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访问过一次孙俪,那时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她的兢兢业业让我感到惊讶,这与许多明星辗转于片场和商业红毯的喧嚣截然不同,显得单调而规律,透出一种超越年龄的稳健与从容。时光荏苒,如今她作为中国当代杰出女演员的艺术成就,除了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更在于她对真实与经典风格的坚持,以及对新事物的热爱。这些特质如丝般贯穿她的演艺生涯,令每一部作品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含金量。
坚持,确实赋予了她的艺术一种别样的厚度。
孙俪的表演风格,深受真实感与经典美学的滋养。通过对角色的细腻研究,她揭示了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在历史剧中,她化身古代女性;在现代都市剧中,她描绘普通人。无论何种角色,她总能精准捕捉情感脉络,使角色的真实呈现变得动人心弦,深刻的人性在观众心中悄然涌动。她的演艺生涯中,经典的优雅与深度交织成独特的风格。从《甄嬛传》到《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以细腻的演技塑造了多个令人难忘的角色,成为中国影视中的经典形象,令人铭记于心。
演员的背面,是孙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在她参与社会和公益事业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这份对社会的关怀使她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个人色彩,更蕴含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上海囡囡”,她见证了这座城市通过文化与艺术推动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历程。在上海,艺术无界,人人共享。这座城市如同一座流动的画廊,满是当代展览、艺术团体和各式独特的活动。这里的艺术氛围充满活力,动态地映射出无限的未来可能。在这种交汇中,创作与探索交织,激荡出无穷的灵感与激情,让人心潮澎湃。在这一切中,孙俪似乎成为某种生动的象征,既传承着传统,又勇于探索未来。浸润在“上海新艺术浪潮”的气息中,她通过真实而永恒的风格,在工作和日常的空白之处,艺术如分子结构般渗透于呼吸间,激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着历久弥新的事物。
祝
你是否有特别钟爱的女性艺术家?
孙
可能跟我处的行业有关,我接触到比较多的都是服装设计的女艺术家,比如MsMin,还有之前我出过一本关于流浪动物的书,去探访了很多领养人,其中有一位是再造衣银行的创始人张娜,我觉得她们都是在相关的艺术领域,很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她们有自己的坚持,跟审美有关。
Min就很擅长将时尚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她在创作时又感性又能维持理性,她认为不一定所有老的东西就是好的,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美很扎实,经得起时间考验,所以它是永恒的,也必然是当代的。所以生活在现代,需要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和需求去创作,去融合所谓那些传统的、永恒的、美的东西。
张娜的创作理念,我特别喜欢,就像早期我卖闲置,希望能让爱心循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再次使用,绿色环保。张娜再造衣银行的原则,就是物尽其用。拿到什么布料,就设计什么衣服,我觉得这很酷,透过她的设计与展出,让这些快要被淘汰的旧衣服能够被更多普通人喜欢、购买并穿着,希望“旧衣”概念隐蔽在衣服本身,重新让穿着者爱不释手。
祝
她最打动你的一个作品是什么?这个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
孙
MIN的设计深受她儿时记忆的影响。许多设计灵感来源于她小时候奶奶常穿的花纹,她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她还将个人兴趣爱好融入设计中,例如她热爱书法,经常在设计中加入“平安”或“吉祥”的字样。有一年鼠年,等等画了一个小老鼠,张娜很喜欢,就把这个小老鼠放进她的设计里。这种将生活与设计结合的方式,让她的作品充满了个人意义和独特的情感色彩。
张娜一直做环保,她送过我几件衣服,是拿菠萝皮做的,现在还有塑料做的面料,或是用咖啡的麻袋、捞鱼的鱼网做的,她会把真正的环保放在她的设计当中。
在她身上,我感受到艺术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祝
身为女性,你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女性所面临的哪些困难是男性难以理解但却真实存在的?
孙
这个题目框架有点大,我觉得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创作,都会有自己的角度跟思维,创作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跟个人经验和审美有关,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百理解另一个人,现在我们社会可能习惯去分男性或女性,可能也跟现代社会越来越多杰出的女性被看见有关,我觉得这是好事,但这不是对立或比较。
可能早期的环境或社会氛围,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传统社会里,大多是以男性为主要创作者,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看见,让艺术创作的空间也越来越多元,比如可能她们更为感性跟细腻,但是她们也有女性敏锐跟力量的一面,我觉得很难用绝对的男性或女性去做绝对区分,而是男性跟女性都有属于各自的特质与特点,加上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审美与再创作,每个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样的剧本,经过不同的演员去诠释,所展现出来的味道或感受,可能都是不一样的,那是属于那个创作者结合自己的视角、生活、经验,以及想要表达的理念,去融合淬练出来的成果。
祝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深入以及学界对男性中心叙事的反思,许多历史叙述方式被认为存在男性视角的偏见,艺术史尤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你认为女性应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如何从自身视角出发,讲述女性群体的创造故事?
孙
我觉得不要刻意地定义它,顺其自然,当一切都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一股不一样的力量。我越来越觉得,你有时候越想做什么,或预期一定要怎么样的时候,事情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去推进,有时候顺其自然的表达,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安排,就像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被看见,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祝
在上海,去美术馆、画廊看展是一种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你怎么看待这种生活方式?
孙
我觉得挺好的,上海一直给我一种时尚里又带着兼容并蓄的包容感,我们可以穿梭漫步在弄堂里,也可以去各个不同的美术馆跟展览馆,欣赏创作者的作品。这种生活方式有点像潜移默化的熏陶跟影响,可能就自然地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能在公众号上看到有什么演出展览,就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去,不同的生活方式,久了就会成为那个城市特有的气息。
祝
你觉得这种Shanghai New Art Wave对上海的城市文化有怎样的影响?
孙
上海因为地理位置,早期吸收了许多西方文化,孕育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也因此汇聚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艺术家和创意人才,通过举办展览、艺术节等活动,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动力,上海街头也会不定时地看见许多公共艺术的创作,将上海的老建筑、街巷文化等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
祝
从你自己演艺创作的角度来看,“成为母亲”这个身份的变化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孙
影响太大了,我觉得我对生活的感受、理解,跟视野都不一样了。
我以前没有工作就老爱待在家里,我哪儿也不想去,但是有了孩子,我就随时都想带他们去感受生活,感受这个世界,去旅行。所以每次他们快要放假,我就会提前安排、做攻略,和他们一起去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有时候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事物跟感受真的跟大人不一样,比如我们去水筑馆,等等看到在玻璃镜下的海豚,他会很难受,跟我说:“妈妈,它们的活动空间就在这个玻璃屋里面,它们一定很难过……”我们会一起聊旅行中的感受,看到宽广的天空、大片的草地,他们会开心地尖叫翻滚,我们对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喜怒哀乐的感受力更敏感了,这是他们带给我的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祝
你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日常的教育中,你会对ta们的性别意识有什么特殊的教育吗?
孙
爸爸妈妈都是会进行机会教育的,有时候生活中刚好碰到什么事,就是很好的机会,我也会买一些相关的绘本,我们一起读一起看,他们有不了解的地方,我们也都会很坦诚地交流。
祝
你的孩子会对艺术感兴趣吗?在日常有对ta们的进行特别的艺术教育吗?
孙
他们特别喜欢,哥哥画画特别棒,妹妹书法写得很好。
之前我把哥哥的画印在了帆布袋上,妹妹写了一幅心经我把它做成了衣服,朋友们都很喜欢。我没有特别地要求他们一定要学什么,孩子们自己会告诉我喜欢什么。比如妹妹特别爱跳舞,她就会跟我要求想上哪些课,有时候课程排到她爸爸都心疼,说太累了太累了,休息一下吧妹妹,但妹妹就很喜欢啊,她就会自己花时间去练习,因为那是她喜欢的东西。哥哥也是,以前他不是那么喜欢篮球,我们也不会勉强他,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想重新练习篮球,他可能就是找到了那个兴趣点,现在打得特别好。
我们也会一起去看展、看舞剧、看表演,可能他们不是全然看得懂,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跟审美,他们也会分享他们看完的感受,这都是亲子之间很好的沟通。
祝
除了演艺事业,你还会想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孙
我好像没有特别的目标,很多时候都是顺其自然,比如我怀孕的时候,想练毛笔字学画画,就去了,前段时间去看妹妹学校的演出,很想学大提琴,就开始练了。我不会给自己设限,或者是定特别庞大的目标,我可能是那种想到了就去做的人,也不会特别强求自己一定要到什么程度。
祝
你觉得艺术与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艺术创作可以成为一种经典?
孙
我觉得应该是多维度的,艺术可能需要时间的粹练积累来形成,也跟每个时代的氛围环境有所影响,像前面我提到的MSMIN所说的,不是所有老的东西就都是好的,但它能流传下来也一定是因为它的美很扎实,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文化形成,都是相辅相成但又在传承中有新的化学反应。
祝
未来还有想尝试的艺术形式吗?
孙
未来有无限可能。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编辑:毛阿达|撰文:祝羽捷
设计:张晓晨|编辑助理:葛一丁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