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练习八段锦一年还没有变化!可能是这方面出了问题

文摘   2024-12-28 21:07   山东  

忙完今天,就和2024告别了。
这辈子写过字比走过的路都多。有意义的字少,无聊的话太多。
有时候觉得在公众号分享才是自我的输出,轻松而愉快。
希望2025能和大家分享很多,也感谢您们一路跟随,您的鼓励和扶持让每日更新,每日分享,有了太多的意义。
今天分享一个功友“确实没想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锦友说,每天跟着国体版的视频做八段锦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还觉着有进步,但练着练着就好象没啥感觉了,心里很是困惑,
说句扎心的话,长此以往地这样跟着别人的视频练,哪怕是再过几年,其结果也只是在简单地重复着那几个动作,可能永远地在初期阶段打转转,
就象电视剧《刘老根》主题曲,《求索》中唱到的那样:“毛驴拉磨呦,走不出那个圈”。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你始终是在被动地跟随着别人的节奏,在完成他的动作;潜意识里,你已经被视频绑架了,没有成为独立的自己。
本质上,你是在跟别人学,而不是在自己做。所以也就谈不上实现身心合一,练出真效果。
在以前的文章里曾写过,跟练,你学的只是道“例题”。关键是学了之后,要善于把别人的这道“例题”变成自己的“应用题”,为自己所用。
所以,如果先前你了解了八段锦的功效机理,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了动作要领后,那就应该果断的撇弃视频,进入到自己独立习练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就是前文中提到的,站在高的维度和格局,扔掉外在的“拐棍”,立好心中的八锦格。把重点放在用好“心法”和对每一式的“体悟”上,做属于自己的、功效显现的八段锦。
一要抱“一”防“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首先,要明了八段锦与身体十二经脉的契合关系,从内心深处认可与之融汇成一体,消除认知和实践上的“两层皮、离骨”现象;其次,要做到身体联动。即身和肢体要联动,上与下要联动,牵一发动全身,而不是相互之间无所应的“涣散”状态;第三,意念、动作、呼吸要和合共振、收放同向、内外相应,防止出现“并行相悖”的问题。
比如“双手托天理三焦”,就不能像一些锦友做的“只有手臂上举托天,身体其它部位不参与,就理了三焦”那么简单。这样的“理三焦”是无效的。
而应该是“以双手上举为指引,两脚趾抓地内合上撑,牵动整个身体上引去托天”。此时的身体是浑然一体的,既有吸气时的身体内收、上引,也有脊柱、肢体的伸展、外放;既有体内气机的上下贯通,也有从手指到脚趾、肩和胯的全身整体联动这样的“理三焦”才是真正的、有用的,
二要练“活”防“僵”。“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体就是一个大风箱,只有“活、动”起来才有生命力。
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所以做起来就不能呆板、僵硬,流于表面形式,
这里的“活”指的是“运化”。八段锦与其它的健身养生方式最大的本质特征,就是每一式中都有一个定势运化动作”。
有了“活”的意识和“运化”的过程,就使得每一式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就在对全身进行“纵向拔抻”,”横向拉伸”“斜向拧转”,“前后开合”“肩胯摇摆”,“俯仰折叠”,“立马冲旋”,“震天动地”中有了主动的把握,让自己升发阳气、充满活力。
三要用“劲儿”防“偏”。八段锦本来就是一项低强度高耐性的运动,每一式每一个动作,表面上看舒缓柔和,但它强调的是内在的“劲道”、“弹性”
这里的“劲儿”,也是道家功夫里的“整劲”。要避免使蛮力、用外力、身无力三种偏向,使动作看上去不是硬梆梆的无灵性。
掌握好力道,以“整劲”调理气机、牵引动作,用'整劲”激活身体的所有脏腑、经脉、关节、筋骨、肌肉。用心地去体验每一式的动作,去体悟身体的变化。
学、做八段锦,两种心境,两种感悟
道不是学出来的,而悟出来的。走出误区,做你自己。用好心法,用心体悟才是正道。

 分享是一种快乐,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喜欢更多分享,就点赞或者“在看”吧
↓↓↓
扫码关注
资料来自网络,如有冒犯,敬请通知删帖

五洲小酒馆
酒馆虽小, 也能容下五洲客. 有酒,有故事, 故事下酒, 越喝越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