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绘画与文学

文摘   2024-12-06 16:00   北京  


丰子恺和少年儿童合影


回想过去的所见的绘画,给我印象最深而使我不能忘怀的是一种小小的毛笔画。记得二十余岁的时候,我在东京的旧书摊上碰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随手拿起来,从尾至首倒翻过去,看见里面都是寥寥数笔的毛笔sketh。书页的边上没有切齐,翻到题曰“Classmate”的一页上自然地停止了。我看见页的主位里画着一辆人力车的一部分和一个人力车夫的背部,车中坐着一个女子,她的头上梳着丸髷(marumage已嫁女子的髻式),身上穿着贵妇人的服装,肩上架着一把当时日本流行的贵重的障日伞,手里拿着一大包装璜精美的物品,虽然各部都只寥寥数笔,但笔笔都能强明地表现出她是一个已嫁的贵族的少妇。她所坐的人力车,在这表现中也是有机的一分子:在东京,人力车不像我们中国上海的黄包车一般多而价廉,拉一拉要几块钱,至少也要大洋五角。街道上最廉价而最多的,是用机械力的汽车与电车,人力车难得看见。坐人力车的人,不是病人便是富人。这页的主位中所绘的,显然是一个外出中的贵妇人-她大约是从邸宅坐人力车到三越吴服店里去购了化妆品回来,或者是应了某伯爵夫人的招待,而受了贵重的赠物回来?但她现在正向站在路旁的另一个妇人点头招呼。这妇人画在人力车夫的背与贵妇人的膝之间的空隙中,蓬首垢面,背上负着一个光头的婴孩,一件笨重的大领口的叉襟衣服包裹了这母子二人。她显然是一个贫人之妻,背了孩子在街上走,与这人力车打个照面,脸上现出局促不安之色而向车中的女人招呼。从画题上知道她们两人是classmate(同级生)。

丰子恺作品


我当时便在旧书摊上出神。因为这页上寥寥数笔的画,使我痛切地感到社会的怪相与人世的悲哀。她们两人曾在同一女学校的同一教室的窗下共数长年的晨夕,亲近地、平等地做过长年的“同级友”。但出校而各自嫁人之后,就因了社会上的所谓贫富贵贱的阶级,而变成像这幅画里所示的不平等与疏远了!人类的运命,尤其是女人的运命,真是可悲哀的!人类社会的组织,真是可诅咒的!①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形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后来我模仿它,曾作一幅同题异材的画。

丰子恺作品

我不再翻看别的画,就出数角钱买了这一册旧书,带回寓中去仔细阅读。因为爱读这种画,便留意调查作者的情形。后来知道作者竹久梦二是一位专写这种趣味深长的毛笔画的画家,他的作品曾在明治末叶蜚声于日本的画坛,但在我看见的时候已渐岑寂了。他的著作主要者有春夏秋冬四册画集,但都已绝版,不易购得,只能向旧书摊上去搜求。我自从买得了春之卷以后,到旧书摊时便随时留心,但没有搜得第二册我就归国了。友人黄涵秋兄尚居留东京,我便把这件事托他。他也是爱画又爱跑旧书摊的人,亏他办齐了夏秋冬三册,又额外地添加了《京人形》《梦二画手本》各一册,从东京寄到寓居上海的我的手中。我接到时的欢喜与感谢,到现在还有馀情。

丰子恺作品

这是十年前的事。到现在,这宗书早已散失。但是其中有许多画,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中,使我至今不曾忘怀。倘得梦二的书尚在我的手头,而我得与我的读者促膝晤谈,我准拟把我所曾经感动而不能忘怀的画一幅一幅地翻出来同他共赏。把画的简洁的表现法,坚劲流利的笔致,变化而又稳妥的构图,以及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一一指出来给他看,并把我自己看后的感想说给他听。但这都是不可能的事。看画既不可能,现在我就把我所不能忘怀的画追忆出几幅来讲罢。古人有“读画”之说,我且来“讲画”罢。

丰子恺作品

记得有一幅画着一片广漠荒凉的旷野,中有一条小径迤逦地通到远处。画的主位里描着一个中年以上的男子的背影,他穿着一身工人的衣服,肩头上打着一个大补钉,手里提一个包,伛偻着身体,急急忙忙地在路上向远处走去。路的远处有一间小小的茅屋,其下半部已沉没在地平线底下,只有屋顶露出。屋旁有一株被野风吹得半仆了的树,屋与树一共只费数笔。这辛苦的行人,辽阔的旷野,长长的路,高高的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寥寥数笔的远景,一齐力强地表现出一种寂寥冷酷的气象。画的下面用毛笔题着一行英文:TOHISSWEETHOME,笔致朴雅有如北魏体,成了画面有机的一部分而融合于画中。由这画题可以想见那寥寥数笔的茅屋是这行人的家,家中有他的妻、子、女,也许还有父、母,在那里等候他的归家。他手中提着的一包,大约是用他的劳力换来的食物或用品,是他的家人所盼待的东西,是造成SWEETHOME的一种要素。现在他正提着这种要素,怀着满腔的希望而奔向那寥寥数笔的茅屋里去。这种温暖的盼待与希望,得了这寂寥冷酷的环境的衬托,即愈加显示其温暖,使人看了感动。

又记得一幅画:主位里画着两个农衫褴褛的孩子的背影。一个孩子大约十来岁,手中提着一包东西。另一个孩子是他的弟弟,比他矮一个头。兄弟两人挽着手臂,正在向前走去。前方画一个大圆圈,圆圈里面画着一带工场的房屋,大烟囱巍然矗立着,正在喷出浓浓的黑烟,想见这里面有许多机械正在开动着,许多工人正在劳动着。又从黑烟的方向知道工场外面的路上风很大。那条路上别无行人,蜿蜒地通达圆圈的外面,直到两个孩子的脚边。孩子的脚边写着一行日本字Tosan no obentō(爸爸的中饭),由画题知道那孩子是送中饭去给在工场里劳作的父亲吃的。他们正在鼓着勇气,冒着寒风,想用那弱小的脚步来消灭这条长路的距离,得到父亲的面前,而把手中这个粗末的饭团去营养他那劳作的身体。又可想见这景象的背后还有一个母亲,在那里辛苦地料理父亲的劳力所倡办着的小家庭。

丰子恺作品



这两个孩子衣服上的补钉是她所手缝的,孩子手中


这个饭团也是出于她的手制的。人间的爱充塞了这


小小的一页。


又记得一幅画,描着一个兵士,俯卧在战地的蔓草中。他的背上装着露宿所必需的简单的被包,腰里缠着预备钻进同类的肉体中去的枪弹,两腿向上翘起,腿上裹着便于追杀或逃命的绑腿布,正在草地中休息。草地里开着一丛野花,最大的一朵被他采在手中,端在眼前,正在受他的欣赏。他脸上现着微笑,对花出神地凝视,似已暂时忘却行役的辛苦与战争的残酷;他的感觉已被这自然之美所陶醉,他的心已被这“爱的表象”所占据了。这画的题目叫做“战争与花”。岑参的《九日》诗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战场与菊已堪触目伤心。但这幅画中的二物,战场上的兵士与花,对比的效果更加强烈。

丰子恺作品


又记得一幅画,是在于某册的卷首的,画中描着一片广大的雪地,雪地上描着一道行人的脚迹,自大而小,由近渐远,迤逦地通到彼方的海岸边。远处的海作深黑色,中有许多帆船,参差地点缀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页的下端的左角上,纯白的雪地里,写着画题。画题没有文字,只是写着两个并列的记号“!?”,用笔非常使劲,有如晋人的章草的笔致,力强地牵惹观者的心目。看了这两个记号之后,再看雪地上长短大小形状各异的种种脚迹,我心中便起一种无名的悲哀。这些是谁人的脚迹?他们又各为了甚事而走这片雪地?在茫茫的人世间,这是久远不可知的事!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一首古人诗:“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这画中的雪地上的足迹所引起的感慨,是与这诗中的清宵的“惆怅”同一性质的,都是人生的无名的悲哀。这种景象都能使人想起人生的根本与世间的究竟诸大问题,而兴“空幻”之悲。这画与诗的感人之深也就在乎此。若说在雪地里认得恋人的足迹,在清宵为离情而惆怅,则观者与读者的感动就浅一层了。

我所记得的画还有不少,但在这里不宜再噜苏地叙述了。我看了这种画所以不能忘怀者,是为了它们给我的感动深切的原故。它们的所以能给我以深切的感动者,据我想来,是因为这种画兼有形象的美与意义的美的原故。换言之,便是兼有绘画的效果与文学的效果的原故。这种画不仅描写美的形象,又必在形象中表出一种美的意义。也可说是用形象来代替了文字而作诗。所以这种画的画题非常重要,画的效果大半有了画题而发生。例如最初所说的一幅,试想像之:若仅画一个乘车的“贵”妇人与一个走路的“贱”妇人相遇之状,而除去了画题“Classmate一字,这画便乏味,全无可以动人的力了。故看这种画的人,不仅用感觉鉴赏其形色的美;看了画题,又可用思想鉴赏其意义的美,觉得滋味更加复杂。

丰子恺作品

这原是我一人的私好。但因此想起了自来绘画对于题材的关系,有种种状态,颇可为美术爱好者一谈。古今东西各流派的绘画,常在题材


或题字上对文学发生关系,不过其关系的深浅有种种程度。像上述的小画,可说是绘画与文学关系最深的一例。一切绘画之中,有一种专求形状色彩的感觉美,而不注重题材的意义,则与文学没交涉,现在可暂称之为“纯粹的绘画”。又有一种,求形式的美之外,又兼重题材的意义与思想,则涉及文学的领域,可暂称之为“文学的绘画”。前者在近代西洋画中最多,后者则古来大多数的中国画皆是其例。现在可分别检点一下:

丰子恺作品

先就西洋画看,与文学全无关系的纯粹的绘画,在近代非常流行。极端的例,首推十馀年前兴起的所谓“立体派”(Cubists),“构图派”(Compositionists)等作品,那种画里只有几何形体的组织,或无名的线条与色彩的构成,全然不见物体的形状。这真可谓“绝对的绘画”了。然而他们的活动不广,寿命也不长,暂时在欧洲出现,现在已将绝灭了。除此以外,最接近纯粹绘画的,要算图案画。然而圆案的取材也得稍加选择,坟墓上的图案不好用到住宅上去,便是稍稍顾及题材的意义了。再除了这两种以外,正式的西洋画中,最近于纯粹绘画的,要算“印象派”(Im-pressionists)的绘画。“印象派”者,只描眼睛所感受的瞬间的印象,字面上已表示出其画的纯粹了。他们主张描画必须看着了实物而写生,专用形状色彩来描表造形的美。至于题材,则不甚选择,风景也好,静物也好。这派的大画家Monet曾经为同一的稻草堆连作了十五幅写生画,但取其朝夕晦明的光线色彩的不同,题材重复至十五次也不妨。西洋的风景画与静物画,是从这时候开始流行的。裸体画也在这时候成为独立的作品,而盛行于全世界。裸女原是西洋画的基本练习的题材,相当于中国画中的石。然比石更为注重形式。石的画上还有题诗,裸女的画只有人体,甚至人体的一部分。例如只胸部腹部而没有头,或只描背部臀部而没有手足的,在西洋画上称为torso,也是可以独立的一种绘画。这是专重形状,色彩光线,笔法的造形美术,其实与前述的立体派绘画或图案画很相近了。此风到现在还流行,入展览会,但觉满目如肉,好像走进了屠场或浴室。同样的题材千遍万遍地反复描写,而皆能成为独立的新作品,可知其为专重造形而不讲题材意义的绘画。其次的后期印象派,在画法上显著地革新,不务光线色彩的写实,而用东洋画风的奔放活泼的线条,使自然变成畸形。如本书中《文学的写生》一文中所说,这种绘画仿东洋画风,在自然观照的态度上对文学有缘。但这是关于创作心理上的话。在表现上,后期印象派的绘画也是注重技法而不讲题材的。故Cezanne的杰作中有不少是仅写几只苹果,几个罐头,几块布片的静物画。Gogh的杰作中,“向日葵”的题材反复了不知几次;而且意义错误的题材也有:例如他的杰作的自画像中,有一幅所描的自己正在作这自画像时的姿态。他是左手持调色板,右手执画笔,坐在画架前面望着了对方的大镜子里的反映的现象而写生的。但镜子里反映的现象,左右与实例相反。他的画上也便左右相反,变成右手持调色板而左手执笔的错误状态。各种传记上并没有说及Gogh有左手执笔的习惯,故知这是镜中的反映的姿态。仅看这幅画的形状,色彩,笔法,固然是深造的技术;但一想它的题材的意义,总觉得错误;然而这错误不能妨害它的杰作的地位。如美术史家所说,“西洋画到了印象派而走入纯正绘画之途”,纯正绘画是注重造形美而不讲意义美的。但在印象派以前,西洋绘画也曾与文学结缘:希腊时代的绘画不传,但看其留传的雕刻,都以神话中的人物为题材,则当时的绘画与神话的关系也可想而知。文艺复兴的绘画,皆以《圣书》中的事迹为题材,如LeonardoDaVinci的“最后的晚餐”,Michaelangelo最后的审判”,BaphaeloMadonna”,是最显著的例自此至十八世纪之间的绘画,仿佛都是《圣书》的插画。到了十九世纪,也有牛津会(OxfordCircle)的一班画家盛倡以空想的浪漫的恋爱故事为题材的绘画,风行一时,他们的团体名曰“拉费尔前派”(Pre Raphaelists),直到自然主义(印象派)时代而熄灭。这是因为牛津会的首领画家是有名的诗人Rossetti。故“拉费尔前派”的作品,为西洋画中文学与绘画关系最密切的例。但这等都是远在过去的艺术。近代的西洋画,大都倾向于“纯粹的绘画”。

丰子恺作品

再就中国画看,画石,画竹,是绘画本领内的艺术,可说是造形美的独立的表现。但中国的画石,画竹,也不能说与文学全无关系,石与竹的画上都题诗,以赞美石的灵秀,竹的清节。则题材的取石与竹,也不无含有意义的美。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称为“四君子”。可知这种自然美的描写,虽是专讲笔墨的造形美术,但在其取材上也含着文学的分子,不过分量稀少而已。石与四君子,似属中国画的基本练习。除了这种基本练习而外,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最通俗的画,例如岁寒三友图(松竹梅),富贵图(牡丹),三星图(福禄寿),天官图,八骏图,八仙图都是意义与技术并重的绘画。山水似属纯属自然风景的描写,但中国的山水画也常与文学相关连。例如兰亭修禊图,归去来图,好像在那里为王羲之、陶渊明的文章作插图。最古的中国画,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也是张华的文章的插图。宋朝有画院,以画取士,指定一句诗句为画题,令天下的画家为这诗句作画。例如题曰“深山埋古寺”,其当选的杰作,描的是一个和尚在山涧中挑水,以挑水暗示埋没在深山里的古寺。又如题曰“踏花归去马蹄香”,则描的是一双蝴蝶傍马蹄而飞,以蝴蝶的追随暗示马蹄的曾经踏花而留着香气。这种画完全以诗句为主而画为宾,画全靠有诗句为题而增色,与前述的那种小画相类似,不过形式大了些。故中国古代的画家,大都是文人、士大夫。其画称为“文人画”。中国绘画与文学的关系之深,于此可见。所以前文说,大多数的中国画皆是“文学的绘画”的例。

丰子恺作品

在美术的专家,对于技术有深造的人,大概喜看“纯粹的绘画”,但在普通人,所谓amateur或美术爱好者(dilettante),即对于诸般艺术皆有兴味而皆不深造的人,看“文学的绘画”较有兴味。在一切艺术中,文学是最易大众化的艺术。因为文学所用的表现工具是言语,言语是人人天天用惯的东西,无须另行从头学习,入门的初步是现成的。绘画与音乐都没有这么便当。要能描一个正确的形,至少须经一番写生的练习;要能唱一个乐曲,起码须学会五线谱。写生与五线谱,不是像言语一般的日常用具,学的人往往因为一曝十寒而难于成就。因此世间爱好音乐绘画者较少而爱好文学者较多。纯粹由音表现的“纯音乐”(PuremusicAbslutemusic),能懂的人很少;在音乐中混入文词的“歌曲”,能懂的人就较多。同理,纯粹由形状,色彩表现的所谓“纯粹的绘画”,能懂的人也很少;而在形状色彩中混入文学的意味的所谓“文学的绘画”,能懂的人也较多。故为大众艺术计,在艺术中羼入文学的加味,亦是利于普遍的一种方法。我之所以不能忘怀于那种小画,也是为了自己是amateurdilettante的原故

丰子恺作品

现代的大众艺术,为欲“强化”宣传的效果,力求“纯化”艺术的形式。故各国都在那里盛行黑白对比强烈的木版画。又因机械发达,印刷术昌明,绘画亦“大量生产化”,不重画家手腕底下的唯一的原作,而有卷筒机上所产生的百万的复制品了。前面所述的那种小画,题材虽有一部分是过去社会里的流行物,但其画的方式,在用黑白两色与作印刷品这两点上,与“纯化”与“大量生产化”的现代绘画相符,也可为大众艺术提倡的一种参考。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作,曾载《文学》,今改作。

本文原载丰子恺:《绘画与文学》,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

丰子恺作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山水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