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冥心握固
冥心可以洗涤心神,净化大脑,调畅气的运行;握固可以安神定志、调畅心神,通利肺气,疏肝理气,对心悸、失眠、头昏、乏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式叩齿鸣鼓
叩齿可以坚固牙齿,防治牙科疾病,鸣鼓可以醒脑集神,聪耳明目。
第三式微撼天柱
“天柱”指整个颈椎,撼动天柱可以刺激大椎穴,调节手足三阳经和督脉,通过左右转头、转腰、旋臂、沉肩可以锻炼脊柱,防治颈、肩、腰部位疾病。
第四式掌抱昆仑
通过两手向上抬举,使“三焦”通达、中焦气机和调,向左向右侧倾斜身体可以进一步牵拉与刺激肝经、胆经,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两手抱头下拉可以刺激督脉、膀胱经和背部腧穴,调理相应脏腑;两手上托下按可以刺激大椎穴,《循经考穴编》记载,大椎穴“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骨蒸盗汗——当刺大椎第一节”。
第五式摇转辘轳
本式动作可以刺激手三阴三阳经、膀胱经、督脉、背部腧穴等,调理对应的脏腑,使心肺畅通、益肾助阳,同时可以强壮腰脊,防治肩部与颈椎等问题。
第六式托天按顶
伸脚、勾脚可以分别刺激足三阴三阳经,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向上抻拉脊柱、两胁和肩颈部,可以调理三焦,疏肝利胆,防治肩颈疾病。
第七式俯身攀足
本式动作可以刺激任督二脉、带脉等经络,同时可以锻炼脊柱、颈椎、腰背部肌肉和韧带,现代医学认为锻炼腰脊刺激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对治疗脑疾和开发大脑智力有一定效果;双腿伸直平坐勾脚尖能伸展马尾神经,可以缓解肌肉疼痛。
第八式背摩精门
精门,气功术语。出自《修真十书·钟离八段锦法》:“精门者,腰后外肾也。”摩擦肾腧穴和腰眼等部位可使经络通畅,益肾固精,有助于防止并治疗腰痛、腰膝酸软乏力、遗精、月经不调等问题。
第九式前抚脘腹
刺激腹部相关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无阻,通利经脉,促进腹腔脏器的血液循环,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改善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第十式温煦脐轮
中医理论和传统气功认为:肚脐也就是中医里面说到的神阙穴,是人体生命之根,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奇经八脉中任脉的一个非常重要穴位,意守脐轮可以安神养气、培元固本,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肾相交、调节阴阳,可使大脑皮质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使大脑的活动更加有序化,提高脑细胞的活动频率和效率,并处于较好的状态;同时,有助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下降,使情绪得到很好地调整,揉按腹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避免由于用意过重而出现结气现象。
第十一式摇身晃海
会阴穴,又称海底,位于前后阴之间,本式内视海底,可以畅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引气归元,摇晃脊柱可强壮腰脊,同时可以按摩腹腔脏器,刺激、改善其功能。
第十二式鼔漱吞津
津液,被称为神水,是天地的至宝,通过舌头的不断搅动与鼓漱动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唾液分泌,唾液可以杀菌、清洁口腔、防治牙龈炎和牙龈萎缩等作用,吞津不仅可以调节全身气息,灌溉五脏,还可以营养周身,有消食化瘀、延缓衰老、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的作用。
来源:网络资料综合,如侵权,敬请通知删帖
( 分享是一种快乐,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通知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