分娩后,血糖会逐渐回归正常。另外,在月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导致血糖短暂升高。但这都不意味着患上了糖尿病。

3.药物引发的血糖异常
某些药物会对血糖产生影响。比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像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还有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在停用相关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后,血糖可能恢复正常。

4.检测误差导致的“高血糖”
血糖仪使用不当是常见原因。若采血部位不清洁,残留的酒精、碘伏等消毒液会与试纸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影响检测结果。此外,试纸保存不当,如受潮、过期,也会让检测值出现偏差。静脉血检测时,如果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也能导致测得的血糖值高于实际水平。

此外,像剧烈运动之后、有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胰腺疾病等因素,均会造成血糖升高的现象。


这些因素造成的血糖升高,要警惕


除了上述应激状态、特殊生理期、药物影响、检测误差等情况外,以下因素也可能造成血糖升高,但这些因素造成的血糖升高,一定要提高警惕:

1.高糖食物摄入过量:一次性大量摄入高糖食品,或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和调控,造成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2.过度饮酒:酒精会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引发酒精性肝病,进一步干扰血糖代谢,使血糖升高。


3.运动量过少: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肌肉量会逐渐减少,脂肪比例增加。肌肉是利用血糖的重要组织,肌肉量减少会使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而且运动量不足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会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4.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多、增大,脂肪细胞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如瘦素抵抗、脂联素减少等,这些物质会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5.睡眠不足: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促进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当发现血糖数值异常时,不要立刻给自己贴上“高血糖”的标签。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症状、病史以及多次检测结果,做出准确判断。保持冷静,理性看待血糖数值,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错误治疗。



作者:控糖君

编辑:大乐

图源:图虫创意、壹图网、pixabay



控糖参考
国家核心期刊《医食参考》主办。糖尿病防控科普平台,专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对抗糖尿病,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