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攒拳怒目增气力要这么练!保持暗劲很重要

文摘   2024-12-27 14:52   山东  

临近年底,各种报表报告特别的多,昨天开始加班,一直加到今天中午, 把更新公众号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热心的功友私信问:生病了吗?还是有事?需要帮忙说一声!

谢谢您们的关心,我一没生病,二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这两天太忙了啦。

今晚还要加班,实在分身乏术,就和大家分享董丽丹老师的详解吧。

详解八段锦之攒拳怒目增气力。
此式为八段锦第七式,之前的六式加这一式已将五脏六腑,亦即十二经脉,都全面无遗漏地加以锻炼了。其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目的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疏肝理气,强健筋骨,改善“虚火”症状。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调息后闭气,伸拳时臂膊用力,双眼有怒目之意用口徐徐呼气。左右式为一次,如此做三或七次(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冲拳时意在命门,两眼微带怒气。无论是冲拳还是五指抓握,劲力都要源于丹田,而丹田劲力又根在两脚,因此导引动作中的冲拳和由拳变掌、由掌变换为“握固”动作,不但可以增强手指的力量,而且还有益于人体全身气力增长,提高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此外,当左右两拳交替冲拳时,还要求练习者两眼睁圆如“怒目”。两眼似“怒目”样的睁圆,对肝的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肝的疏泻和藏血功能,进而有益于气血对筋膜等软组织的滋养。

“生气”的“气”就是肝气,肝中的阳气上升,一直冲到头顶,感觉头发都立起来了。人在怒发冲冠的同时,还会“握拳怒目”,这两者正好是相对抗的,握拳怒目是在制约怒发冲冠的危害。生气发火,人往往感觉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甚至手脚发抖,这时候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质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心脏病、脑溢血等情况。肝血充足,筋就不会干枯,关节灵活、肌肉有力,动作协调,易于发挥全身整体的力量。

闭目养神=养肝

肝血要充足,首先在于睡眠的质量如何。“人卧则血归于肝”,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七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能增强人体的排毒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要养肝,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而且还不能熬夜。我们常说“闭目养神”其实应该叫作“闭目养魂”。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转换的时刻,人体要顺应大自然的这种转变,应当入静休息,使人天相应,

“肝主筋,开窍于目”

肝之所以主筋,主要是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只要肝血充盈,肢体筋膜才能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

通过习练“攒拳怒目”动作导引,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渐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阳脉之海”,从而调畅经脉气血,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牵张拉动,达到全身筋肉壮实,气力增加的效果,如果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正常调畅,人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

握固=握拳?

握固,这个词出自老子写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老子在这一章里描绘了初生婴儿的种种状态其中写到初生的婴儿:筋柔骨弱而握固。意思是说,初生的婴儿筋骨很柔弱,但是握拳却握得很紧很紧,小拳头握得牢拽都拽不开。从此,这种手型就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握固。

握固也因此成为了道士修炼中较为常用的一个手型。“握固功”手的握法有两种:一种是“屈大指于四手指下”;一种是“以大指掐压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握固有助于安魂定魄,收摄精气。经常性握固,对改善“虚火”非常有好处。中医学指出:“瘦人多虚火”

经常性鼻干咽痛、脑热耳鸣、手心发烫且容易烦躁,长期坚持这个手势后,这些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握固”固的是肾精肾水,可以来滋阴降火(虚火)。所以对那些习惯性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容易上火生气的人士有帮助。

温馨小提示

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如果此时洗澡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所以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半小时后再洗澡。另外,由于练习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一般最好是半小时后再进食。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分享是一种快乐,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喜欢更多分享,就点赞或者“在看”吧
↓↓↓
扫码关注
资料来自网络,如有冒犯,敬请通知删帖

五洲小酒馆
酒馆虽小, 也能容下五洲客. 有酒,有故事, 故事下酒, 越喝越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