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剖析丨比赛不进反退  “加减乘除”破难题

教育   2024-10-24 09:19   湖北  



情景再现

学校举行科技节手抄报比赛,要求每班择优上报5幅作品。班主任布置任务,让学生自愿参加,然而最终完成手抄报的仅有2名同学。经过了解才知道,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的作品肯定选不上,索性就不参加了。


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为防止出现类似问题,班主任应该如何改进班级管理方法?


为什么一到自愿比赛,学生就被动?为何明明还未开始比赛,学生却连试都不愿意试,就“偃旗息鼓”?我认为原因有4点。


01

失败应激让学生选择“躺平”

“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肯定选不上,索性就不参加了。”这句话反映的不仅是大部分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更是大部分学生曾经遭遇过的失败经历。依据弗洛伊德退行理论,当人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往往会以退缩、放弃等方式应付,以此缓解自己的焦虑。竞赛本就是有输有赢的活动,学生渴望获奖是正常心态,然而,当高期待与现实的差距摆在眼前,被多次失败打击的学生就会自我怀疑,慢慢失去信心,于是,当学生再次面临“有得有失”的竞赛时,便会选择“躺平”。


02

“摆烂”风气让班风学风倒退

案例中,全班只有2人完成手抄报,剩下这么多学生就真的没有一个人想参加吗?我想不是。这是在从众心理下选择的服从行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有影响作用,也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来适应和改变环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摆烂”是主流,自然“随大流”才是在集体中的生存之道。


03

片面评价让参赛变得功利

学校的手抄报比赛每个班可以择优上报5幅作品,可见学生的作品将会经过2层选拔,先从班级挑选,择优推选后,再参加校内的评选。然而,班主任在布置此次活动时,只宣布了自愿原则,没有对此活动进行应有的宣传和动员,更没有说明在班内何时选拔、谁来选拔、如何选拔,选拔后被淘汰的作品如何认定成绩,说明活动在班内并未受重视,班级的评价制度中也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这必定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没有引导,只等着“望天收”,学生茫然无绪,自然只能有样学样,只重结果而轻过程了。


04

技术短板让获奖成为妄想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强调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但要求目标的设置要适中,过高的目标并不利于激励。学生抱怨“选不上”,说明往年参加过此类比赛,但为什么落选?与优秀作品差距在何处?自己如何提升?都不知道。这导致学生即便想进步想参赛也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综上所述,想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我的措施如下。


01


细化赛制,设置小目标,给学生“加”足动力


自我效能感不仅与个体的能力水平相关,更强调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因此给学生提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针对本次比赛,我作为班主任将紧急召开班委会,集思广益,策划一场班级内部的PK赛。开赛前,首先邀请学校科技辅导员进班开设微讲座,给学生展示往年科技节手抄报的获奖作品,教授学生如何选主题、配图等。


在班内发挥班委领头羊作用,邀请美术科代表、科技科代表、班长等带头参赛,也允许能力有限的学生组队参赛,鼓励更多学生在团结协作中感受竞赛的趣味。


公示班级评分规则,邀请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一起参与评选,并设置不同的班级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美插图奖”“最大脑洞奖”等,班级推选出来的作品将邀请科技辅导员和美术老师共同指导修改,其余作品将张贴在教室“作品栏”里展示,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02


提高逆商,科学应对,为学生“减”压力


积极心理学表明,积极情绪与积极行为对个体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竞赛,摆脱“躺平”“摆烂”心态。


举办班级“圆桌派”,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抛出话题:还记得你们曾经的高光时刻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重点说一说参赛过程中克服困难的经历,回忆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在美好的回忆中明白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换来的。或许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如果连努力都没有的话,一定不会成功。


接下来,我请学生尝试模仿“生命线”的画法,画出自己的“成败线”,回忆自己学生时代几次刻骨铭心的成功经历与失败经历,并在横轴的上下相应区域画点连线。

点距离时间线的远近代表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时间线以上代表对自己有正面影响,时间线以下代表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画完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求学路上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会发现有时候失败也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正向积极的意义。因此,直面失败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反而应该吸取教训使之成为宝贵经验。


在家长会上,我还教给家长使用“LEAD”工具。此方法我也同时教给学生,方便他们同伴互助时使用。


“LEAD”工具



L:Listen,代表倾听,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应该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帮他们缓解焦躁。


E:Explore,代表探究,家长和孩子复盘事件,分析导致失败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看看哪些是自己能够快速改进与提高的。


A:Analyze,代表分析,当孩子动摇、迷惘、想放弃时,鼓励孩子坚持,为他们出谋划策。


D:Do,代表行动。


03


调整评价,享受过程,让学生“乘”兴而归


认知派激励理论强调激励的目的是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在此过程中,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


因此,结合目前班情,调整班级奖励制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有必要。例如,我的班级中实行德育积分制度,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与获奖情况,都会有相应等级的加分奖励。德育积分不仅关联学期末的评优评先,还可以兑换一些小福利(例如优先选择同桌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


除了量化的德育积分,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小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例如某次我班参加学校班徽设计比赛,当时新班建立,班级凝聚力还不强,一半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过了3天都没人报名。于是我在与班委商量后,创建了班级公众号,并用“招标”的方式,承诺哪一个班徽设计投票数最高,就会成为我们班公众号的头像。学生觉得新奇,立马来了兴趣,各自组队出谋划策,上交后的作品全部上传公众号请老师和家长投票点赞。最后,几乎每一份作品都有自己的粉丝和拥护者。至此,输赢已不再重要,学生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过程上,获得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渐渐充盈。


04


梯队培养,正向磁场让班风“除”尘净化


学校里的比赛通常一年一期,同一个比赛学生自然也拥有几次参与机会。因此,可以以学生在班级中的初赛成绩为主要依据,辅以学生特长,组成参赛梯队分段培养。例如,我班参加市级文明风采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经过学校就业指导教师指导,有4人的规划书写得最好,被选入校赛,剩下的作品中,再挑出8~12份进行打磨,准备第二年评选(已在市里获奖的学生不再参与评选),剩下的作品中再挑选有潜力的,打磨后继续准备第三年评选,以此类推。


通过梯队培养,既抓住了种子选手,也可以让获奖学生成为“小导师”,帮助指导下一批参赛学生。而梯队中的备选选手也更加有冲劲儿,再经过一年的沉淀与提升,来年获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此,班级形成良性循环,人人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也不会出现无人参赛的情况。



回到此案例,表面上看是学生因担心失败不愿意参加学校比赛,实则透露的是学生遭遇挫折时的迷惘和能力跟不上时的挫败感。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应及时发现他们内心的所需所求,给予适时关怀、帮助与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本文刊发于《新班主任》2024年10月刊








扫码关注“致敬班主任”


  编辑部邮箱 

刘玉琴  444871477@qq.com 

陈建军  965355285@qq.com

何欣容  11374960@qq.com 

魏萌  736387691@qq.com


运营丨湖北长江教育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

排版丨吴振宇

审核丨张    芸     张    弛

监制丨张    勤     熊国伟


欢迎订阅


《新班主任》邮发代号:38-907

全年定价:156元

营销热线:027-87153318

编辑部:027-87156950

阅读电子刊


致敬班主任
《新班主任》官方公众号——让您的班级焕然一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