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小时,今晚7点,中国女子乓乓球运动员王艺迪将在WTT新加坡大满贯女单决赛中与队友王曼昱争夺冠军。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希望王艺迪拿下决赛。此前,对王艺迪谈不上特殊喜爱,对王曼昱也从无恶感。之所以希望王艺迪赢,是因为她遭遇的“羞辱”。
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昨天,李隼对巴黎奥运会国乒最新选人规则作出解读。因为近一年时间内多次输给外国选手,王艺迪被提前“宣判死刑”。
《乒乓球项目2024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由中国乒乓球协会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依据2024年5月7日国际乒联最新世界排名积分和有效期内国际大赛奖励积分来计算运动员的奥运单打选拔积分,确定巴黎奥运会男女各两名参赛队员;2024年5月7日混双世界排名最高的一对组合将参加混双比赛并自动入选男女团体阵容。
这是去年发布的规则,其中并不包括“外战胜率”。考虑到乒乓球是国球,“拿银牌就是失败”,修改规则将外战胜率纳入,是不是可以?这涉及到“金牌和规则哪个更重要”的判断,想必会有争议。
我倾向于认为可以改,但需要经过必要程序。一旦改了,按照新规则来就是,到时候谁符合条件谁去巴黎,很简单的事情,不用单拎王艺迪出来说事。
其实,即便按去年发布的规则,目前排名世界第四的王艺迪去巴黎的机会也并不大。多次输外战,她已经付出了代价,世界排名从第二降到第四。
但只要名单还没定,每个人就应该都还有机会,包括王艺迪。李隼提前宣告王艺迪出局,相当于说:接下来你打得再好,教练组也不考虑你。
多次输外战,有的人就此沉沦,也有人吸取教训从中奋起。宣告王艺迪出局,也等于说:你好不了,就这样了。
对王艺迪来说,这近乎公开的羞辱。她的心中该是怎样的绝望?
最过分的,是发布时机。WTT新加坡大满贯比赛正在进行,此时发布这样一条消息,心里脆弱的可能就崩了,而比赛结果对于最终人选有影响。
昨晚,王艺迪带着巨大心理压力战胜队友陈幸同。在赛后接受采访环节,她谈到选人规则的修改。
全文是:
首先感谢国家这么多年以来的培养、协会的信任,能让我在世界比赛中参加这么多吧。但是在近一年的比赛中,面对主要对手的时候自己整体能力还是不够,输了很多场外战。对于承担奥运会的任务来说,每个人的位置不同,面对的角色也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能拿到奥运会金牌,无论自己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会做好自己,并且打好剩下的比赛。
说得很得体、好懂事,也因此更让人心疼。输外战,没人比她本人更难受,但如今被拿出来“示众”,乒乓球队没有表现出对于一名运动员应有的善意。
不光王艺迪,女队另外几名主力孙颖莎、陈梦、王曼昱、陈幸同也纷纷就最新选人规则表态。发布最新规则、让运动员表态,等不及比赛完了?难以理解。
乒乓球成绩好,但仅有金牌,并不能赢得尊重。至少我,隐约看到金玉之外背后的败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