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得感”作为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心理问题,其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克服“不配得感”,树立自信。
点滴中看到自己的“好”,增强自我效能感
很多孩子的“我不配”心理源于“我不好”的自我认知。因为长期被否定,他们无法正确感知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始终无法获得他人的肯定,久而久之,有了“不配得感”。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都值得被看见、被肯定。
以小南为例,她品学兼优,我非常希望她能担任班干部,在班级起带头作用。但是,无论是班长还是小组长,她都一概拒绝。我多次与她沟通,鼓励她勇于承担,小南也明白自己应该勇敢尝试,可始终无法迈出那一步。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源于她小学时担任班长的痛苦经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她在任职期间遭遇重重困难,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接踵而至,这使得她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班干部的角色。勉强担任了4年班长后,她再也不想当班干部了。我意识到,外界过多的负面评价让小南开始怀疑自我,产生了“不配得感”。即使我现在对她表达了充分的信任,她仍然难以信任自己。因此,我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她看到自己的“好”。
学期初,我并未给她安排任何班级职务,而是将她置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小组中,并告知组长,不会做的时候可以寻求小南的帮助。随后几周,小南用自己的行动引领着其他组员。她因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赢得了小组成员的信任,小组成员愿意听她的建议,小组长也乐于和她商量。在不知不觉中,小南成了小组的核心。连续两周,小南都被评为优秀组员。在下一次分组前,我再次邀请小南担任组长,这一次,小南没有马上拒绝,但还是犹豫不敢答应,我决定再推她一把。
在我任教的“凌霄班”中,每天放学前都有自我小结环节,包括感谢自己和感恩他人。我特意挑选了同学们对小南的肯定言辞,编成小册子作为礼物送给她。小南深受感动,没想到自己的点滴付出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通过他人的赞赏,小南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最终勇敢担任了小组长。
许多学生因长期受到负面评价而怀疑自我,当正面评价出现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应当理解学生,耐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我效能感。
努力满足自己的“要”,增强自我满足感
很多学生之所以有“不配得感”,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成功,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过,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心。
在“凌霄班”的班级文化墙上,有一块“凌霄绽放花满园”的展示区,它记录着每名学生的成长与努力。每个月,每名学生都有一朵属于自己的“凌霄花”,他们可以在5片花瓣上写下自己的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学生就可以给相应的花瓣涂上颜色。当一朵花被涂满颜色,该学生便能在月底荣登“凌霄少年光荣榜”。
为了给学生打个样,我展示了自己的“凌霄花”,上面写着:“连续一周吃早餐”“每天写一百字随记”“每天表扬一名学生”“上课时不说口头禅‘然后’”“晚餐不点外卖”。学生看到这样的目标,惊讶地说:“这些目标也太容易实现了吧,这有什么意义?”我说:“其实生活就是由这样一件一件小事组成的,完成了这些小事,大事才能游刃有余。”大家顺着这样的思路,写下了自己的“凌霄花”,有的同学写“下雨时要打伞”“午饭要吃青菜”,有的同学写“早自习大声读书”“上课举手发言3次”,有的同学写“语文考试得到50分”“上数学课不睡觉”。目标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简单易行,因为这样一来,“凌霄花”就能很快被涂上颜色。
不到一周时间,就有同学登上了“凌霄少年光荣榜”。我举行了颁奖仪式,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祝福语,并将上榜学生与“凌霄花”的合影发在班级公众号上,邀请得奖学生的家长留言赞美孩子。随后,我将这些留言和合影的截图制作成视频,每天午休时在班级播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登上光荣榜。当每一片花瓣被涂上颜色,每一朵“凌霄花”盛放,每一个孩子昂首挺胸地登上讲台接过奖状,都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确定目标、实现目标、奖励自己的过程,就是不断强化“我可以”“我值得”信念的过程。
建立自信是克服“不配得感”的关键。在给“凌霄花”涂色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即便没有他人的赞许,学生也能坚定地肯定自我。
积极创设自己的“巧”,打破自我设限
学生的“不配得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束缚感。有时候,为了坚守某些信念,个体会不自觉地排斥那些本可以带来益处的事物。所以,要想获得“配得感”,个体一定要打破自我设限。
学生很长时间没有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大幅下降,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没有运动天赋,根本不适合运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展了“人生不设限,青春无标签”主题班会,发起了“班级马拉松”挑战,鼓励学生在一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操场15圈(总计6公里)的跑步任务,完成者将获得奖牌。初听此任务时,学生都被6公里这个数字惊呆了。
为了鼓励同学们,我分享了自己从“运动菜鸟”到运动达人的转变过程。我展示了自己近10年的跑步里程,庞大的数字震撼了每一名同学。我也给他们看了我在38度高温的球馆里练球的视频,汗湿的衣服打动了所有同学。我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如果标签是他人贴上的,要勇敢撕掉它;如果边界是自己设定的,就要努力突破它。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擅长运动的人,永远不运动,那就永远不擅长,但只要去参与,就会有新的感受。学生被我说动了,逐渐“阴转晴”,一颗关于突破限制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悄然生根。
随即,“班级马拉松”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每个课间,我都能在操场上看到班上同学跑步的身影。在其他班同学好奇的目光中,一周内,所有同学都拿到了奖牌。“班级马拉松”活动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是它的影响力远超预期,不少同学将跑步变成了日常习惯,并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比赛。即使在假期,不少同学也会自发跑步,把运动轨迹分享到班级群。通过运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突破了自我限制,增强了自信心,缓解了“不配得感”。
教师要引导孩子与自我和解,喜欢现在的自己,接受有缺点的自己,保持积极的状态,勇于突破,逐渐克服“不配得感”。最终,我们都能明白,我们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原文标题:孩子,你配得上世间一切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卓刀泉中学
本文刊发于《新班主任》2024年9月刊
扫码关注“致敬班主任”
编辑部邮箱
刘玉琴 444871477@qq.com
陈建军 965355285@qq.com
何欣容 11374960@qq.com
魏萌 736387691@qq.com
运营丨湖北长江教育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
摄影丨万 玮
排版丨吴振宇
审核丨张 芸 张 弛
监制丨张 勤 熊国伟
欢迎订阅
《新班主任》邮发代号:38-907
全年定价:156元
营销热线:027-87153318
编辑部:027-87156950
阅读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