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龙:八段锦主讲专家,编创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十二段锦课题组组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委,中国健身气功九段,长期从事境内外健身气功教学推广工作。
八段锦功效
1.强身健体:八段锦通过一系列舒展、柔软和活络的动作,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2.调节呼吸:八段锦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呼吸的调节和运用,通过深长、平缓的呼吸,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平衡身心:八段锦的动作柔和而有力,配合呼吸的调节,有助于舒缓紧张和焦虑情绪,平衡身心的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增强免疫力: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促进血液循环:八段锦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气供应,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6.延缓衰老: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过程,延缓衰老过程,保持年轻状态。
7.缓解压力: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改善睡眠质量。
8.增强消化功能: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和排便的正常。
八段锦预备式
功理与作用:
端正身型,调匀呼吸,宁神静气,启动气机,培育元气,使习练者进入练功状态。
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理与作用:
1.此式体现了中医预防治疗的整体观, 三焦包含上焦胸腔主纳,即呼吸;中焦腹腔主化,即消化;下焦盆腔主泄,即排泄。元气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通达全身,故三焦顺,正气升。这一式通过上举吸气,下落呼气增加膈肌运动,加大呼吸深度,疏通三焦,按摩五脏六腑,提高脏腑功能。2.本式通过四肢、躯干的伸展抻拉,并配合调息,有利于元气、水液在全身的布散,与气机的升降。可调理三焦,畅通任、督二脉和手足三阴三阳经及脊柱相应节段;同时,可扩张胸廓,使腹腔、盆腔脏器受到牵拉、按摩,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脏腑机能。 3.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具有良好作用。
第二式
左右弯弓似射雕
功理与作用:
1.加强此式锻炼可有效增加肺活量,预防和改善因病毒引起的呼吸障碍。此式通过转头,手臂拉伸使胸腔脏器、头颈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加脑供血、增强心肺功能,矫正含胸驼背,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保持正确姿势,提高下肢稳定性,预防摔倒。2.左右开弓时,利于扩大胸腔,增大肺通气量、回心血量和打开上焦;通过八字掌坐腕翘指、龙爪置于肩前云门处,可有效刺激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对于改善微循环、增大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及指关节灵活性具有促进作用。3.下蹲成马步时,可加强股四头肌、小腿后侧肌群等肌肉收缩,能有效发展下肢力量,促进血液回流。4.扩胸展肩、转头,可加强颈椎、胸椎的运动,纠正局部小关节的异常位置,调节颈、肩、胸、背部肌肉平衡,有利于矫正驼背等不良体态,防治颈椎病、肩周炎等疾患。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功理与作用:
1.若有消化不良,胃肠道运化不力问题,此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对抗此类症状。肝胆脾胃位于中焦,通过两手交替的上举和下按,可以对中焦脏腑经络产生牵引,按摩作用,舒肝健脾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2.上举下按成定势时,脚大拇趾有意下压,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等穴位;抻拉、挤压两胁与中脘,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大包穴和章门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以调节脊柱两侧肌肉、韧带的张力和刺激内脏神经,对提升五脏六腑尤其是脾胃的功能有促进作用。3.两手上托下按的过程中,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改善人体消化、吸收能力。 4.两掌上下对拉,使脊柱两侧肌肉相反方向用力,椎体两侧形成上下相对运动,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利于防治颈、肩疾病等。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功理与作用:
2.两臂外旋、展肩扩胸动作,有利于打开手三阴经和任脉,挤压手三阳经和督脉;两臂内旋时,肩胛微开、命门后凸动作,则有利于打开手三阳经和督脉,挤压手三阴经和任脉,并刺激背部腧穴、夹脊等穴位。这种阴阳经交替开合,能发动全身经络气机、协调一身阴阳、调节五脏六腑功能。 3.转头后瞧时,可刺激颈部大椎穴,牵拉两侧颈动脉,改善脑部供血,增强颈、项、背部肌肉力量,缓解视疲劳和防治老年痴呆、颈椎疾病等。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1.因工作压力或新冠疫情,很多人出现了紧张焦虑,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中医认为是脏腑失调,心肾不交所致,此式正有补肾养心,滋阴降火之功效。2.摇头摆尾可提升阳气、通经泄热、平衡阴阳、畅通任督二脉、调理脏腑、滋阴补肾,使肾水上济,促进心肾相交。同时,牵动脊髓和马尾神经,改善内脏神经功能,有助于提升卵巢、子宫、前列腺、膀胱等脏器的功能。 3.脊柱的回环旋转,加之头、尾的牵拉转动,和提肛收腹与膈肌的下降,对脊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腹腔脏器得到挤压、按摩,促进了中焦、下焦的消化、排泄及运化功能。 4.下蹲马步、左右移动重心,能活动髋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防治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并可发展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功理与功效:
1.此式突出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固本培元思想,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元阴元阳所在之处,腰者,肾之府,摇转不能,肾将惫。本式重点起到强腰固肾作用。2.脊柱的前屈与背伸运动,能增强脊柱相关肌肉力量,提升脊柱的稳定性、柔韧性和延展性,可有效防治颈椎、腰椎部疾病。3.两掌摩运与俯身攀足,可循经按摩、牵拉膀胱经,刺激督脉和命门、肾上腺、肾俞等穴,调节肾经、膀胱经、督脉,加之起身时能有效牵拉足少阴肾经,可取得充盈经气、固肾壮腰的效果。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功理与作用:
1.此式具有疏肝明目作用,改善因疫情所诱发的急躁易怒,肋满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2.通过怒目圆睁、摩运两胁、强力抓握、脚趾抓地、马步下蹲等动作,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静力牵拉,刺激了手三阴、三阳经的原穴和足三阴、三阳经的井穴,加强了肝的藏血、疏泄功能,具有强筋壮骨、增强气力的作用。3.冲拳时,通过保持胯关节和头部不动,加强了脊柱的左右拧转,利于提升脊柱的旋转幅度和灵活性,对调节脊柱小关节位置、纠正紊乱、维护脊柱健康有促进作用。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古人也称“震髓法”,可以激荡气血,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2.通过拉伸脊柱、回落震动,可挤压椎间盘、震动脊髓、调整脊柱小关节位置,加之收腹提肛和膈肌升降,强化了对内脏器官的挤压震动,具有促使内脏、关节复位,解除全身关节和肌肉紧张的作用。3.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脚趾抓地和提踵,能刺激足三阴三阳经脉,发展小腿后群肌肉力量,提升人体平衡能力。 ( 分享是一种快乐,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健身气功协会、鹤山市太极拳协会及其他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