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错过了一部好棋

时事   社会   2024-03-02 09:06   北京  


昨天,从《贵州日报》看到贵州省领导与中央驻贵州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的报道。


我没去查往年消息,不清楚这个座谈会是每年全国两会前都要开,还是今年“加的”。


看完报道,很为贵州遗憾,觉得它错过了一部好棋。这个会,无论是惯例还是“临时起意”,要能把《中国经营报》、记者郝成邀请来参加就好了。


按说,参会者限定“中央新闻单位”,《中国经营报》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今年不一样,它有资格,就凭这一篇报道: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是一篇监督报道。从小里说,它关系到一个个案的公正;往大了说,它揭开了当地较为普遍的政府欠钱的盖子。


问题就在那里,有没有人接盖子,它都存在。早揭开、早正视、早解决,从长远看,对当地的效果一定是正面的、有利的。贵州健康发展,既需要媒体正面宣传,也需要监督报道。


作为对贵州发展“有功”的媒体、记者,《中国经营报》、郝成不值得被邀请参加座谈会吗?


道理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有些人可能恨透了《中国经营报》、郝成,认为报道给当地工作添乱。如果有人这么想,他更多考虑的不是贵州发展,而是自己得失。


邀请《中国经营报》和郝成,表明了真心希望贵州好的态度,展现虚心接受批评的胸襟。哪怕心里恨死了,也还是要邀请,公众也需要这样的“作秀”——如果真的是作秀的话。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经营报》报道一定准确吗?如果失实,邀请过来不尴尬吗?”报道是否百分百准确,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在没确认失实之前,理性的人,也包括政府,应该选择相信媒体。如果现在邀请来了,日后确认报道失实,那么,尴尬的就不是贵州,而是媒体和记者。


开这么一个座谈会,是一个好的创意,也是一个很好的公关机会,但没邀请《中国经营报》和郝成,却错失了最好的一步棋。不知道是没人想到,还是有人想到的没敢提、抑或有人提了被否了。


我注意到,座谈会上提到一个词“建设性监督报道”。与它对应的,莫非是“破坏性监督报道”?作为一个曾经的舆论监督报道记者,我负责任地说,舆论监督报道,只有让人肉疼、心痛才有意义;让各方都满意的监督报道,压根不存在。


看来,还是有人对舆论监督有误解,有不切实际的期待。那就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对舆论监督的阐释,作为本文结尾吧: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


明言法事
法眼看社会,明辨是与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