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肾”的危险信号有4个,还要警惕这些高危因素,很可能就在你身边!

文摘   2025-01-15 17:00   辽宁  

点击蓝字

关注控糖参考


导    语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病很难逆转,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根据糖尿病类型不同而不同,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发生率为40%~50%,2型糖尿病发生率约20%。目前,糖尿病肾病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占首位。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阻止其发生与发展,故而早期预防和发现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哪些高危因素?又有哪些早期征兆呢?



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1.遗传易感性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而且,不同种族之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另外,一些长期血糖控制尚好的病人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少数糖尿病病人尽管血糖控制不理想,但也不发生糖尿病肾病。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差异有关。现在已发现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基因多态性有10余种。 

2.高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长期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许多改变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高血糖能刺激肾小球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使基底膜(肾脏发挥滤过功能的主要部位)的通透性增高,导致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

3.高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往往发生在糖尿病之前,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就更为突出。2型糖尿病病人如收缩压>18.6千帕(140毫米汞柱),肾功能的下降速度为每年13.5%;收缩压<18.6千帕者,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可见,高血压是引起肾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4.饮食中的蛋白质
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小球的灌注率和滤过率,引起肾脏体积增大,加重肾脏负担。糖尿病病人尿白蛋白的排泄量随饮食中蛋白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5.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吸烟、血脂异常及细胞因子等也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吸烟对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高危因素。有人统计,糖尿病吸烟者19%有蛋白尿,而不吸烟者仅8%有蛋白尿,故而糖尿病病人戒烟显得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


1.夜尿增多
糖尿病病人夜尿量增多时,说明肾脏可能已经受累。正常人白天尿量多于夜间尿量,肾小管受损时,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频繁和尿量增多。   

2.尿蛋白
早期可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蛋白排泄率,正常值为小于20微克/分钟,如上升至20~200微克/分钟,说明已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开始治疗。如常规能检测出尿蛋白,说明已是中期糖尿病肾病,更应高度重视。

3.水 肿
水肿的产生是由于长期肾脏丢失蛋白质,血尿白蛋白下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因此水肿其实已不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表现,说明糖尿病肾病已存在相当一段时间。  

4.高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出现肾性高血压。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肾脏损害。 



作者:控糖君

编辑:大胖

图源:图虫创意、壹图网、pixabay



控糖参考
国家核心期刊《医食参考》主办。糖尿病防控科普平台,专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对抗糖尿病,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