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100人|导演李少红的美学进化论

文化   2024-09-14 13:32   北京  






中国影视史中,李少红在「东方美学」和「女性视角」的审美表达上,是很有成绩的。


1978年恢复高考时,时年22岁的李少红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78本科班,同班同学有田壮壮、陈凯歌,摄影系的顾长卫、张艺谋也常来听课。他们是恢复高考后,中国第一届学电影的大学生,后来也成为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十年断层后,影视艺术技巧从头搭建,一批思想解放的先驱导师影响了他们:视听感受是周传基老师拎着录音机来“听电影”;电影语言、运镜等影响表达,是张暖忻老师的剧作课;电影造型理念、影像技术与光线来自于倪震老师及他的妻子赵凤玺老师;电影美学理念来自于美术系的孔都老师……


李少红大学四年的阅片量有上千部。1981年前,同学们还在从内部放映的全球性片源中笼统地看电影,1981年后,大家结合文学和美术史,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到法国作家电影,完善了当时的世界电影史。如今李少红对《战舰波将金号》等一系列苏联电影依然印象深刻,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她看了十几遍。


1982年毕业后,李少红被分配到北影厂,进入谢铁骊导演的《包氏父子》剧组任副导演,后来又做了谢铁骊的《清水湾,淡水湾》等三部电影的副导演。一直到了1987—1988年,她才开始拍自己的第一部长片《银蛇谋杀案》。一部类型片开启导演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91年的《血色清晨》荣获第14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1995年的《红粉》,获得了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亦获得了金熊奖提名和第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拍完电影《红西服》和电视剧《雷雨》后,李少红做制片人制作了《麻辣婆媳》《天地真情》《眼花缭乱》《人间四月天》。终于在2000年奉出了惊为天人的《大明宫词》。





李少红式的独特审美,开创了中国影视史上极致的古典唯美派:华丽的服化道、诗意的视听语言、经典的台词对白、莎翁式的悲剧美学……剧作的内核,是她听从自身的女性心声,勇敢对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无论古今题材,她都在讲述女性共鸣的真实故事、燃烧的女性生命力。


从《血色清晨》到《红粉》,从《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到近年的《妈阁是座城》《世间有她》(三位导演之一),李少红创作的经典作品和先锋的“审美”,在二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对中国影视产生影响。近年,李少红发起“青葱计划”,扶持新导演作品。


在李少红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审美是一种传承。

















李少红拍的第一个故事,是北影厂分配给她的商业片《银蛇谋杀案》。这是一部充斥着血腥暴力和大胆裸露、悬疑、惊悚的都市传说。它不仅让北影厂卖出了200多个拷贝,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也让英俊小生贾宏声成为时代偶像。




《银蛇谋杀案》剧照及海报




《血色清晨》是李少红第一次“自我创作”。1989年冬,大环境的氛围让李少红想拍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她以加西亚·马尔克斯1981年的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为切入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明与愚昧冲突的农村现实题材。当年,长城饭店的电影院一场接一场地放映《血色清晨》,半个北京文化圈的人都来看了。李少红以这种方式第一次见到姜文,两人交流电影,激动地聊到半夜。




《血色清晨》剧照




到了《大明宫词》时,编剧郑重、王要写出了当时没有演员能背得下来的台词——五十行字没有逗号,语法是倒装句套着倒装句。李少红保留了编剧们对艺术的想象力,为他们修改完善。对李少红来说,历史中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物关系,要让人物更鲜活,让他们有存在感。不拘泥于戏剧的条条框框,拍出飞扬的历史感、人物感。


从《大明宫词》到《大宋宫词》时隔二十年,李少红认为,以女性主角看历史的角度,用“宫词”的拍摄方法来讲述历史,观众在艺术审美上没有门槛。因为对美的欣赏是没有门槛的。




《大明宫词》海报

《大宋宫词》海报




你是如何在作品中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的?



形式都是在为内容本身服务的。我并没有有意地去判断什么元素是古典的,什么是现代的,只是选择最合适的,最能够表达内容的形式。




创作中,你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差异?



审美对每个个体都是截然不同的,更不要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跨文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解释的过程,如何能够让大家理解文化的差异本身可能更重要一些。




你如何定义创作过程中的“审美”?



毫无疑问审美是一个个人的、主观的判断,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受。我拍出来的作品,跟其他人拍同样的内容肯定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是个人的一种解读。观众看我作品的时候又会产生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你心中“审美”是一件60分以上的事,还是必须达到100分的事,为什么?



创作本身是很难打分的。因为这个是主观的东西,是比较个人的判断,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同时创作也经常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创作者可以做的就是,根据题材和给予创作的客观条件,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在你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对美学的理解有何变化?



我不觉得不同阶段有太多不同的变化,但针对每个作品个体是会有不同的理解的。当然随着人的经历丰富,包括制作技术的迭代、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都是硬性背景的变化,但是很难阶段性地去划分。




在创作中,你更注重直觉和情感,还是逻辑和结构?



创作的过程不是一个方法论的积累过程,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遇到需要判断的时候,只是想如何需要解决问题,不会想用什么方法。













《血色清晨》的第一批胶片送回北影厂冲洗时,厂里给李少红发了一封电报,疑惑为什么没有近景。那个镜头是山西史无前例地在三月下起大雪。白茫茫的画面中,恰好符合李少红想要的效果,即片中两兄弟李平娃、李狗娃被抓走的场景。




《血色清晨》中两兄弟在雪地中被抓走的场景 ©腾讯视频




李少红临时带摄影师在雪中拍摄这个“大场面”。她回电厂里,解释并非忘记拍近景,而是这个戏剧场面不需要近景。厂里立刻派当时的生产副厂长、导演马秉煜到现场,侧面观察李少红的拍摄。那天,正好是一场杀人的戏。剧组在狭窄的石巷中搭建轨道,摄影师曾念平老师将自己吊在空中向下俯拍。条件艰苦,马秉煜导演被感动,回厂后立即为李少红申请增加经费,支持她的拍摄。




左:《血色清晨》拍摄现场

右:《血色清晨》三、新婚之夜强国痛打红杏,骂她不是姑娘欺骗了自己



年轻时的李少红与曾念平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时,主流的电视剧制作地区是港台,主要以大众审美的风格化设计。《大明宫词》一出,观众立刻觉察到这部剧的不同。李少红擅长用视觉讲故事,把控形象、造型和气质的电影语言,用真实感让观众“相信”。她保持作者视角,用形式、视角、空间感具象的语言,以及人物的氛围等拍电影的逻辑运用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她还运用技术升级了中国电视剧的画质——《大明宫词》是第一部“调光”的电视剧,画面在时代中有独特的美感。


服化道上,李少红在看《楼兰》的歌剧服饰展时,觉得叶锦添是自己想找的美术设计师。但叶锦添第一次进入剧组的服装车间,看完准备的材料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给我买张飞机票,我要回家”。李少红按下他,重新一起创作服化道,经历了无数次的造型修改,最后得到了大胆又令世人称道的武则天、太平公主等角色的造型。




《大明宫词》剧照(左: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右:周迅饰演的青年太平公主)



《大明宫词》剧照(左: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右: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




制作《大宋宫词》时,宋朝的《瑞鹤图》《听琴图》等名画都曾带给李少红灵感。她在剧中实现了画中场景的还原:宣德门场景中有瑞鹤翱翔天际;李少红用曾被李煜怀疑的韩熙载夜宴宾客的《韩熙载夜宴图》,来借喻秦王赵廷美为避夺位之嫌隐居府中,大宴宾客夜夜笙歌。李少红还原画中摆设,调度好演员站位角度,使用大量运镜,并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将古画完美复刻。



剧中对《韩熙载夜宴图》画中场景的还原




剧中的大庆殿,是在横店一比一搭建出的,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北宋皇宫实景。在李少红眼中,宋朝的艺术和审美,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巅峰,但真正表现宋代的影视作品太少,她说:“我想把它拍出来,让观众能感受到它,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为观众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大宋世界。”




《大宋宫词》正在修建中的“大庆殿”



《大宋宫词》的“大庆殿”建成全貌







哪些元素是你认为,在你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



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或其他古典戏剧形式都值得借鉴,我常取来为作品提供养分。比如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我借鉴了很多昆曲的元素,以表达红楼的“梦”,烘托作品的梦幻气质;在《大宋宫词》中,我用一镜到底的方式再现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宴会场面,虽然协调调度经过了挺长时间的彩排,但最后呈现的效果还是非常值得的。




《大宋宫词》中一镜到底的宴会场面 ©爱奇艺




在创作过程中,你从哪些方面把控“美术”视角?



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是拍摄的手法和表达方式,但它们的内核还是内容本身,服务于内容的。首先就是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然后在其基础上选择与作品主题相契合的视觉风格。色彩和光影会被最先确定下来,从而营造出符合作品风格的美术风格。




在创作中,你是否遇到过因为追求极致审美,导致实现过程的难题,你是如何克服的?



追求极致的前提不一定是跟预算和时间成反比,影视剧的拍摄的工作不只是在拍摄现场完成的,在看剧本的过程中,就已经在脑子里构建想象最后的拍摄效果了。拍摄前的准备,各部门的协调,能够尽量避免现场的消耗和等待。




以你现在的心境,如何定义「美学」?



美学既要讨论什么是美的,又要讨论判断美的标准和尺度。我现在还是想继续尝试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标准和尺度不想固化地去看,还是希望有所突破。













影视审美的第三重结构,是导演起心动念的创作意图,它决定了作品的高度。


《血色清晨》上映后的访谈中,主持人请导演上台时,席下嘘声一片。大家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女导演的作品。李少红想,那就拍一个女人的故事来证明我是一个女性导演,于是有了《红粉》的诞生。


《红粉》源于苏童的小说,为了改编成电影,李少红争取了三四年。开拍时,她受外界各种声音影响,偏离了创作的初衷,但最终决定听从内心女性视角的声音,去讲述主人公个人的故事,而非社会改造过的她。再后来,《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作品,都是李少红从女性视角出发,去看待自身及社会关系、时代变迁,形成了她独有的叙事角度。




《红粉》国内海报之一

《红粉》国外海报




近年来,女性主义群体常说的“女性是一种处境”,在《大明宫词》中早有过相似表达:当男宠张宗昌哭缠着向武则天撒娇时,武则天不耐烦地告诉太平公主:“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任何男人,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李少红镜头下的太平公主,可以最大化自由地选择婚恋对象,也被母亲赐予了休夫的权利,然而在父权制的体系下,她却依然无法幸福。这样的悲剧中,具备女性挣脱束缚的先验性,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是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或更久的时代,都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




我父亲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衰竭始自那年在魏国夫人寝宫的台阶上黯淡地摔倒。在以后的漫长时日里,他的心情一如他脸上的神色,阴沉晦暗得仿佛一件被锈迹啃噬的前朝铁器,麻木而沉默地应付着眼前流逝的时光;恰恰相反,母亲则像一位精干的主妇、在朝堂和后宫释放着她永不衰竭的饱满热情。


——《大明宫词》太平公主独白


向来表达“有女人就有故事”,李少红也曾一度对她的“离经叛道”有所担心,但她意识到,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独特,与自我和解,解放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宝贵的。




《大明宫词》中武则天对因薛绍之死而自责的太平公主进行劝导的场景 ©腾讯视频




20世纪90年代初,北影厂活跃的女导演有二十多人,李少红读书的78班也是电影学院历届女学生最多的一届,28名同学里有9个女生。市场经济后,拍电影需要导演自己运作:找资金,身兼制片人、策划、营销发行和宣传总监的角色。这导致曾有十几、二十年时间里,女导演越来越少。近几年,市场逐渐完善,渠道开放,青年女性导演又越来越多地涌现。包括李少红发起的“青葱计划”里,最后进入5强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多,在第这几届“青葱计划”中,很快就能拍出长片的大部分都是女导演。


李少红说,女性视角并不等同于女性题材,而是用女性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用女性的体验去表达,不是局限于女性导演只能拍与女性有关的事。




在作品中追求极致审美是有必要的吗?



极致审美追求的思想上的表达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影视作品不只是作者视觉听觉的表达,更是作品思想内核的表达,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历久弥新。




你的审美表达分为哪些层次?



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吧:一个是客观地看见一个事物的主观反应,这是当下快速的反馈和表达;另一个就是对“美”的表达和阐述,这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




你觉得影视作品在引领大众审美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相信,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每个行当的从业者都是在求新求变的。一成不变的内容、重复的创作,肯定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角度,其实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在审美方面一直希望能够给观众新的体验,这种尝试的结果,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一种新风向,也可能不会被市场所接受。如果被接受了,那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和风向,这个过程可能是影视作品的一种引领作用的体现。













李少红师从谢铁骊导演。谢铁骊的代表作有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爱情战争片《今夜星光灿烂》等。晚期,他也拍摄过夏菁、陶慧敏、傅艺伟和刘晓庆版演绎的《红楼梦》系列电影。在片场,谢铁骊常对李少红说:“电影导演是细节的艺术,无论是剧情结构、镜头调度还是演员表演,都必须把控好细节。”这影响了李少红后来对艺术审美细节的极致把控。


拍电影就像捧着一瓢水,哪怕漏掉一滴,都会影响整部影片的品质。 


——谢铁骊




《智取威虎山》海报

《今夜星光灿烂》海报

1989年版《红楼梦》海报

《包氏父子》海报

滑动查看




二十年来,我们的审美在倒退吗?李少红并不这样认为,她回忆《大明宫词》播出时,电视剧的数量很少。现在观众却能在电影、电视剧、网剧和短视频之间进行细分选择。而好导演能保持持续创作的周期,就说明好的影像作品一直存在。


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简称“青葱计划”,由电影局指导、主办,李少红作为发起人,于2015年发起。每一届分别由冯小刚、贾樟柯、张艺谋、谢飞、宁浩、管虎、黄建新、田壮壮担任主席,现已成功举办了八届。


这份初心,最早源于李少红拍完《银蛇谋杀案》后,不久就迎来体制改革,电影厂不再拨款给导演们拍电影。这让当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李少红非常迷茫,不知道怎么去自己找剧本,说服投资人,拍完后又该如何卖出去,“内心特别绝望”。


“青葱计划”面向全社会招募青年导演,邀请行业专家做导师,给每个参与的青年导演传授经验,支持导演们的首部作品。旱地拔葱,李少红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计划里,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李少红在“青葱计划”活动现场




对年轻导演和创作者们在美学追求上,你有什么建议吗?



就像我对青葱学员的要求,就是勇于尝试,不要想太多,很多事情肯定是干比说多,实践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你认为科技的发展对美学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



科技可能会让大家对美的标准趋于认同,某一种审美会更快更容易地传播开来,这种趋势我无法判断是好是坏,但是势必让大家对于美的标准趋于统一。




你觉得未来的极致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会如何发展?能否分享你对未来美学发展的预测?



我认为这个冲突会趋于和解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陌生和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审美的不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和障碍正在逐渐瓦解,世界趋于大同,这对于表达更有帮助。






图片来源:

除特殊标注外,由被采访者提供







影响中国审美的人和他们推动的事业



美学专栏




翁彦俊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王雁南

嘉德

汪筱林

考古


刘子力

陶溪川

徐华翎

艺术

李向东

天文


王光乐

艺术

宋冬

艺术

沈志军

红山动物园


秦艾

艺术

宋琨

艺术

石大宇

设计


张颂仁

收藏家

万捷

印刷与艺术

乔志兵

收藏家


朱赢椿

设计与艺术

翁菱

文化推手

丁乙

艺术


邬建安

艺术

张恩利

艺术

翁狄森

珠宝设计


滕菲

珠宝设计

周春芽

艺术

刘杏林

舞台美术


江宏伟

艺术

向京

艺术

何炬星

星美术馆


金宇澄

繁花

尚扬

艺术

程京

科学



特别出品




白玛多吉

松赞创始人

仁青茨姆

民宿主理人

瓦依那

乐队


陈翠梅

马来西亚导演

安达组合·乌尼

呼麦传承人

朱婧汐

赛博歌姬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BAZAAR ART & Lifestyle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 监制:徐宁 

艺术顾问:顾维洁

 编辑:毛阿达 | 撰文:水方人子

设计:张晓晨 | 编辑助理:雷鑫冉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时尚芭莎艺术
《时尚芭莎》旗下艺术时尚IP “BAZAAR ART时尚芭莎艺术”,始创于2011年的国际艺术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