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贵州错过了一步好棋”

时事   社会   2024-03-03 07:50   北京  





昨天,本公号发表《贵州错过了一部好棋(“一步”错写成“一部”,抱歉),认为贵州省日前召开的媒体座谈会,如果邀请做“女企业家向政府讨债被抓”报道的《中国经营报》参加,可算是一步好棋。


即便心里恨死了,单单为了作秀,也该邀请,公众需要这样的作秀。可惜当地错过了。


文章发表后,收到一些留言。有认可文章观点的:


在《中国经营报》报道搞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开这样一个会,哪怕事实上和报道并无直接关联(反正我不信没关联),多数人也会认为这就是为此开了一场公关会议。


在我看来,这个会,要么不开,开就一定要请《中国经营报》来。除了昨天文章说的“表明态度”和“展现胸襟”,还因为:


开,却不请《中国经营报》,给人的感觉是,当地在做一个宣示:这些我请来参会的媒体,才是我所看重和依仗的;至于其他媒体说什么,我并不是很在乎(一点不在乎)。


从座谈会内容看,虽然也提到“建设性监督报道”,但会议基本围绕传递贵州“好声音”展开。如果用“好声音”冲淡“负面报道”影响是这次会议的主旨,不邀请《中国经营报》参会,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也有人对于昨天文章观点提出商榷:


按照这位网友所说,只有事件调查清楚,证实报道属实,才能邀请报社和记者。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不邀请本身,是不是已经透露了对媒体和记者的否定信息?


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无需多言,昨天文章也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方面的论述。需要说明的是,和任何工作一样,舆论监督也可能出错,要求监督必须完全准确,效果等同于拒绝监督。对于舆论监督,需要必要的宽容。


就《中国经营报》这篇报道来说,除非有证据证明报社和记者为了某种利益有意歪曲事实,否则,哪怕报道有些细节上的不准确,也不应否定其新闻和社会价值。 只要对媒体和记者做“无罪推定”,有关部门调查和邀请《中国经营报》参会就没矛盾。


怕的是,有人已经戴上“有色眼镜”。


明言法事
法眼看社会,明辨是与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