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方|赵博:白桦林深处的凝视

文化   2024-10-09 18:52   北京  




作为“75周年国庆”特别献礼,BAZAAR ART时尚芭莎艺术将视线投向中国北方城市沈阳,致敬“共和国的长子”。


北方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根基,现代化启蒙。重工业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辉煌,孕育了城市经济和黄金一代。


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文艺工作者选择到北京或者上海工作生活,他们其中很多人成为当今中国文化领域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仍有一批创作者选择留在家乡,他们在这里扎根,寻求自己的创作道路。


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他们的故事都汇聚成了这片土地的“文艺复兴时代”。


“艺术发现”聚焦于三组80后青年艺术家——赵博、毕建业、刘超和王硕。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看到艺术家向内寻找自己的文化根基,也在向外探索更深的路径。




点击图片请看视频









虽比不上“尔滨”的出圈热度,同为北方重要城市、“共和国长子”的沈阳,这几年也频频出现在热播影视剧中,冲在北方文旅热潮的前沿。


对于出生在沈阳,求学于沈阳,在鲁迅美术学院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至今一直待在沈阳创作的赵博来说,前半生四十年,都跟沈阳这座城市勾连在一起。


“小时候的沈阳,冬天比现在更长,也冷得多。”这是被问到儿时对于沈阳的记忆时,赵博的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反应。




赵博《世界的尽头-2号》2017  布面油画


赵博《疲惫的行者》2013 布面油画




“雪下完之后,整个城市一片剔透、很白,然后车一过,雪就脏了。”七八岁时,在父亲的摩托车后座,赵博开始自行感受这座城市里的片段,那些转瞬即逝的独特面貌。城市一直在热烈鲜活地变化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兴奋感、新鲜感。


最令赵博难忘的是公园里的早市,早上5点开始,卖热带鱼、卖盆景的,还有耍刀枪绝活的,都是来自民间的,有一股“自发的活力”。




赵博《她比烟花更寂寞-宇航员1号》2010  布面油画


赵博《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3号》2012 布面油画




也是在早市的摊位上,他有了最早对美术的启蒙。“我看到了很多人带了自己画的国画过来摆摊,画得很松散很自发,都是很有趣的形式。”从小学拿起毛笔跟着老师画国画,赵博一直是学校里“最会画画的”那个,他的画还被挂在了学校的礼堂。


20世纪90年代,赵博上初中,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能明显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在与周围亲戚长辈的聊天中赵博得知,当时一些人面临下岗,有人开了面包店,有人开出租车,甚至开出租车的亲属有次还不幸被砸伤了。


这种情绪的张力,他觉得是“时代变迁中的底色”,一直在内心留存。




赵博《星空》2018 布面综合材料




到了高二,碰巧看到班上的一位同学正在准备考美院,赵博觉得“我也可以”,就这样从高二下学期开始上培训班,走艺考,只花了半年时间,就通过了专业课考试,顺利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在鲁美,赵博说当时的氛围是自由的,大二下学期还推行了教育改革,学校还有很多讲座,有讲哲学的、文学的。鲁美一出门就是三好街,当年大量的盗版打口碟,也在向当时的年轻人们输送着外面世界的信息。


“学校就像是乌托邦一样,尽管外面城市里已经开始发生大变化了。”










2005年,沈阳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城市改造,如果说上一轮下岗潮的巨变,只是长辈们描述的语言,在赵博心底里埋存了一颗情绪张力的种子,那么这一次,真实世界的景观变迁,再次撬动起他内心新一波的涟漪。


赵博聊起来,语气还是很激动:“成片的旧城小区被夷为平地,景观是很震撼的。比如说走进一片废墟里面,走40分钟,你都走不出去……但它是一个城市化的进程。”




赵博《星尘~8号》2021 布面综合材料 

赵博《星尘~18号》2024 布面综合材料 




新的路网建立,住宅与商业体不断涌现,老的工厂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创意园区,整个社会进入经济高速运转周期,与此同时,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国际品牌纷纷进场,20多岁的赵博觉得,消费社会来了。


“这些新东西跟我们的传统生活是对冲的,现代的景观很强硬地在塑造我们的精神和肉体。哪怕对你的味蕾也是一种重新塑造。”他还为此画过麦当劳的形象。


“我一方面对它很向往,因为它代表了先进,在当时看来也是对更好的全球化的想象,对吧?但这种向往本身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个是我创作当时那些作品的某种精神上的底色。”


得益于学校的氛围,他想起了课堂上老师们讲解艺术史的书籍,比如二战之后,巴黎是艺术中心,后来这个中心移到纽约,社会的经济文化如何激发出艺术家的创作。“你就知道艺术不光是画人体,它不光是去画作业,它可以在一个文化语境里面去表达你体会到的东西。你突然之间就有生命力、有表达欲了。”




赵博《星尘~5号》2021 布面综合材料

赵博《星尘~数字森林1号》2022 布面综合材料




在沈阳城市的这一轮巨变里,那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他感受最激烈的,于是就拼命地在自我的创作中放大这种感受。暑假成了他最快乐的创作时光,可以抛开常规训练的拘谨感。


比如画爷爷奶奶这样最熟悉的亲人,赵博给他们穿上日常的服装,用类似波普的方式,并置到杂志的封面上去。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让赵博收获了“表达的快感”,很快也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刚毕业,就有一批作品已经幸运地卖了出去——卖画的方式,还是他主动通过画廊的网址,给一家上海的画廊写了邮件。


而那一年,赵博也和同学们在新兴的北京798逛了一圈,在宋庄了解到,美院以外,原来还有“职业艺术家”这样一种生存方式。也正是因为第一批作品的十几万元收入进账,他突然感觉到“可以不用找工作也能生存”,于是便租下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寓改造成工作室创作,也就继续留在了沈阳。










赵博也曾短暂离开家乡。


鲁美研二那年,他到挪威奥斯陆交换学习。一下子从充满希望、一切都在飞速向前的中国社会,体验到节奏很慢、骨子里就非常松弛的北欧人生活。


因为长时间旅居,感悟远比短时间的观光来得深切。北欧人的笨拙感,那种精神和文化早已注入到他们画的每一根线条,孩子就是那样画一棵小树苗,那些笔触是模仿不来的。“如果单纯地学西方,你成为不了他们,这样的创作就会失效。”


文化上的冲击让赵博有了关于自身的“文化身份”的觉醒:“好像与我基因里的文化血脉,有了链接。”


就像很多人说的,离开家乡才更懂家乡,赵博认为:“距离感也塑造了我的创作。”



赵博从沈阳城市四季的变化中获取创作的养分



不过赵博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沈阳独自工作,一个展览一个展览地推进。用他的话来说,“一直凭着直觉创作”, 其间也在尝试各种方式,甚至做过影像。直到2016年,到了“卡住的节点”,但依然每一天过得都很有节奏感,规律得不像个艺术家。


转折发生在2020年,跟很多人一样,不得不进入暂停。这段短暂的停顿,赵博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好像给了自己重新找回“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的机会”。


他想的是,要把那些复杂的东西全都剥离掉,然后重新回到一个起点。“拉开一定的距离去凝视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才能获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他画下一片树林,起了“纪元”的名字,寓意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巧合的是,家和工作室周边,这么多年来总有一大片树林。那期间,西画出身的他,还时常去辽宁省博物馆看了很多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比如马远的大幅山水,山非常高,人非常小,“那种气场扑面而来”。




赵博《冷酷仙境~数字森林5号》 2024 布面综合材料




这一次新工作方法的确立,他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早已有过往七八年的酝酿,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每个系列的作品都彼此关联,“与现实的世界共生”。


为什么画中的世界,常有荒凉的场景?他停顿了片刻回答,这与他从小对世界的理解有关。“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有时候会突然意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岩石所组成的星球上,然后这个大石头又在一个巨大的虚空里面高速地旋转,是非常荒诞的一个存在。”




赵博《冷酷仙境~数字森林3号》 2024 布面综合材料




“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可能你会有点慌张。”


或许是从小阅读的科学读物,喜欢的好莱坞宇宙大片,为他塑造了宇宙观;或者是像他喜欢的《平原上的摩西》《钢的琴》《百年孤独》等文学影视作品里的人物,他们用幽默对抗无奈,底色却有些悲凉;又或许是,那些周遭亲朋所经历的,整个城市在短时间历经爆炸式的转型,这一股巨变的余波,仍在持续触动着他的内心。




赵博《数字森林~4号》2023 布面综合材料




“放长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离开这个世界,都会有一个终点,再放长点,我们这个星球也会消失,一切都会消失的……但这种悲剧感可能是生命甚至是我们文化的一个基底。”


但他说,这不代表他是悲观的,反而更具有一种积极性,因为你会意识到人的渺小,我们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有多么脆弱,这种观念会消解面对现代生活时的困境,就像罗曼·罗兰说的:“当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的时候,你还能热爱生活。”









BA = BAZAAR ART 时尚芭莎艺术

赵 = 赵博



BA

你创作中展现的景观,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浩渺的,跟您的视觉记忆、生活场景有关吗?还是更偏虚构一些?


北方其实是大片的平原,如果你在北方生活的话,稍微开出城一点,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一整片庄稼地或者树林那种景观。如果再下点雪,会有一种荒凉的感觉。


我生活的地方离浑河沿岸不远,旁边就是大片的绿地,那儿还是国家赛艇训练基地,老是能看到现代的橡皮艇,来回的这么划。


到了晚上,到河边散步跑步,就会直接面对这条河,而河的那边是歌剧院,很现代化城市的景观,抬头还能看到星空。这些日常的视觉经验,对心里面是有反馈的。但它同时也和精神意识紧密相连,应该是一个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共生的场域。 




赵博《纪元~孤舟》2020 布面油画




BA

你没有像很多同龄艺术家一样选择去北京或上海,而是一直在沈阳,您会觉得处在“边缘地带”吗?


如果从以南方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可能东北略显边缘,商业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发达,但沈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在共和国成长的整个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到今天来看,教育和医疗都比较发达,城市化开始得非常早,城市化的完成程度也很高,是很神奇的一个存在。时代的变迁又成了一种底色,给予了东北的创作者一个巨大的张力,是精神性浓度很高的材料。




赵博《纪元~消失》2020 布面油画

赵博《孤舟~15号》2023 布面油画





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说,沈阳是比较边缘的,这种边缘也提供了一个物理上的距离。比如说我如果在北京或是在上海,每天的艺术现场,那么多的展览,是有点目不暇接的。


我不是一个特别善于长时间交流的人,我不排斥交流,但独处、思考可能更重要一点。在沈阳的话可能相对会安静些,同时沈阳也具备了一个现代化都市应有的所有的景观,而且我长时间生活在这里,可能在精神上也给我营造了一种距离感,有助于我去更好地观看整个我们所面对的当代生活,去凝视它。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统筹:Guannan Liu | 编辑:邵一雪

撰文:Yeli

设计:张晓晨|编辑助理:张亦竹


摄影:C楠

灯光:解彬


导演 摄影 剪辑:李龙威

摄影助理:陈昊东


造型:FUGUi

妆发:杨柳、刘博

斜襟立领小羊皮皮衣

水洗花咖色牛仔直筒长裤 均为 GOLDLION 

波点黑色衬衣 Vivienne Westwood 

黑色乐福鞋 FERRAGAMO 

银色项链 Givenchy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时尚芭莎艺术
《时尚芭莎》旗下艺术时尚IP “BAZAAR ART时尚芭莎艺术”,始创于2011年的国际艺术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