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又福作品
中土为古文明之国,一切文化,均独自萌芽,独自滋长,与域外无相关系。稍后,以文化、武力、商业、交通、进展等诸原因,渐渐发生域外与中土交互之事实。换言之,文化、武力、商业、交通等愈进展,交互之事实,亦愈综错,而文化学术之互相影响变化,亦愈甚;此为人群进化上之自然现象。绘画为人类文化之一部,其进展,亦自不能离开自然现象之例。兹为域外绘画与中土绘画交互上便于研究起见,将域外绘画流入中土之时期及影响变化等,作一概略。
牟成作品
夏禹治洪水,分九州,铸九鼎,《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备,使民知神奸。”有人颇以此为域外绘画最先流入中土之证。然考夏代版图,仅为九州之地,所谓远方者,顾无名称地域之可考,以意度之,总不外九州不远之边垂,则仍属中土范围,未可以较扩大之域外相看待也。
贾又福作品
又《拾遗记》云:“周灵王时,有韩房者,自渠胥国来,身长一丈,垂发至膝,以丹砂画左右手,如日月盈缺之势,可照耀百余步。”按《拾遗记》为符秦方士王嘉所撰,其言多荒诞,为《齐谐》志怪一例;证之史传皆不合。而韩房之名,既未见于中土谈画之书;记载之事实,亦全近神话。所云日月盈缺之势,亦不过一种极简单之形象,不能谓为较完成之绘画。
如据此以为域外绘画之流入中土,殆始于周季,自是不妥。
牟成作品
域外绘画之流入中土,比较近于事实者,厥为秦始皇时骞霄国画人烈裔来朝一事。故予以秦代烈裔来朝,为域外绘画流入中土之第一期。次为后汉佛教绘画之流入中土为第二期。再次为明代天主教士欧西绘画之流入中土为第三期。末为近时之欧西绘画之流入中土为第四期。在事实上较显著者,自然须从第二期起,即依次简述于下:
(甲)第一时期
相传始皇元年(一说二年),骞霄国画人烈裔来朝,能口含丹墨,喷壁而成鬼魅诡怪群物之象;善画鸾凤,轩轩然,惟恐飞去。《拾遗记》亦载其事。谓“烈裔,骞霄国人,善画来献”。按秦始皇一统天下,版图远扩于中土之西南。并因当时商业之进展,所谓西南夷者,无不与中土通商往来。并由中土西南商人,大开西域之交通。《汉书·五行志》载“有巨人十二,皆夷服,见于临洮,故始皇销兵器,铸而象之”。按临洮,即今甘肃岷县之地,足为当时西域人来中土之证。亦即为秦与西域交通之实据。以此推论,西域画士之往来中土边境,及中土内地者,在事实上,自属十分可能。老友郑午昌亦以秦代烈裔为域外绘画流入中土之始,颇有同感。但烈裔住中土久暂不可考,其艺术虽足称道,与中土绘画上,有若何影响?顾无痕迹可寻耳。
贾又福作品
(乙)第二时期
汉高祖得天下后,至武帝,好大喜功,北征匈奴,远通西域,虽如波斯之文明,亦渐渐播及中土。并刻意欲从滇、蜀通印度,不久即由合浦渡海而达印度。换言之,即当时中土文化已渐渐开始接受西域、印度文化之东来。在绘画技术上,虽尚未受直接之影响,然以画材论,如天马蒲桃镜之镂纹等,是取材于大宛所献之天马蒲桃,已现显著之变化。
原佛教之传来中土,相传始自后汉明帝。实则前汉武帝之远通西域时,已开始东移。
牟成作品
《魏书·释老志》云: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魏书·释老志》又云:
复若丘山司马迁,区别异同,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之义。刘歆著《七略》,班固志《艺文》,释氏之学,所未曾纪。案武帝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也。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
贾又福作品
《魏书·释老志》又云:
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了也。
此则实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之始。惟至后汉明帝,遣蔡愔至天竺迎佛后,为域外绘画之来中土最明了最有影响于中土绘画而可考查者。
晋袁宏《后汉记》云:
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
牟成作品
《后汉书·西域传》云: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召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信其道者。《佛祖统纪》云:
帝梦金人,丈六顶佩日光,飞行殿庭,且问群臣,莫能对。太史傅毅进曰:“臣闻周昭之时,西方有圣人出,其名曰佛。”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十八人,使西域,访求佛道。
贾又福作品
《佛祖统纪》又云:
蔡愔等于中天竺大月氏国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达洛阳。
案蔡氏于明帝永平初遣赴月氏,至永平十一年(一说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
牟成作品
《魏书·释老志》云:
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
《魏书·释老志》又云:
明帝并命画工图佛,置清凉台显节陵上。
为中土有佛教画之始,亦即为吾国画人作佛画之始。而僧人迦叶摩腾等,亦曾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图于保福院。惟汉代画家,尚无能作佛画称者,是殆佛画初入中土,不为中土人士所习耳。
贾又福作品
佛教自汉流传中土以来,历三国、两晋,上而君主,下而士庶,崇信者,代有其人。并自魏朱士行,始为沙门,西行求法后,继起者,有竺法护、法显等数十人。挟西域同归之高僧,则有佛驮拔陀罗等,皆为中土人士所崇敬。于是造佛建寺,渐由洛阳及于大江南北。而所谓庄严妙相者,更不能不尽量挥发佛画,以为宣传佛教之方便。其时西域及印度僧人,受中土欢迎,陆续由海陆路来中土宣教者,又各挟其佛画以俱来。中土画家,应时势之要求,多取为范本而传写之,因此佛画乃盛行中土。三国时有天竺僧人康僧会者,远游于吴,得吴主孙权之信仰,为立建初寺于建业。吴人曹不兴,得康僧会所挟佛画之影响,为中土佛画家之祖。
牟成作品
至晋武帝时,所谓寺庙图像,已崇京邑,画家对于佛画,自易获得范本,进为精妙之研求。原来中土汉代绘画,尚多简略,技术方法等,似尚不及印度佛画之精进?至晋卫协出,始就佛画而陶熔之,渐趋细密,其艺术手段,尤足左右一时之风习。至东晋时,佛画尤为发挥,顾恺之即为当时特出之大作手。相传东晋兴宁中,始建瓦官寺,僧家设会,以请朝贤鸣刹注疏,时士大夫无过十万钱者。既而顾恺之打刹,注百万。恺之素贫,众以为夸诳。后寺僧请勾疏,恺之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月余,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不三日,而观者所施,可得百万钱。”乃开户,光彩陆离,施者填咽,俄而果得百万。于此可见当时之佛画,得中土天才画士精心运用之努力,与中士绘画之陶熔,大得精妙之进步。中土佛教,自魏、晋以至南北朝,如野火燎原,其隆盛,诚不可以言语形容,佛寺之建筑,亦不可以数计。读唐人杜牧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诗,即可知其一二。甚至于中土之一切学术思想,无不以佛教为中心。佛教绘画,亦自然因佛教之盛隆,而达其极致。当时西方僧侣,如天竺之康僧铠,佛图澄,龟兹之罗什三藏,皆以佛画为宏道之第一方便。且西僧中,如迦佛陀、摩罗提、吉底俱等,皆善佛画,来化中土。中印度之新壁画,即于此时传入,张僧繇,更直接得其手法,略加以变化,成中土之新佛画。曾在建康一乘寺,作门画,近望人物宛然,远望眼晕如有凹凸,故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所谓远望眼晕如有凹凸,大概为中土所不常用之阴影法,略与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之壁画,出于同一手法者。
贾又福作品
中土绘画,至六朝时,全以佛画为中心,凡能作画者,即能作佛画。然中印度阴影法之新佛画,除张僧繇外,继起者,殊少有人。至唐时,仅有尉迟乙僧,曾在慈恩寺塔前,作《观音像》,于凹凸之花面中,现有千手千眼之大慈悲菩萨,为能阴影法而技术精妙。按尉迟乙僧,西域于阗国人,善佛画。为于阗王所荐而来中土。然当时佛画家,如阎立本兄弟,及吴道玄等,均直承顾恺之诸人而下,极尽中、印陶熔之变化,呈佛画上之新贡献。而于中印式阴影一法,则无所影响。盖因中土绘画,极重线条骨法,与气韵之描写;谢赫六法,即以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为绘画上最高之基件,绝不在阴阳形体上之显现。故中印式之佛画,虽自张僧繇得其影响,至唐尉迟乙僧再表现于中土,均因不合中土民族之性格而无形淘汰之。
牟成作品
有唐以后,佛教以禅宗兴盛,主直指顿悟,不重形式,佛画因之渐衰,其影响于中土绘画者,亦由微弱而断绝。
(丙)第三时期
中土与欧洲之交通,虽开始于元代,然自元人武力衰微以后,并因欧、亚大陆交通之不便,以致中断。至西历十四五世纪间,欧、亚两洲,各亟谋彼此之交通;在中土,则有明永乐至宣德时,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在西方则有地亚士(BartholomewDiaz)发现好望角等。至西历一五一四年,葡萄牙人阿尔发耳(JorgeAlvares)至广东之三洲岛后,荷兰、西班牙、英、法诸国,俱相继而至澳门广州等处。并渐渐沿漳、泉、宁波而达北京。西方天主教徒,亦随之而来中土,亦即为西方绘画之随来中土。
贾又福作品
明季天主教徒,时由海道来中土之广东,福建诸沿海地传教,然多不为中土官民所信仰,无甚成绩。至一五七九年,耶稣会教士罗明坚(MichaelRuggseri)至广州。一五八O年,利玛窦继来金陵,建天主教堂,天主教始植其基础于中土。后并至北京,于是中土人士之信天主教者,亦渐增多。当时中土学者,如徐光启等,即为笃信天主教义而受洗礼者。利氏,住中土甚久,通华文华语,东来时,挟有欧西之图画,及雕版图像书籍器物等甚多,西洋之历算格致哲理等诸科学,亦由利氏之传教而传入中土,明万历二十八年,西历一六0O年。利氏上神宗表文有云:
牟成作品
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即圣母像)。《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二架,《万国图志》一册,雅琴一张,奉献于御前。物虽不腆,然从西极贡来,差足异耳。
利氏所献之《天主像》、《天主母像》,当然为其东来时,挟带图像中之一部。张绍闻《无声诗史》云:“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俨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家,无由措手。”张氏所谓《天主像》,即《圣母像》也。当时顾起元既曾见利氏其人,并见利氏所携之圣母像。顾起元《客座赘语》云:
贾又福作品
利玛窦,西洋欧罗巴国人也。面皙白,虬须深目,而睛黄如猫。通中国语,来南京,居正阳门西营中。自言其国以崇奉天主教为道,天主者,制匠天地万物者也。所画《天主》,乃一小儿,一妇人抱之,曰天母。画以铜板为帧,而涂五彩于上,其貌如生,身与臂手,俨然隐起帧上,脸之凹凸处正视与生人不殊。人问画何以致此?答曰:“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凡人之面,正面迎阳,则皆明而白;若侧立,则向明一边者白;其不向明一边者,眼耳鼻口凹处,皆有暗相。吾国之写像者,解此法用之,故能使画像与生人亡异也。
牟成作品
顾氏所记,较《无声诗史》为详。且记述利氏谈西洋画用光学以显明暗之理,是则西洋画理,亦由利氏而开始萌芽于中土。继利氏而来中土者,有利氏之徒罗儒望(JoaodaRocha),德国耶稣会教士汤若望(JoannesAdam),均挟来相当之画像器物,并有由邮寄而来中土者。崇祯二十二年间,汤若望曾进呈《天主降凡一生事迹像》。黄伯禄《正教奉褒》记其事云: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先是有葩槐国(Bavaria)君玛西理(Maximil-ianus)饬工用细致羊鞟,装成册页一帙,彩绘《天主降凡一生事迹》各图,又用蜡质装成三王来朝天主圣像一座,外施彩色,俱邮寄中华,托汤若望转赠明帝。若望将图中圣迹,释以华文,工楷誊缮。至是,若望恭赍趋朝进呈。
贾又福作品
盖当时西洋教士,深知中土人士之爱好绘画,故以此为宣传之具。与汉、魏、南北朝时之西域及印度僧人,携来佛画,以为佛教宣传之工具者,全为一辙。一六一五年,利玛窦所著拉丁文《中土布教记》(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apud Sinas),一六二九年毕方济(P.Franciscus Samdiaso)所著之《画答》,皆言及西洋画,西洋雕版图画,为中土传教之辅助而收大效之事,盖可想见。中土人士,亦因西洋教士携来之绘画,应用阴阳明暗之法,俨然若生,为中土所未见,而生爱好。并因喜新之心,中土画家,亦渐渐受其影响。然明季传入中土之西画,大率为《天主像》《圣母像》,及《天主一生事迹》等,纯系写像人物画。故中土最先受西画影响,而采用西法者,厥为写真派。此派之开始者,为明末闽莆田人曾鲸。鲸,字波臣,流寓金陵,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睛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若轩冕之英,岩壑之俊,闺房之秀,方外之踪,一经传写,妍媸惟肖。然每图一像,烘染至数十层,必穷匠心而后止。陈师曾谓“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其法重墨骨而后傅彩,加以晕染,其受西画之影响可知”。盖波臣流寓金陵,正在利氏传教金陵之时,定与徐光启、顾起元等,同目睹利氏悬在金陵教堂中之《天主》《圣母》诸像,所谓烘染至十数层者,即为参用西洋画法之明证,非曾氏以前之写真家所知也。日人大村西崖云:万历十年,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明,工欧西绘画,能写耶稣、圣母像,曾波臣乃折衷其法,而作肖像,所谓江南派之写照也。传波臣之学者殊众,有谢彬、郭巩、徐易、刘祥生、张琦、沈韵、沈纪诸人,均有声誉。徐瑶圃写真,不独神肖,至笔墨烘染之迹,亦与之俱化,为沈韵入室高弟。
牟成作品
清初,主事钦天监者,多西洋教士,彼辈通欧西之科学艺术,每于无形中,与以西画入中土有力之帮助。中土人士,亦于潜移默化中,濡染其影响。例如钦天监五官正焦秉贞,以西画远近诸法,而成中西折中之新派,是以中画而参以西法者。张浦山《画征录》云:焦秉贞,济宁人,钦天监五官正。工人物,其位置,自远而近,由大及小,不爽丝毫,盖西洋法也。清圣祖并谓“秉贞素按七政之躔度,五形之远近,所以危峰叠嶂,中分咫尺于万里”。按焦氏,在康熙二十一年间入直内廷,工山水界画,深明测算之学,悟会有得,取欧西绘画之方法,变通而成之耳。焦氏之后,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旻等,均以折中新派见称于世。
贾又福作品
又张恕,字近仁,工泰西画法,自近及远,由大及小,皆准法则。崔错,工人物仕女,学焦秉贞法,传染净丽,风情婉约,均属焦氏一派。
明季西画之传入中土,为数殊夥。然东来之诸教士中,兼通绘事,供奉画院,从事内庭绘事者,尚属无人。至清初康熙末年,始有意大利教士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等,供奉画院。按郎氏,康熙五十四年至北京,工欧西绘画,后兼习中土绘画,因参酌中西画法,别立中西折中之新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擅长,住中土甚久。人谓郎氏所绘之花卉等,具生动之姿,非若彼中庸手,詹詹于绳尺者比。画马尤工,掩仰俯侧,姿态各异,阴阳明暗,尽形体之能事。艾氏亦工欧西绘画,参以中法,工翎毛。《石渠宝笈》载其画迹者凡九。其他如潘廷璋(Giusephepanyi)、安德义(TeanDamascene)均长中西新体,与郎、艾诸氏,奉清高宗之命,画《平准噶尔部凯旋图》,纯为以西法为本,而参以中法者。
牟成作品
西画法自明末已渐兴盛,至郎氏时代,实为最高潮。一因当时西洋教士之来中土者日多。二为因喜新,而造成时新之潮流。三为郎氏诸人之技艺,非通常画史所能希及。实与中土绘画之一大波动。
贾又福作品
此外,尚有纯以西法写真者,莽鹄立为此派之代表。《画征录》云:“莽鹄立,字卓然,满洲人,工写真。其法本于西洋,不先墨骨,纯以渲染皴擦而成,神形酷肖,见者,无不指是所识某也。”传其法者,有诸暨人金介,又丁允泰及其女瑜,《画征录》谓其一遵西洋烘染之法,亦属此派。
总之,西洋画,自明万历初年,至高宗乾隆末,凡两百年,其势力殊盛强:宫廷之间,尤为活动。渐渐由写真而至山水花卉,以及于《西清研谱》等器物图谱,均受其风化。惟民间画家,受其影响者较少。自乾隆末年开始严厉之禁教后,西洋绘画,在中土之势力与影响,均骤然中绝。其原由固甚复杂,然西洋绘画,终不甚合中土皇帝人士之目光,实为一总因。虽当时王致诚、郎世宁等之供奉内廷,颇思以西画之风趣,及明暗远近诸端,输之中土;于是写真花卉等,一遵西法。然色彩之渲染,浓淡之配合,阴影之投射,终不为皇帝所欣赏,因强师西土画家,而习中土画法。王致诚曾驰函巴黎而言其事云:
牟成作品
是余抛弃平生所学,而另为新体,以曲阿皇上之意旨矣。然吾等所绘之画,皆出自皇帝之命。当其初,吾辈亦尝依吾国画体,本正确之理法而绘之矣;乃呈阅时,不如意,辄命退还修改,至其修改之当否,非吾等所敢言,惟有屈从其意旨而已(见戴岳所译之《中国美术》。福开森《中国画史》)。
福开森《中国画史》又云:
王致诚初入北京,以画受知于高宗,于郎世宁为后进。高宗不喜其油画,因命工部转谕曰:“王致诚作画虽佳,而毫无神韵,应令其改学水彩,必可远胜于今。若写真时,可令其仍用油画。”
由此,可见西洋画家供奉内廷而受束缚拘执之苦矣。当时中土画家,亦每讥评贬斥,殊少赞许之评论。吴渔山云:“我之画,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即款识,我之题上,彼之识下。用笔亦不相同,往往如是。未能殚述。”邹一桂亦云:“西洋画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对于西教士及焦秉贞之折中新派,亦多致不满。张浦山云:“焦氏,得利玛窦西洋画法之意而变通之,然非雅赏,为好古家所不取。”此盖为东西民族性格之不同,与文化基础之各异,有以致之耳。惟至清代末年之康有为氏,对于郎氏之折中新派,备致推崇。谓“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见《万木草堂藏画目》)。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体为绘画正宗,是全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于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
贾又福作品
(丁)第四时期
中土自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后,致成五口通商。随后即继以八国联军,使中土沿海各门户,洞然开启。因之西洋之文化学术等,亦渐由五口等地为根据,侵入中土内地。中土人士之有识者,亦以国势衰弱,非维新中土之学术思想等,不足以自强。致酿成戊戌政变,废科举,兴学校,派遣中土青年,留学东西洋诸举。西洋耶稣天主诸教士,亦以通商故,重来中土,布教于中土内地。《天主像》及雕版图像等之欧西绘画,亦随西教士重来中土。然当时中土人士,对于此等绘画,一因已属惯见,大不似明末清初新来时之惊奇骇异。二因《天主像》等古典派之作品,离纯粹之艺术基点尚远,不足以厌足中土画家之追求。三因明末清初时,中西折中之新派,终不为中土人士所欣赏,致被公认为品格不高之匠品。故西画,虽自道光末年,重来中土,直至光绪末年止,其影响于中土之绘画者,实属有限。在江南仅有吴石仙等几人而已。吴氏,金陵人,光绪末年间,侨寓上海。喜参用西法,作烟雨秋山诸景。黄宾虹氏曾评之云:“金陵吴石仙,以字行。初画山水,略仿蓝田叔,喜作秋山白云红叶。继参西法,用水渍纸,不令其干,以施笔墨,独夸秘法,凄迷似云间派而笔力道劲之气泯焉。”自光、宣后,至民国初年,西画在中土之势力,始渐渐高涨。其原因,一为欧西绘画,近三五十年,极力挥发线条与色彩之单纯美等,大倾向于东方唯心之趣味。二为维新潮流之激动,非外来之新学术,似无研究之价值。三为中土绘画,经三四千年历代天才者与学者之研究,其挥发已至最高点,不易开辟远大之新前程,殊有迎受外来新要素之必要。四为欧西绘画,其用具与表现方法等,有特殊点,另为一道,而有试验之意义。缘此中土青年,有直接彻底追求欧西绘画之倾向。当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竭力迎受欧西学术,已为迎受欧西学术之先进国。故在光绪三十年间,即有李叔同先生息(叔同先生,为予幼年业师,初名岸,长文学书法,攻欧西音乐绘画,与曼殊和尚等,同为南社诸子。民国六年间,剃度于杭州,法名演音,号弘一,现云游闽省),东渡日本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研习西画。至宣统初年,即返中土。为中土赴域外专习西画之第一人。亦为赴域外研习西画最先返中土之一人。次为陈抱一,约在宣统末赴日本,至民国四年春,回中土,亦算较早。至民国初年,始有李超士、王静远、吴法鼎等直接赴法之巴黎,专习西画。超士,民国七年返中土,静远较迟。此后,直接赴欧,学习西画者,日渐增多,以致英、美、意、法诸国,无不有人,可谓盛矣!至中土研究西画之学术机关,以三十年前之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又改为东南大学。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改为中央大学),为最早。该校开办在清光绪二十八年,简派李梅庵(名瑞清,号清道人)为监督(即今校长)。道人固笃学君子,尤长于书法绘画,一志提倡艺术教育;且以既废科举而兴学校,则直接需要之艺术师资,为数甚夥。与其输耗巨大经费,派遣多数学生出洋留学,不如添办艺术专科,延聘少数外国学者,来华教授之为经济与简便。但当时该校学制,仅规定开设文学、数理、史地、农博、理化等科。而艺术不与焉。道人乃谘询校中之诸外国教授,汇集东西各国师范教育设科之成例,拟订艺术专科之办法,条陈学部,奏准添设。乃于光绪三十二年,实行创办此科,连开两班,约造就师资五六十人。所聘西画及中画教授,为日人盐见竞、亘理宽之助及萧厔泉(名俊贤,别号天和逸人)等。如凌直支、文渊、吕凤子浚以及姜敬庐先生辈,皆该校毕业生也。查该科办法,约略与东京高等师范之艺术科相仿。当是时,公家财力,尚称宽裕,物价又低,故设备颇善。关于艺术之中外图书,及石膏模型,油画材料,用器画标本仪器等,皆从东西洋直接采办(此等艺教用品,当时国内,尚乏买卖之处。
牟成作品
上海,仅有别发洋行一家,备有少数油画颜料,供给少数西人购用)。虽惜于辛亥革命时,大好文物,皆毁于兵燹;然此辈艺术人才,多分布服务于苏、皖、赣、浙、湘、粤、川、晋,及北京等各中学师范等校,此为欧西画法,直接由国人率先推行于新艺术教育上之嚆矢也。同时北方之保定优级师范,亦援例开办艺术科一班,造就若干人,又同时上海徐家汇土山湾教会内,亦有若干人练习油画,且自制油画颜料。惟所画,均为宗教性质之题材;指导者,为法国教士;学习者,则为中土信徒;此点,当亦有多少影响于当时之社会。然在此等人才未造成之前,各省师范学校之规模较大者,即普通科之西画教师,亦多聘日人任之。例如光、宣间之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图画教师,初为日人吉加江宗二。至宣统三年,以中土既有相当师资,自可收回教育职权,遂辞退客乡,而改聘姜敬庐先生继任。至民国元年秋,该校长经颐渊先生亨颐,以浙省各中学艺教师资缺乏,特设艺术专科一班,聘李叔同先生主其事。其组织及教学,亦仿行东京高师艺术科之大略;设备及教室等,亦极完善;高年级,均以半身真人体,为西画之基本练习。即所谓人体模特儿者,已见用于中土矣。民国七年间,在上海创办艺术专科师范之吴梦菲等,即在该科毕业者。斯时上海方面,尚无研究西画之较好团体与学校,兹录汪亚尘四十自述中云:
贾又福作品
高小毕业后,十四岁那年的春天(民国前三年),同我的父亲,到上海来游玩,遇着甬人乌始光和陈汉甫。汉甫深知书画,一见我,便很鼓励我学习绘画。那时,小花园文明雅集茶馆内,有一个书画研究会,由汉甫介绍做会员,每晚同汉甫到文明雅集看许多上海画家,当场挥毫。一位矮胖的蒲作英,常到书画会作画。那时吴昌硕一幅四尺整张,不过卖十几块钱。倪墨耕、黄山寿诸画家,常常合作。我自入文明雅集以后,每夜必到,差不多就是我研究中国画的场所;同时就是自己练习。······武昌革命起义,杭州也光复了,我再随父亲来上海,复访乌始光。那时候,乌始光在一个布景画传习所里学画;主办人是周湘。画的是照相背景;学的是水彩画;水彩画,专画些中西合壁的题材。那时候,上海的洋画,简直没有,幼稚的可怜。一般想学洋画者,专在北京路旧书摊上觅杂志上的颜色画;不管是图案画,广告画,只要看见,就买回来,照了模仿。因为没有真正的洋画,也找不着学习的场所。我们几个朋友,就杜造范本,还去骗人。我由国画而改习洋画的动机,便在于此。当时在上海有伊文思与普鲁华两家洋书店,有西洋画印刷品经售;将那种印刷品买回来,临摹临摹,便充作至上的西洋画。现在想起,着实可笑!
牟成作品
民国二年春季起,我每天到乌始光家里补习英文,晚间在四川路青年会夜馆念书。这一年冬月,有一天早晨,在始光家里,遇见了刘季芳(就是现在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季芳和始光,都是周湘背景传习所的画友。从那天起,还合了丁悚、夏剑康、杨柳桥等五六人,想筹备一个图画学校。那时候,季芳比我小二岁,始光比我大九岁,始光在上海住得久,普通的英语,很能对付,所以比我们的经验都富些。我会见季芳那一天中午,始光请客,邀季芳与我三个人,便到乍浦路日本人开的西洋料理店-宝亭-午餐,正在进餐,从窗门中望出去,看见对过墙上,有一张召租字条:那幢半中半西式的房子,又紧闭着,知道是出租。餐后,打听房价不贵,就由始光去赁定那间房子,试办学校的起点,也就在那个场所。上海图画美术院,是最初的定名,兼办临摹稿本的图画函授学校。最初,人数寥寥,继续二年间,也不过二十余人。那时候,要在上海社会,树起美术学校的招牌,确难号召。而且有许多连自己都还弄不清,练习造型艺术,从何处入手?可说茫然不知。不过那时图画美术院里几个年轻小伙子,确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主义,耐心干去,这一点,我个人便觉得勇气直冲。
民国四年春。陈抱一,由日本归来,讲给日本人学洋画的方法,须用石膏模型,为练习初步。另外又组织一个研究所,定名叫做东方画会,地点在西门宁康里。起初征集会员,有二十余名,因为每月收纳研究费,石膏模型既少,研究的兴趣,便提不起,学员渐渐减少,办了半年,便收旗鼓。
贾又福作品
据上所述,则中土上海方面之西画,至民国元年(或宣统末年)。始有周湘所办之布景画传习所。至民国二年冬,始有上海图画美术院之创立。至民国四年春,陈抱一由日本回中土后,才产生东方画会,始用石膏模型,为西画基本之练习。其幼稚简略,实非意想所及。大约至民国七八年间,始有上海图画美术院所改名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与吴梦非等所办之艺术专科师范等,较臻完善。稍后,北京亦有中等程度之艺术专修学校之创设;至民国十三年,改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此后,在上海又有上海艺大、新华艺大等之产生:在内地,则有成都、武昌、苏州、广州等各艺专,相继设立;在南京中大师范院,又有艺术组之添设;真是为数不少。然为五年制之正式大学制者,尚属无有。有之,自民国十七年,部派林风眠在杭州所开办之国立杭州艺术院始。又民国十四、十五年间,上海美专、北京艺专,并聘俄国画人普特尔斯基,法国画人克罗多,任西画课程,教授中土青年。至此纯粹之欧西绘画,在中土各地之发生滋长,真是风起云涌,不可一世矣。然自东西各国学习欧西绘画而回中土者;或在中土学习欧西绘画者,大多数只能周旋于欧西某派某系一部之间者,已属不弱。若仅此即谓为有所建树,则予尚抱奢望。凡吾同道及有志青年,希共同努力之耳。
牟成作品
至中土画家,受欧西画风之影响,而成折中新派者。民国初年间,在上海则有洪野等。全以西画为本,而略参中法者。在北平则有郑锦等,略带欧西风味,全为抄自日本者,力量均不强,无特别注意之必要。较有力量而可注意者,则为广东高剑父一派。高氏,于中土绘画,略有根底,留学日本殊久,专努力日人参酌欧西画风所成之新派,稍加中土故有之笔趣;其天才工力,颇有独到处。其作风,与清代郎氏一派,又绝不相同。近时陈树人、何香凝,及高剑父之弟高奇峰等均属之。惜此派每以熟纸熟绢作画,(熟绢作画,始于唐,盛于五代及宋,至元已渐见衰减;明清之世,仅有少数院派及工整作家,尚沿用之。近时东瀛诸画人,则仍袭吾国唐宋人旧法,以熟绢为中心画材。盖熟绢熟纸,光滑不沁水,易于落笔落墨,尤宜于工描细写,第不能尽量发挥笔情墨趣耳)并喜渲染背景,使全幅无空白,于笔墨格趣诸端,似未能发挥中土绘画之特长耳。
贾又福作品
原来无论何种艺术,有其特殊价值者,均可并存于人间。只需依各民族之性格,各个人之情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择而取之可耳。英人秉雍氏(Laurence Binyon)谓:
东方绘画,最初形为宗教美术,与古意大利之壁画同宗。其后渐形发达,致入于自然主义一途;然宗教唯心主义之气味,固时弥漫于其间也。西洋近代之画学,使无文艺复兴以后之科学观念参入其中,而仍循中古时代美术之古辙,以蝉嫣递展,其终极,将与东方画同其致耳。
牟成作品
原来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秉雍氏之言,固为叙述东西绘画异点之所在,实为赞喜双方各有终极之好果,供献于吾人之眼前,而不同其致耳。若徒眩中西折中以为新奇;或西方之倾向东方,东方之倾向西方,以为荣幸;均足以损害两方之特点与艺术之本意,未识现时研究此问题者以为然否?
此后之世界交通日见便利,东西学术之互相混合融化诚不可以意想推测;只可待诸异日之自然变化耳。
本文原载艺术运动社编:《亚波罗》第16期,1936年5月,又收入潘天寿:《中国绘画史》附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贾又福作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先生陪同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团成员观看《雪域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