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清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第六届十佳家长”,获得“南京市行知教学奖”。出版家庭教育专著3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开展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讲座二百余场,百余集“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现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班主任。
张老师电话求助:班上有个男孩叫小纪,四年级,脾气比较暴躁,总爱和老师对着干,让老师头疼不已。
“您能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吗?”我很想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小纪刚读一年级时就不合群,也不懂规矩。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立马拳脚相向;中午同学睡午觉,小纪不想睡,让他看会儿书吧,他故意把书翻得哗啦哗啦响,或一直晃动桌子,吵得大家无法安睡;一下课,小纪开始横冲直撞,经常惹事,有一次课间拉住一名女生的手臂不放直到脱臼。我也想心平气和地教育他,可一看到他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脑海里想好的方法也在那一刻化为乌有。”
听到电话那头长长的叹息,我知道张老师碰到了一个“熊孩子”。
“张老师,您要不厌其烦地与家长沟通呀!”
“沟通可不止一次呀。我找管事的奶奶,奶奶丢下一句话:‘老师,你就不能对我的孙子宽容一点吗?’找小纪的妈妈,她虽然批评了孩子,但说出来的话让我至今难忘:‘儿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就跟老师一个样儿了!’找孩子的爸爸,爸爸说孩子是奶奶从小带大的,有点娇纵,自己也没有办法。”
“难道一家人始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吗?”
“真没有。不过,最近小纪一家人开始急了。原因是小纪严重干扰班级教学秩序,一些家长联名要求小纪转学。我不知道怎么做。”
“张老师,您把小纪一家人约上,再约几名要求小纪转学的家长。我们一起诊断一下,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第二天下午,小纪的父母和奶奶来了,5位经常被小纪欺负的孩子家长也如约而至。大家面无表情,现场气氛凝重。我说了一段话开场:“今天小纪一家人愿意对话,说明是真心想解决问题的。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正在学习区分对错,了解哪些行为是社会可以接受的,慢慢学会在集体生活中约束自己。面对孩子,我们需要慢慢来;面对孩子的问题,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我希望这一次是真诚对话,而不是问责。让我们多一些倾听,尝试着用智慧去预见和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一番话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经过沟通,我发现了小纪成为“熊孩子”的原因。
原因1:父母忽略了亲子间的情感链接。
小纪的父母忙于做生意,常常早出晚归,小纪交由祖父母带。奶奶只能管管生活,这也导致小纪迷上了电视,又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夫妻俩回到家,问的最多的是学习,问一次,孩子就烦一次。直到小纪把一名女生的手臂拉伤,父母才意识到要好好管教一下儿子。
小纪的妈妈说:“我当时自信满满地认为,只要揍一顿,孩子一定能变好。没想到,我刚开口说几句,小纪就指着我嚷:‘我长这么大,你管过我什么?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儿子的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打拼都是为了孩子,可为什么亲子关系变得如此糟糕呢?”
亲子关系不佳,根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爱的链接。本应父母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让给了祖父母,亲子缺乏互动,亲子关系的培养中断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就弱。这时再想教育孩子,自然无法触动孩子的心灵。
原因2:家人的教养方式不一致。
小纪的家人在他的教育问题上的态度、行为经常不一致,家庭教育产生了隐形对抗,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而且诱发了一些不良行为。
拿小纪玩手机来说。孩子最听奶奶的话,但奶奶控制不了小纪玩手机;妈妈想严格要求,却害怕儿子发脾气,于是越退让,孩子越得寸进尺。问题还在于,小纪的妈妈不舍得管孩子,也不舍得让爸爸管,更不舍得让老师管。爸爸想让小纪读会儿书,态度很坚定,可妈妈马上看不下去了:“孩子不就看会儿电视嘛,急什么!”在只有爱而没有规则的环境里,小纪的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
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有计可施了。我们给小纪一家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01
确定生活规则,大家共同遵守
孩子任性,没有规则意识,说明孩子不懂什么是规则,更不懂得怎么遵守规则。家长应给孩子立规,并以身作则。
确定规则并不是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让孩子清楚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如吃饭时应该一心一意吃饭,吃完了再干别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好好说话,发脾气就什么也得不到。定好规矩,一家人签字确认后,就不要轻易改变,特别是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做不到就别抱怨孩子。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相同,大家一起坚持改变,孩子才能真正改变。
02
守护各自边界,尝试“反向育儿”
父母可以狠下心来当一回“后爹后妈”,跟孩子“反着来”“对着干”,在没有办法的地方找办法。如,别给孩子那么高的地位,别给孩子那么多的关心,让孩子自立,让孩子拿父母“没办法”。如让孩子自己盛饭端菜、自己叠被子、自己背书包上学,别什么都依赖家长。祖父母也不允许随意给孩子好吃好喝好玩的,别一边看不惯,一边动手帮忙。孩子是会察言观色的,一旦发现没人理睬自己了,会马上跟着变,很多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孩子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03
不做双标父母,畅通亲子关系
“宝贝,不能再看电视了,该写作业啦!”“别一回家就玩手机,对眼睛不好!”“整天就知道玩,不能读一读书吗?”父母唠叨完之后,自己倒躺在沙发上刷起了短视频。这样的情景是否似曾相识?
好习惯,其实是各种细节的累积。日常教育做得越细致,孩子的习惯养成得越好。如今,孩子到了没法管的程度,不代表他们不想优秀,只是孩子遇到的打击多了,逐渐丧失信心,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所以“破罐子破摔”。家长除了指责、打骂外,啥也不想做,啥也没有做,自然拿孩子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孩子的情绪如果能被父母理解,父母的行为如果能被孩子理解,亲子才会共情和互动,亲子陪伴的质量才会提高。
父母要先跟孩子建立信任,不做“双标”的家长,陪孩子跳绳、读书、练字,让教育给孩子带来乐趣,让孩子心甘情愿听自己的。这样,父母压根儿就不用管,也就不存在管不住的问题了。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说“管不住”之前总要努力一下,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当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隔阂了,教育就会自然而然顺利进行。
原本以为是家长的问责,结果变成了一场爱与责任的相遇,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让我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原文标题:遇到难管的孩子怎么教育?
本文刊发于《新班主任》2024年11月刊
扫码关注“致敬班主任”
编辑部邮箱
刘玉琴 444871477@qq.com
陈建军 965355285@qq.com
何欣容 11374960@qq.com
魏萌 736387691@qq.com
运营丨湖北长江教育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
摄影丨万 玮
排版丨吴振宇
审核丨张 芸 张 弛
监制丨张 勤 熊国伟
欢迎订阅
《新班主任》邮发代号:38-907
全年定价:156元
营销热线:027-87153318
编辑部:027-87156950
阅读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