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抓娃娃》正在热映,一条消息上了热搜,是导演陆川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抓娃娃》是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
一部电影,有人夸,也允许批评,但“圈内人”如此直言不讳,还是多少令人吃惊。
果然,下午,先是陆川公司@猿动力泛娱影业发文回应,称陆川的今日头条账号被盗,信息非陆川本人发布。
接着,陆川本人发声:
解读一下就是:我和沈腾、小史关系这么好,怎么会说对电影不利的话?
猿动力泛娱影业在回应中称,“现公司团队已经联系平台,找回账号,并删除所有不属于导演发布的相关信息,请勿进一步扩散!”
不过,信息一旦发布,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传播效果已经不在当事人掌控下。就在我写本人的时候,有关这事儿的两个词条都在新浪微博热搜,第二个实则对是第一个的“辟谣”:
有人猜测,这话真是陆川说的,一看影响大了,才出来否认;甚至有人怀疑,这是《抓娃娃》剧组与陆川为了影片宣传演的一场“双簧”。
如果事实是后者,涉嫌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双方均难逃处罚。但我判断,这种可能性不大,电影已经大卖,剧组没必要“节外生枝”。
更大可能是账号真的被人盗用了。那就有必要查明被谁盗用了?
盗用者以自己名义对电影提出批评, 哪怕言语有些过激,问题也不大,但盗用陆川账号抹黑电影,恶意却明显。对电影票房的影响虽难以准确量化,但在法律上仍有承担责任的可能。《抓娃娃》剧组可以报警,还可以就此提起民事诉讼。
而冒用陆川名义发布不实信息,对陆川形象也有损害,陆川本人和所在公司也可以报警。
而对于陆川方来说,找到盗用者的更大价值在于:只有找到盗用者,更多人才会相信“被盗”一说。否则,这话是不是陆川说的,恐成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