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习:2023 年 ACC/AHA/ACCP/HRS 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的关键要点

文摘   2024-11-15 07:37   美国  

1. 房颤的分期新系统

  • 本指南提出了房颤管理的分期方法,不再单纯基于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分类,而是将房颤视为一个疾病连续体。在不同阶段需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包括预防、风险因素调整和积极治疗。此分类方式更加全面,鼓励在各阶段关注生活方式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2. 强调风险因素调整与预防

  • 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管理被视为防止房颤发生、进展及并发症的基础。具体建议包括控制体重、增加身体活动、戒烟、适量饮酒、管理高血压以及处理合并症。这些调整贯穿房颤的整个病程,是重要的管理环节。

3. 扩展CHA2DS2-VASc评分以外的临床风险评分工具

  • 本指南建议使用临床风险评分(如CHA2DS2-VASc)评估年血栓栓塞风险,以确定抗凝治疗。对于中等风险的患者,建议考虑其他风险因素或其他风险评分工具,以便更好地做出抗凝决策,增强共同决策过程并便于纳入电子病历系统。

4. 低至中等卒中风险患者的卒中风险修饰因素

  • 对于年卒中风险较低的房颤患者(<2%),指南建议考虑房颤特征(如房颤负荷)、不可变因素(如性别)及其他动态因素(如血压控制),以帮助共同决策。这一更细化的方法旨在更准确地评估卒中风险并个性化治疗方案。

5. 优先进行早期节律控制

  • 新的证据支持在房颤管理中优先进行早期节律控制,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并降低房颤负担。保持窦性心律和早期干预被推荐用来防止房颤进展至更持久的状态。

6. 导管消融作为特定患者的首选治疗的I类推荐

  • 根据近期试验结果,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方面较药物治疗更具优势,获得I类推荐。对于症状明显、并发症少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导管消融可以作为初始干预带来显著益处。

7.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房颤导管消融I类推荐

  • 对于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因此获得I类推荐。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该患者群体中能改善预后,进一步提升了推荐等级。

8. 更新设备检测房颤的管理建议

  • 对于通过植入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检测到房颤的患者,本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建议,考虑了发作持续时间和患者潜在血栓栓塞风险。此更新响应了监测技术的进展和无症状房颤检出率的提高。

9. 左心耳封堵装置推荐等级提升

  • 基于最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左心耳封堵装置的推荐等级提升至2a级。这些装置现适用于那些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认可其在抗凝禁忌患者中预防卒中的作用。

10. 管理在疾病或手术期间发现房颤的患者

  • 本指南强调对因其他疾病或手术期间发现房颤患者的管理,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医生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复发可能性,并积极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


其他关键要点

  • 风险因素管理作为核心内容:指南强调在房颤管理中要关注可调整的风险因素。临床试验已证明,减重、戒烟、锻炼和适量饮酒可以减少房颤的复发及症状严重性。

  • 卒中预防策略:抗凝治疗仍然是房颤管理的核心,以预防卒中。对于多数中高风险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为首选,但对于合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的患者,仍推荐使用华法林。

  • 消融技术和进展: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方面越来越受到推荐,尤其适合年轻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基于其有效性,导管消融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

  • 可穿戴设备和筛查的角色:指南承认可穿戴设备在检测房颤发作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无症状患者中。现在包括了设备检测房颤的管理建议,指导如何解读并采取行动。

  • 指南开发和透明度:本指南由ACC和AHA与ACCP和HRS联合开发,经历了严格的审查过程,全面披露了所有行业关系。此过程旨在确保客观性,特别是在涉及特定药物或装置的章节中。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CIR.0000000000001193?rfr_dat=cr_pub++0pubmed&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3Arid%3Acrossref.org

刘松 中美肾内知识分享
本公众号主要用于分享普通肾内, 肾移植内科和内科其他专业的诊疗知识和前沿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