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与贾科梅蒂:一座700年古村的振兴计划

文化   2024-10-15 18:01   北京  





塱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南宋末年创立,距今已有超700年历史,祠堂、书屋沿着村面一字排开,形成一幅岭南古建筑的长卷,村内保留大量明清民居。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塱头村与珠三角上万座乡村一样,经历了空心化的过程,曾经的宅院早已人去楼空,年久失修。



超过700年历史的塱头古村保留着独特的岭南建筑风貌。塱,意为“河湖边的低洼地”,村子面对一片荷花池横向展开。



去年,与村口门楼一桥之隔的空地上树立起一座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设施——春阳台艺文中心,设计方案来自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由唯品会公益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支持。


今天,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作品漂洋过海来到春阳台。一位享誉世界的雕塑家与一座鲜为人知的岭南水乡之间形成极富冲击感的组合,当代建筑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与传统村落之间的纽带,或许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乡村振兴迈向了全新阶段。



建筑师张永和在春阳台的屋顶荷塘,他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与常规的回顾展不同,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的中法文化之春的系列活动之一,“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由来自中国的策展人张永和与法国策展人贾科梅蒂基金会馆藏与学术项目总监Emilie Bouvard(埃米莉·布瓦尔)联合策划,邀请中国艺术家曾力、何健翔、蒋滢共同参与,并以对话展的方式呈现。



“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展览现场。



以此为契机,BAZAAR ART时尚芭莎艺术对话建筑师张永和,并将这种对话深入至建筑师与文化生产,乡村振兴与城市化,岭南历史与大湾区的蓬勃。以春阳台与这场中法合作大展为线索,探索一种全新的乡村振兴模式。






张永和在展览现场,图中为作品《高女人I》,墙面上是用炭笔画下的贾科梅蒂工作室的剖面图。摄影师布列松为贾科梅蒂拍摄的肖像。当两张照片并置在一起,一段跨越世纪的对话展开。








张永和既是春阳台的设计者,也是本次展览的中方联合策展人,正如春阳台成为塱头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通道,他本人搭建起这座古村与贾科梅蒂对话的桥梁,用他擅长的语言——空间。79件作品通过“创造——蜗居工作室,基础——基座即雕塑,笼中——内心的世界,升空——与虚无共舞”四个章节挖掘贾科梅蒂与建筑及空间的联系。


如果说贾科梅蒂在回望内心中创作,那建筑则是建筑师思想一次向外的表达,在表里之间,张永和把符号视觉化,寻找到一种联系与平衡。



贾科梅蒂的作品被悬置在荷塘之上,与张永和的建筑作品春阳台对望。



在展览序厅的墙上有一条竖向的窥视窗,旁边是一条水平排列的照片,塱头村内沿着半月荷塘一字排开的建筑被定格在镜头当中。窥视窗正对展厅内有一面镜子,镜子里反射出角落里《高女人I》的形象。墙面上一横一纵相邻,对话就此建立。观察是古典艺术当中的重要训练,策展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寻贾科梅蒂与塱头古村之间最直接的联系——“1”和“一”。



贾科梅蒂在巴黎不到24平米的工作室内创作,狭窄的空间与雕塑垂直向上的视觉形成对比。



本次展览作品分散在四个展厅、屋顶荷塘以及村庄内,观看展览是在建筑当中不断穿梭的过程。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经过连接的弧形砖楼,从二层直到屋顶。乡村空间的尺度通过春阳台精心设计的空间组合方式不着痕迹地传递出来。展厅不是一个抽象的白色盒子,而是随时可能与外部环境信息相遇的媒介。在每座展厅内,雕塑作品被安置在一张大展桌上,展桌也出自张永和之手,不同构件如同古木构建筑以吃榫的方式连接,木头、青铜、石膏,真实的材质形成另一种对话。张永和半开玩笑地说:“一间展厅一张大桌子,这也是‘1’。”



布列松镜头下在巴黎街头雨中行走的贾科梅蒂,贾科梅蒂笔下的《无尽的巴黎》。




在每间展厅内,观众邂逅的都不只是贾科梅蒂,还有不同类型的空间。在展厅1,贾科梅蒂的巴黎工作室出现在展厅的一角,24平方米的尺度被1:1还原,墙上是建筑师用碳条绘制的工作室剖透视图,《高女人I》站在他的“工作室”里。艺术家在工作室墙壁上画的图被完整揭下来,与照片、速写构成对于贾科梅蒂工作环境的整体印象。


《迭戈的半身像》等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造的大大小小的半身像放在展桌上,这些雕塑也曾经放在贾科梅蒂的工作室当中,一切都仿佛将人拉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古典艺术的原则,怀旧的思绪,室内有《无尽的巴黎》,室外是无尽的塱头。



艺术家曾力的摄影作品成为空间背景,影像中烟囱垂直向上的“1”也与雕塑作品呈现向上的“1”呼应。



艺术家曾力的摄影作品在形象上建立起中国城市建筑与贾科梅蒂作品之间的联系。镜头当中单点透视的对称构图使普通的住宅获得纪念性,照片前方作品则展现贾科梅蒂对于雕塑纪念性的来源之一——基础的思考。而在展厅3,上海弄堂的天井成为《笼》的背景,结构诞生空间,同时成为界限;在展厅4,来自不同工厂的烟囱与前方《三个人物和一个头部的组合(广场)》《基座上的四个女人》等作品共同构成向上的动势。


雕塑与建筑的相似性直观地展现在眼前。如果考虑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于乡村产生的影响,这一张张记录多座城市内不同类型建筑的照片与墙外正在开展乡村振兴的古村又形成另一种对话。照片里的城市与建筑外的塱头互为因果。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蒋滢、何健翔创作户外装置《风景系列》从贾科梅蒂的《高女人》中获取灵感。春阳台屋顶荷塘上的雕塑作品与塱头古村、远山展开对话。








顺着春阳台往古村行走,路过牌坊,经过一道桥,塱头古村与荷塘在眼前豁然开朗。大树坐镇村口,背后是二层高的宣重光门楼。以水塘为界,塱头村分为塱东、塱中和塱西。塱西的经纬阁门楼上刻着“太阳永照”四个大字,迎着东方的日出。村里每条巷门进去都是幽深的道路,两侧是人家。



塱西的经纬阁门楼上的“太阳永照”大字。



时针回拨到2021年9月3日,张永和带领非常建筑设计团队进入塱头村。在珠三角,塱头村面临的问题并不特别。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这里逐渐成为空心村,传统民居无法满足现代生活对于水管电网排污设施的需求,当地政府在旁边建起新村,老村就此荒败。


然而塱头村又很特别。塱,意为“河湖边的低洼地”,黄氏第七世祖黄仕明于南宋末年来到这里定居。经过700多年的发展,这里逐渐形成完整的街巷体系。村子的4个角落筑起瞭望和守卫用的门楼,巷道端头设有巷门,与村面的祠堂、书院等连成整体。老村保留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肌理和面貌,典型的梳式布局极具广府村落的特色,更何况当地水系发达,村落被大大小小的水塘环绕,水岸植被茂密,水汽氤氲。



塱头村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建筑风貌,横向排开的建筑立面,也是本次展览中重要的“一”。



“人们还能回来吗?”


张永和面对一座能容纳670户,却可能仅剩3户人家居住的村庄,心里不那么肯定。但他终于还是被荷塘打动,接下项目委托。



位于塱西的接旨亭与友兰公祠,这里是过去村子里举办宴席之地,墙面上悬挂着黄氏祖辈与村子的老照片。



为了与古村建筑的尺度相呼应,春阳台采用组团式布局,十个大小不一的单元通过弧形的“楼”相互连接,屋顶连廊进一步将其联通成为一个整体,村落内荷塘与建筑之间水平方向的并置关系在春阳台当中转化为更具现代性的垂直关系,25座荷花池在春阳台的屋顶与村内半月形的风水塘遥相呼应。



贾科梅蒂的雕塑出现在一座700年历史的古村落中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感。



故事还在延续,去年8月的盛夏,贾科梅蒂基金会总监Catherine Grenier(凯瑟琳·格雷妮尔)来到塱头村,她也是贾科梅蒂传记《行走的人》的作者。站在一座具有700年历史的中国古村落,她看到了荷塘迎晚霞,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与刚开幕4个月的春阳台艺文中心交织成一幅独属于当地的画卷。让更多人了解贾科梅蒂是基金会的使命之一,她当即决定要将贾科梅蒂的作品带到塱头古村来,带到春阳台来。


两年过去,张永和开心地又说道:“我看到有人回来了。”








回溯故事的开端,2021年7月,唯品会公益团队在考察过多座村落之后,选择了塱头村。


自从“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政策被提出来之后,一时之间,古城开发、打造历史街区等规划项目层出不穷,大地艺术节,民宿、酒店、咖啡馆等多种文旅业态在不同地区出现,乡村成为另一块更为广阔自由的试验场,艺术家和设计师跟随时代的浪潮来到广袤的乡村当中开展实践。但是其中究竟有多少项目成功扭转乡村的颓势,为当地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塱头古村在保护、修缮之后引入商业与文化,村子里也有了新的烟火气。



先保护,再开发,这是塱头乡村振兴项目规划的准则。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进入乡村振兴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邀请同济大学遗产保护团队前来调研,并给出规划方案,在项目启动后的近一年内,并没有任何建设动作。在决定以文化振兴乡村的基本策略之后,为了保留塱头古村完整的肌理,基金会选择在村子的东南边打造一座全新的艺文中心。


春阳台是基金会送给塱头村的一个礼物,由基金会出资修建,建成后产权交给村集体之后,再由基金会组建运营团队管理,全部收入用于回馈村民及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目前,村民可以免费进馆参观,也能参加春阳台持续举办的太阳照照童声合唱团等公益系列活动。 



塱头村内也被引入更多业态,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回到村子里生活,传统历史与文化新生融合。



春阳台于2023年4月谷雨开幕,在这1年半以来,场馆的运营和古村的振兴方式依然在不断探索当中,但是塱头古村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除了建设春阳台,基金会还租下民居进行修缮,置入全新的业态,商业配套发展得有序而克制。当地人开始回流,村民尝试自发经营,更多元的业态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是,还有一位当地村民把自家老宅打造成为民俗博物馆。


“文化引领、公益赋能”的塱头活化模式,是否能成为岭南诸多空心村的参考?在大湾区紧密的城市发展与规划浪潮中,是否也给了乡村振兴一些力量与支持?塱头村的振兴带来了春阳台,春阳台又成为贾科梅蒂来到古村的空间基础;而贾科梅蒂将成为更多人进入春阳台,认识塱头村的契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着一切,而这种纽带与羁绊必将辐射至更广泛的地域。



本次展览的法国策展人、贾科梅蒂基金会馆藏与学术项目总监Emilie Bouvard





值得一提的是,贾科梅蒂艺术基金会的各类收藏总计超过1万件,在选择展品时,策展人Emilie最终选择了贾科梅蒂在1941至1966年之间的作品,在她看来这是贾科梅蒂风格形成的阶段。正如那个处于创作初期的贾科梅蒂,今天的春阳台和塱头村也正在寻找自己的未来。







BA = BAZAAR ART 时尚芭莎艺术

张 = 张永和



BA

为什么将本次展览策划成为一场“对话展”?


塱头、中国乡村和贾科梅蒂放在一起是碰撞。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理性的选择。Catherine说她们就是为春阳台来到塱头,也帮助我认识到建筑起到中间衔接的作用。通过当代建筑,贾科梅蒂才接触到传统建筑,建立关系。如果只是碰撞,我觉得也没有意思。



贾科梅蒂用最传统的方法做雕塑,需要看着真实的人,观察构成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古典艺术里面,人和环境的关系很有意思。如果贾科梅蒂来了,可能就像他画工作室一样,可以想象他画出无尽的塱头,他不是脑子里思辨的艺术,而是与真实的时间建立联系。





BA

你如何看待建筑师在乡村振兴当中起到的作用?


建筑师如果只是盖房子,对于乡村振兴贡献是有限的。我们现在情况比较特殊,不仅是设计房子和盖房子,还在参与做一些内容,比如这次的展览。因为慢慢建立起共识和信任,基金会邀请我担任春阳台名誉馆长,参与文化振兴乡村的项目。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新项目即将动工,是一个耕读研学基地,期待更多学生、年轻人能来到这里。




BA

请问文旅是乡村振兴的唯一方式吗?


我觉得不能把文旅看作是终极复兴,但或许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文旅可能带来新的经济模式,帮助本地旧的经济模式更新。塱头是一个古村,有潜力做文旅。现在的古村落、当代建筑和比较重磅的展览,接下来又有耕读研学基地,不是挺有意思吗?







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


2024.9.27 - 2025.2.7

广州市

塱头村春阳台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编辑:杜涵茜|撰文:李里

摄影:田方方|设计:张晓晨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时尚芭莎艺术
《时尚芭莎》旗下艺术时尚IP “BAZAAR ART时尚芭莎艺术”,始创于2011年的国际艺术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