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也决定着文明的高度
文摘
搞笑
2024-07-25 09:01
广东
[本文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读后感]
公元16世纪,一支不到二百人的西班牙半民间探险队居然能征服有六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人们对这样的故事似乎并不感到奇怪,因为近代中国的大清在遭遇列强入侵时也是这样不堪一击。但其实这么比较有点辱清了,清朝的腐朽也只是传统农业文明面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溃败。而印加帝国在农业文明中也算是很弱小的。如果要做一个架空的对比,16世纪的印加帝国实力恐怕还不如中国战国时期最弱的韩国燕国。
那么都是发展农业,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先进,有的地方落后呢?今天的美洲其种植业和畜牧业都是遥遥领先,可富饶肥沃的美洲大地上孕育的文明为何却如此不堪一击?《枪炮》一书中提供的有趣视角认为,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在于人种,而在于地理环境,包括动植物种类在全球的分布。距离人类走出非洲迈向全球已经过了几百万年,但农业文明的产生也就是近一万年的事情。标志性的事件是人们的生产方式从采集-狩猎过渡到了种植-畜牧,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中才出现了语言、阶级、国家以及私有制等文明的象征。家畜在农业文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它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家畜的肉蛋奶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畜力可以既作为生产工具,也可以作为运输工具,比如耕地的牛、拉磨的驴和载人的马。这些都是农业社会中帮助人类文明进步的好伙伴。贫瘠土地上或者在地底洞穴中生存的人们(或许会被我们称之为原始人)抓不到猎物,因为蛋白质的缺乏而不得不捕食蜘蛛等昆虫。瘦骨嶙峋,早早夭折。缺乏马匹等交通工具的文明难以进行有效扩张,使得文明的版图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缺乏驯化的家畜是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之一。《枪炮》一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上共驯化过14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绵羊、山羊、牛、猪、马、单峰驼、双峰驼、羊驼、驴、驯鹿、水牛、牦牛、爪哇牦牛和大额牛。这十四种动物只有一种产自美洲,那就是可爱的羊驼。从羊驼弱小的身躯可以看出,它实在是很难像牛马那样执行人类耕田和拉货的任务,这当然限制了美洲文明的上限。在肉蛋奶方面,美洲更是落后很多。即使把中小型哺乳动物算上,美洲也只能加上一个火鸡。比起亚欧大陆上人们常吃的鸡鸭鹅,火鸡实在是不值一提。(羊驼的平均体重只有50kg,你能想象弱小的它身上骑着个人吗?) 美洲也有很多种动物,但没有适合人类驯化的动物。适合驯化的动物有以下特点:食草动物的能量转化效率是10%左右。如果你要养出100斤的猪,至少需要喂食1000斤的猪饲料。在原始社会并没有专门的饲料,猪食的来源主要是野草、蔬菜和粮食。蔬菜、粮食,直接竞争人类自身的口粮,即便是为食野草,也得投出专门的劳动。但总的来说,对于生产力有着一定提高的原始人类,还是能够承受驯化食草动物的成本。但如果是驯化食肉动物,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人类就必须投喂肉食。投喂的肉食,依靠人类打猎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可行性,就是把食草动物的肉投喂给肉食动物。但能量转化的原因,喂二三十头猪的肉才能养大一只老虎。
人类驯化动物当然都是出于功利主义的考虑。那些直接驯化作为肉食的动物,需要的第一条件就是生长速度够快。这样的话,需要生长十几年才能成年的大象、猿类自然就直接排除了。猎豹比起狗当然是更优秀的打猎伙伴,可惜它不领人类的情,拒绝接受驯化。如果某种动物内斗太过,则人们难以将其驯化后进行集体养殖。作为宠物的猫或许是个例外。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最适合放牧的地区之一,阿根廷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然而,阿根廷出口的安格斯牛其实是英国阿伯丁的品种,是被欧洲殖民者引进美洲的牲畜。在这些殖民者到来之前,南美洲人都只能望着漫山遍野的羊驼兴叹。在农作物方面美洲也有巨大的劣势。如今世界前三的大豆生产国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但其实大豆是原产自中国的作物,(即五谷中的“菽”),直到19世纪才被引进美洲。美洲本土虽然有高产作物玉米、土豆,但蛋白质含量太低,完全无法与亚欧大陆的小麦、稻米相提并论。文章写到这里终于能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今天如此富饶肥沃的美洲大地上孕育的文明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因为当年那片土地上根本没有合适的作物和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