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郭培在东亚地区首个大型作品展“艺想天开”将于香港M+博物馆正式开幕。届时将展出四十余件作品,这些包含了无数想象力与独创性、糅合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收藏级时尚艺术作品将与大家展开交流。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亲历者记得,2006年中国国际时装周是何等蓬勃,所有的设计师都铆足了劲、投入了全部的心力去呈现自己的秀场。
在其中,一场主题为“轮回”的大秀,慑人心魄!主角是一件名为《大金》的礼服,其裙摆如太阳光芒般延伸,厚重庄严扑面而来,同时散发着神性的圣洁光辉……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高定,国内外时尚圈为之轰动,连法国高定公会主席戈巴克先生见到它时,都为之一步三回头。
它的创作者,是郭培,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之一,被誉为中国高级定制“第一人”,中国唯一一位法国高定公会受邀会员。她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服装工艺的超高水准。
在她眼中,高定之“高”,绝非横向比较的昂贵材料、服务、价格,而是纵向的高度与深度,更指向人类精神的传承与超越。
“郭培:艺想天开”郭培个展现场,香港M+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2024年
点击查看
服装设计师,玫瑰坊创始人。中国唯一一位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公会受邀会员。
连续多年操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重要主持人与主要演员礼服的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者。2016年入选《TIME》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之一,郭培1986年毕业时恰逢人们从统一的灰、蓝、绿服装中解放出来,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呈现出一派蓬勃气象,甚至奇装异服频现街面。
她说:“我很感恩那个时代,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其实造就不了今天的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人们在着装上已经很爱美了吧?当时你在做什么?
我是1982年开始学服装设计,1986年毕业,正好是中国内地人都重新开始追求美的时代,一派欣欣向荣的氛围。那时我刚进入社会,还没什么经验,但可以说你的任何一个设计都是被社会接纳的。你在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奇异服装。
我记得毕业时,曾帮一个商户设计了一款白色西装。面料是一批出口美国的桌布,由于它两边被雨淋发黄了,所以没有出口。那批桌布有着立体的白色提花纹路,很少见,我就用它来做了西装。但这个布缩水率大到超过了10%,我却没有经验,不懂这个缩水率,只觉得这布很漂亮。设计出来的这款衣服还卖得非常贵,在1986年就已经卖到了65块钱。你知道那时候人们的月收入大概都在四五十块钱,而这套65块钱的西装却供不应求。那时候在百货大楼,人们买服装能把大楼的玻璃门挤破,店员甚至站在柜台上面去卖衣服。
白色提花面料 ©️Fabrics & Fabrics
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真的是今天难以想象的。即便是那样经验不成熟的衣服,也能卖出很多,却没有几件退货的,没有人因为这样的质量去退货。
确实是一个需求蓬勃的时代,你的职业生涯好像一直能“踩在时代的点上”。
所以我很感恩那个时代,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其实造就不了今天的我。我确实一直以来都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同步成长。从1986年开始到1996年,这10年我是一个品牌设计师,一个零库存设计师,我设计的每一款都能卖得干干净净,最多的一款设计能生产到5万件。我记得有一年统计,我的设计销售额是36万件。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我毕业时给自己设定了第一个“十年规划”——“学习”,到1997年,我觉得可以完成这个阶段了,当时我特别想要自由。
我认为的自由,就是一个设计师做自己想做的设计。因为你只要做品牌设计,老板总是说你要做一些好卖的。对我而言,好卖和好看是完全矛盾的。经常是非常好卖的衣服,我内心觉得它非常不好看;我觉得特别好看的衣服,就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它并不好卖。所以我特别想要自由,也因此我在1997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玫瑰坊。
在从事成衣设计10年后,郭培发现她的内心仍有一处缺口,不时蹿出跃动的火舌。
“我想做一条大裙子,那是我童年的梦。”
中国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定制作品——《大金》,由此而生。但在这之前,其实有着漫长的“实践”期。
好看的为什么不一定好卖?你觉得市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们当时做服装设计可以说是产品设计,你要适合越多、越广的人群,它才越是好的产品。也就是说你一件衣服最好是从20多岁卖到50多岁,年龄跨度越大,受众分类越广,高矮胖瘦穿都好看,这样的设计往往就非常的平均。而且好的产品还讲求一个性价比,所以它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很低的平均值。
但作为设计师,我就总想做那些特别美的衣服。就像今天我做高定,其实真正的高定是完全不能卖的,就是你不以商品的销售为目的了,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你完全不用顾及成本,不用顾及对象,你就是一个抒发和表达,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个时候肯定都已经脱离现实了,所以它就可能上升到艺术,上升到在博物馆里所看到的作品,和商品完全是两个概念。
可对于当时的我,是搞不清这两者的关系的,所以内心很纠结和痛苦。我特别喜欢的款式,销售却是有限的。而我极度不愿意署名的,却能为一个品牌、为企业赚到很多钱。
所以你创立玫瑰坊时,想好怎么自由地走下去了吗?
其实没有。成立玫瑰坊的时候我仅仅是想要自由,当时我仅仅是想给自己两年自由的时间,做那些能够做发布会的服装。我特别想做一条大裙子,但你知道这条大裙子是没有人买的,甚至还没有穿着的场合。可我内心深处就是特别想去做我们在西方小说里读到的那种宫廷的衣服。
那时候想的就是这两年我要尽情地发挥自己,两年后我再去任何一个品牌打工。但事实上,当公司真的成立了,有这些员工跟随你,你突然有一种家长的责任,你不可能两年后不干了,让大家各回各家。事实上你得想怎样去找到钱,去发他们每个人的工资,怎么让这个品牌活下去。你就忘了自己想要的那一份自由。
在玫瑰坊工作中的郭培
做条大裙子,到处去参加时装周,去法国……这一切想法都被抛到脑后了。
我记得那时候每个月发完工资,账上就是零。我就得马上想下个月从哪里挣钱,挣到发工资的钱。我们每月15日开工资,有时到了14日最后那个下班时刻,账上才能到一笔钱,第二天发完工资又没有了。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大概得有半年多,直到我1999年生我的大女儿。我当时还在想,生孩子这段时间我怎么发工资?那时候我也曾跟大家说:“你们要愿意离开就离开吧,因为可能往后这两个月我只能给你们一半的工资了。”
但是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离开我。
我怀孕9个月了还坐上了法庭,因为我必须追回一笔别人的欠款,这样就够我生孩子的这段时间发工资和公司的费用。那时都不懂得请律师,坐在法庭上,对面是一个律师团,虽然官司赢了,可是仍然拿不到这笔钱。我记得之后有一天接到法官的电话,法官跟我说:“郭培,你的钱拿到了吗?”我说:“没有。”他说:“那你什么时候生?”我说:“马上就要生了。”他说:“好,今天我来帮你执行。”我才知道还有一道“执行”程序。所以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幸运者。
你知道经营企业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对一个设计师,但我也很幸运,一路走来20多年。我有一个总结,其实管理用什么方法、什么制度都不是最重要的,用你真诚的心、用你真正的爱,才是最强大的凝聚力。
“高级定制”一词源于法语“Haute Couture”,即“顶级的服装缝制工艺”。它与成衣最大的不同,是以服装为媒介,去承载设计师在文化和思想层面的个人表达,而不是为了市场和销售。在法国,Haute Couture一词受到法律保护,只有经过法国高定公会的认证,才能在作品中使用“高定”的称呼,并受邀在巴黎举办高定发布会。
而“高级定制”在中国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我们又因为什么需要高定?
郭培将在下文分享她从事服装设计近40年并于2016年成为亚洲首位法国高定公会受邀会员的观察和体会。
我们国内是什么时候才有“服装高定”这个概念的?
服装高定的概念,我觉得向前推也不过10年。大概2010年之后,我在公司接待法国高定公会主席戈巴克。他在巴黎要做一个中国的展览,来选一些设计师和作品。我就带他看我的作品,从屋子走出来的时候,他一步三回头,特别喜欢。他邀请我把那件用了5万个小时做的《大金》,带到巴黎在高定周期间展出。
但是他非常婉转地告诉我,这次去巴黎,我不能以“高定”设计师的名号参展,只能作为艺术家去参展,因为真正的“高定”设计师不是你自己说高定就是高定,它有着非常严格的认证。
Guo Pei 2006年“轮回”秀场压轴款礼服“大金”
那时候我们国内已经在用着“高定”这个词了吧?无论是时尚类杂志,或是设计师品牌传播。
对,那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就是一名高级定制设计师,我做的衣服不高级吗?不是定制吗?那我做的不就是高级定制吗?当时我们国内的消费者、大众都是这么认识的。但法国高级定制不是这个概念。在法国,“高级定制”是受法律保护的命名,只有得到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认可,才有资格被称为“高定”。在1945年,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就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符合要求才可申请公会的考察。要真正成为“高级定制”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苛的要求。
所以说中国什么时候有高定的概念,你很难用一个时间去定义它,因为我们所认识的高级定制和国际公认的“高定”是截然不同的。
2014年之前,我在国内做了好几场秀。我先生就好几次跟我说:“你的秀应该到巴黎去做。”我说:“我不去,我为什么要到巴黎去做?”其实我是怕去、不敢去。我内心深处是这样想的:第一,我觉得我是一个中国设计师,我的市场在中国。第二,我对巴黎毫不了解,万一他们不喜欢我的东西,我还要为他们改变吗?我又不想改变自己。所以我有非常多的顾虑。
但在我先生有点“严肃”的劝说下,我还是决定去“了解一下”。就这样,2014年高定周期间,我们去到巴黎。那一趟,我每天见了很多人,有设计师、媒体、艺术家,最后一天的下午,约了法国高定公会的一位资深的长者。
那是一位年长的女士,我们约了一起下午茶,她来晚了一个多小时,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跟我聊了很多。她说:“你想不想知道法国高定公会是从什么角度去选择一位高定设计师?”我说:“难道不是我们看到的,要在巴黎有工作室并至少有15个专职人员、每年必须参加法国高定公会举办的两次时装发布吗?”
她说No、No、No,这些都会随着时代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有三点:一要看你的目的。如果你是为了名为了利,这个公会就不会接纳你。(我当时就使劲地点头,这个太好了!)二要看你的贡献。你能为这个公会贡献什么价值。(其实我当时已经是很多协会的会员,但从来没听过任何一个组织会用这一条去选会员。)三看你的工艺。只有你的工艺能体现你是“没有捷径”的。你至少要有10年的经验才能申请公会的会员,其中工艺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没有这一点,即使具备前两者也不行。(这一点太出乎我意料了!太棒了!因为一直以来,很多人觉得我的工艺超过我的设计,我内心就有一种非常大的不理解……)
郭培作品中的手工工艺
接下来我跟她提了个问题:“你觉得设计师的设计重要吗?”
她笑了,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法国女人那种非常优雅的笑,她说:“设计没有好与坏,设计是让人去评说的。”
我当时特别激动,我们一直认为设计是重要的,但设计是一种你的表达,是你个人对世界的感知,或是你对市场对消费者的反应,它很难去比较所谓的优劣好坏,而工艺却实实在在地在那里,明明白白地可以用标准衡量。它才是你需要继承传统且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
所以从那时起,你想要成为法国高定公会的一员了吗?
是的。我记得到我在巴黎做第二场秀之后,也就是2016年,公会主席跟我说:“你已经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了,你已经可以用‘高级定制’这个名称了。”
但其实直到今天,我们国内普遍认知的高级定制和法国公会的高级定制,仍然不是一个含义。“高级”或者“定制”这两个词,我在国内都注册不了。而且关于中国的高级定制和法国的、国际上所说的高级定制,我不太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谈论更多。即便我心里已经非常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高级定制,也很少在媒体面前说我们现在国内的高定不是那个高定。
因为我觉得等大家走过一段时期,或许自然而然就认识到了。尤其是当消费者的见识越来越多时。至于当下,虽然还不是那么具体,但至少已经有一些人清楚此高定非彼高定了。
你觉得,我们因何需要高定?
它其实更多的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2009年我推出《中国嫁衣》这个作品和理念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一件衣服并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可以成为一种承载,承载情感、承载爱,甚至承载血脉,也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它能够留存民间的记忆。所以我觉得,当你有了这样一种认知和认同之后,其实就已经在慢慢地接近高定了。
Guo Pei 2009年“中国嫁衣”制作细节
高定的“高”不是说价钱高,不是说用的材料、提供的服务昂贵。“高”讲的是纵向的高度、深度,高比喜马拉雅,深如5000年文化,它是一种上下的连接,不是横向的比较。
这个高,指人类的精神、人类的爱、人类的记忆、人类一切可能的表达,是那样的一个高度。就像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你说人类还需要跑得那么快吗?不需要。但运动员会付出一生的努力,仅仅是为了缩短那0.01秒,为了人类精神的超越。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无价的艺术品?因为它们跟每一个人都可以发生连接,它跨越你的语言、你的区域,跨越所有的一切,滋养人的灵魂。高级定制也同样如此,你穿着衣服,漂亮、冷暖,只是表面的,其实更多的是它滋养了你的灵魂。
郭培今年56岁,她的声音依旧清亮,温柔且饱满的状态与10年前别无二致。回顾她的各个阶段,会发现其间充溢着奋力生长的能量。
她认为自己进入服装设计的第4个10年时,才刚刚站上了“起跑线”。就像一名奥运会运动员,之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此刻站在起跑线上。
今年9月你在香港M+展出的,是你的高定艺术作品?
对。博物馆很少有服装展览,因为它不能够简简单单地展出商品性的服装。在M+的展览,我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做展,而不是服装产品设计师。我仅仅是通过这些不同阶段、不同灵感的作品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和认知。
香港M+博物馆郭培特展《郭培:艺想天开》布展现场
可以分享一下这次你以《艺想天开》为主题展出40套作品的想法吗?
这次展览面积1000多平米,不算小。但因为我的作品都很大型,所以我只能拿不同系列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现在我能够在博物馆展示的高定作品,已经有近千件了,还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可以同时展出这全部作品。
这次展览的名字《艺想天开》,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艺”,既是艺术的艺,也可以理解为意念的“意”。有时候我会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感受中,我看着我的作品,觉得特别美好。这个世界本来没有它,但现在它在这里。它因什么而出现?恰恰就是因为一个想法,因为一个“意”,然后就无中生有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件事不都是这样吗?万物由一念而生。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展览分为“生命之悦”“东方新说”“超越空间”“世外神话”“梦与现实”五个章节,像是一种生命体验的递进关系?是否包含你对人的神性体验呢?
我觉得这五个章节是作品的分类,也就是我人生自然而然走过一条路之后,给做出的分类。年轻的时候,媒体采访特别爱问我:“作为一个设计师,你的设计风格是什么?”那时候我就试图在想我的设计风格是什么,就编,试图找一些词汇来定义自己所谓的风格。后来我突然有一天明白了,设计风格不是我自己设定的,而是要很多年,作品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就像线是由点形成的,要我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出一条线,才能看清我的风格。
今天这个展览的五个章节,其实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分类而形成的,我觉得观者自然而然就能从中看到我的风格,同时看到我的人生,了解我内心深处的神性。
你从1986年开始做服装设计,到现在已经38年了,好像你每一个10年都会有一个计划,是什么计划呢?现在第四个10年,是什么状态?
对,我们这代人,很小的时候长辈都特别爱问孩子:“你将来想做什么?”父母很爱跟孩子探讨未来计划的事情。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对人生的设想。
我第一个10年规划是“学习”。1986年毕业我在品牌不管是做设计师,还是采购,了解供应的市场,跟纺织厂去沟通,去做裁剪、打样,到定价格,甚至商店陈列,就没有一个环节我不参与的。
第二个10年,规划的是“实践”,我要用我所学的去做事。所以玫瑰坊是1996年策划的,1997年正式成立,我自己带团队,自己去着手一切。一直到2006年,真的是实践的过程。
这10年我让一个品牌稳定了,也有了一定的收获,终于可以自己拿出这点点积累去做作品了。所以我真正的第一个作品诞生在2006年,也就是那件“大金”。
所以第三个10年,我规划的是“成就”,展现自己的作品。这第三个10年我的作品比较多,从2007年的《童梦奇缘》、2009年的《中国嫁衣》、2010年的《一千零二夜》到2012年的《龙的故事》……
当三个10年结束之后,我给自己做的一个总结是:这30年都是我在起跑线之前,就像奥运会运动员的“热身”,为了起跑,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第四个10年是从2016年开始的,从那一年才开始“奔跑”。也是那一年,我成为法国高定公会的受邀会员。
你的第四个10年,陆续推出作品《庭院》《传说》《极乐岛》《东·宫》《异世界》等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可以说,这是一个奔跑的自由阶段吗?
真是这样。前三个10年是扎根的30年,之后才是从地表开始成长的展现。
关于东西方融合的话题,你过去肯定聊过很多了,但是现在这第四个10年里再去探讨,应该会跟以前不一样的吧?
对,因为我不再是多少年前的那个我,所以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我就有过很多不同时期的回答、不同时期的思考。今天你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你看这个地球上并没有一座山、一条河流把世界分出东和西。地球是圆的,本来就不存在东和西。我们人类发射出去的一颗卫星,拍摄到地球的时候,地球就是那么小小的一个点。如果你有宇宙的视角,低头看地球的时候,地球还能分东和西吗?地球就是一个生命体、一个家园、一个整体。我觉得在我的作品中,根本也分不出东和西。我就是从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中提取我认同的、接受的、喜爱的这一切,把它表达出来。
郭培的设计对中国时尚产业有显现性的推动,它让中国服饰呈现了一个更辉煌、更精彩的形态——体量更大、工艺极致精美,更强的表现力和视觉张力。
而关于“美是什么”“当下中国审美如何”,郭培现在有着更多的思考。
你觉得美有标准吗?
2015年之前我特别困惑,几乎见人就问:“你觉得美有没有标准?”我总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人类一定对某种美好的事物是有共同的标准和认知的。但它是什么样的一种标准?为什么我有时候认为美的东西,很多人就不认为它美?而很多人认为特别美的东西,我怎么觉得完全不能接受?
有一天我问到一位长辈,他跟我说,善良的“善”怎么写?我说善上面是个羊,下面一个横、一个口。他说羊下面这个在甲骨文里就像一个共。把羊放在供台上,不就是奉献的意思吗!他说奉献的行为就叫作善。
我说“美”,上面也是个羊,下面是个大。他说对了,更大的奉献就是美。他给我讲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内心就像有一束光一下子照了进来,光明温暖的感觉。美,是一种奉献。人们今天总说“向美而行”,不是说外表的漂亮,而是由内而外地释放你的光,去照亮、去温暖这个世界,哪怕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
你是高定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当下社会、大街上的人们衣着审美怎么看?
我觉得今天看到非常多的,不是审美,是审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衣着打扮的那种审美是优雅的、自然的、舒服的。但今天你经常会看到某些东西特别不和谐,可能看着看着,你还会加入他的队伍。我认为美一定是和谐的,会让人看着舒服,觉得生命得到了一些滋养,而不是单纯的感官刺激。
但往往这种审丑更吸引人。包括我的小女儿,我就看着特别刺激,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去阻拦她的选择。她被大环境带动。身处这个时代、这个环境,我们也会成为环境的一分子。外境内化,你的语言、行为输出,也会不和谐。
当下社会的审美或许需要一些事件来影响和引导。你近期有计划在国内做个人大展,传播美吗?
我是有这种考虑了,尤其是疫情以后,我也有一些思考。
一位行业里的领导就问过我:“你怎么看中国时尚的发展是一个集体的发展?”我觉得可以说中国时尚这个集体近10年是没有进步的,甚至还倒退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所谓时装周,每一位设计师真的是投入全部的激情来展现。现在虽然一届时装周可能有将近百场秀,但已经变成了盲目的追求量,却没有高度的成长。
这个问题也让我反思自己。也许很多年轻人把我当成榜样,他们认为郭培就是因为在国外做秀场才获得了认可,墙外开花墙内香。所以现在许多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并不在国内做秀展,他们更愿意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去做。如果说中国时尚的整体没有成长,并不是说没有年轻优秀的设计师。
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带一个头,调转回头在国内做秀场和展览,从今年开始,在国内定期不定期地发布自己的作品。我们设想巴黎,如果100年前所有的巴黎设计师都去美国做秀,还会有今天的“时尚之都”巴黎吗?
图片来源:
除特殊标注外,由被采访者提供
影响中国审美的人和他们推动的事业
美学专栏
导演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嘉德
考古
陶溪川
艺术
天文
艺术
艺术
红山动物园
艺术
艺术
设计
收藏家
印刷与艺术
收藏家
设计与艺术
文化推手
艺术
艺术
艺术
珠宝设计
珠宝设计
艺术
舞台美术
艺术
艺术
星美术馆
繁花
艺术
科学
特别出品
松赞创始人
民宿主理人
乐队
马来西亚导演
呼麦传承人
赛博歌姬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BAZAAR ART & Lifestyle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 监制:徐宁
艺术顾问:顾维洁
编辑:毛阿达 | 撰文:刘珏评(壹佰工作室)
设计:张晓晨 | 妆发:WenJing
编辑助理:雷鑫冉、徐菀钰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