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业:论画史(11)

文摘   2024-12-10 16:00   北京  

牟成作品

又案:传世的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故宫旧藏乾隆所认为“假”的一本),至少可认为代表子久画格的一个典型作品(是否真迹和确为《富春山居图》否,还有问题)。我们用《辍耕录》所载子久《写山水诀》来对照,可以证明此卷的画法,确是子久正格。《写山水诀》说:“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石着色要重。”“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这些话中,除画石“须方多圆少”一语,与《富春山居图》不完全相合外(但与其它子久画有相合的),其它的话,大致相符,可见所谓《富春山居图》卷确能代表子久画格。此图明、清人的仿本极多,从沈石田到王麓台等人都曾摹仿,但或作水墨,或作浅绛,记录也不一致,是可疑之处。总之:无论如何,明、清人(特别是晚明以后人)所仿的子久画法多近此卷。其另外一卷(也是故宫旧藏乾隆所认为“真”的),近明代吴门派画格,其基本画法,与上图相同,作为子久画近真的摹本之一看,也无不可。此外如《秋山无尽图》卷等画和《董册》中子久各幅,也都大体能代表子久的画格。子久的正常画法,是比较清楚的。

牟成作品

又案:较早记载子久画法,除子久自著《写山水诀》和上面已举的材料外,还有其他记载,参考画迹,约略说来,子久的正常画格是干笔淡墨的“积墨法”,直树、圆山、披麻皴、擦多染少,山下小石多,上部峰峦重叠,山顶多矾石,山涧多平坡,横点小树,山峰下部以横点衬托云烟,布景着实平淡,设色多用浅绛,青绿、水墨较少。明代人说子久的主要画格略分两种:一种笔势雄伟,山头多岩石,着浅绛色;一种皴纹极少,笔意简远,多作水墨。但子久也有特殊的画格,记载上说他曾学马、夏的画法(有作所谓“马牙皴”的“横竖倒插”、“石壁嶙峋”、“刚劲老苍”,近于马远)。高濂《燕闲清赏笺》说:“元之黄大痴,岂非夏、李源流。”夏指夏珪,李似指李唐。则子久源流亦出李唐、马、夏,必有变格,所以《画诀》说画石“方多圆少”。他或画高峰绝壁,钩而少皴;或仿荆、关“体格俱方”。通常子久画皆远源出传世所谓“董、巨”,近源出赵、高,其师法李唐、马、夏等人的画,即仿本亦不多见。传世子久《雪山图》一幅(陈列于故宫保和殿),即不甚类常格,虽未必是真迹,其画格当出子久。因此种画法,蓝田叔曾仿之。上海博物馆藏蓝氏仿子久雪景山水,皴点绝佳,稍类子久此图。此外传世子久《天池石壁图》及《董册》中《峭峰》一幅,也是很特殊的。子久也有仿荆、关、马、夏等的画,在《写山水诀》中也可看出。子久仿宋法的画,如:“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着笔,好用颜色,易入眼。”可见子久也学李、郭画法(记载上说他也作卷云皴),喜欢用绢,如无《写山水诀》原始文献作证,这是难以想象的。从前有人说:子久某些画“笔多而墨不设”,甚至“少气韵”-墨韵。还有人说:子久画法不止一门,“无奇不有”,

牟成作品

而后人止仿董、王辈所学的一种。子久青绿山水较少,《写山水诀》中也少提着色法,但据恽南田的记载,子久《秋山图》:“乃用青绿设色,写丛林红叶,翕赧如火,研硃点之,甚奇丽。上起正峰,纯是翠黛,用房山横点积成,白云笼其下,云以粉什澹之,彩翠烂然。”此图近没骨法,即使是真迹,也决非子久正格。子久岂是以青绿着色见长的人?南田这段记载,叙事奇突,颇类小说,恐多不可信处。子久画法种类多,可能也有着青绿重色的画(子久有一般的青绿山水,自无问题,其钩皴较雄健,画树较细),然必非正格可知(明初戴文进等也仿子久,其所仿必近马、夏。吴门沈、文等也仿子久,其所仿必较刻露)。

牟成作品

黄鹤山樵的画变化最多,近代诸大家石涛、石溪、梅瞿山等,都出于他。山樵所画,多为黄山风景,所以他这派可称为“黄山派”。石涛等都是黄山派。山樵用干笔作解索、牛毛、披麻等皴,笔笔见笔,轮廓多如云团,山石形象出于郭熙。他用干墨淡染,渲染少,点苔用渴笔速点,非常松动。树木丛密,山峦复叠,布景多高深远,极像真景。着色用浅绛法,赭石、花青都浓。山上钩苔草,用浓赭罩,所画多是秋山。在四家中,山樵应为第一。

牟成作品

案:先生画学石涛,故重视叔明。王叔明的画主要出于他的外家赵孟頫,他也是浙江人,所画主要为黄鹤山,尝见浙西山水摄影,山峦形象,酷似山樵所画,因知山樵写生功力之深。他的画因为主要是写生的,所以树木、山峦都能自创一格。他的气韵深秀,逼近松雪,用笔劲细而生拙,品格更在松雪之上。用墨往往很干,代表元季画法的典型。布景繁密重叠,得意之笔,常作数层树、山,高远而兼深远。设色是典型的浅绛法。曾见南田仿山樵一画,皴法、苔草都用浓赭罩,山如火烧,着色浓而不俗。山樵画格种类也很多,有近南宋院体的,有近传世所谓“董、巨”的,有近赵孟頫的,也有近高房山的。其本家面貌,则秀润深厚,以淡墨画、浓墨破、干淡墨染、焦墨渴笔点苔为主。他的画法为九龙山人等所学,影响明、清画派很深。石涛、石溪等确从他发源,但有新创造。

牟成作品

又案:平生所见王叔明画较多,以《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葛稚川移居图》三画为最好。《青卞隐居图》主要师法传世所谓“董、巨”,而不失本家面貌,此画置之明前期、中期、末期,都不像,清人更谈不到。其用笔生拙古朴,定是“元画”。有人认为明人仿本,恐怕因为山石下部有些板滞,树干用笔生拙,渴笔点叶草率等缺点,所以不认为真迹。但我们正因这些缺点,定为“元画”,至迟是明初仿本,不能再迟。《夏日山居图》为山樵本家面目,亦有古拙处,至少为近真之作。《葛稚川移居图》,很是工细繁密,近南宋院体,但笔墨气韵完全是元人的,亦有生拙之处,大概是学赵孟顺的,似为真迹(印本缩得太小,未见原本,尚未敢定)。《董册》中数幅多佳作,能代表山樵画法。其它所见山樵画,未敢定其真伪,但尚多能代表王氏画格。故宫保和殿所陈列一幅,用干墨擦染,异常浓厚,也尚能代表“元法”的一体。倪云林题山樵画说:“叔明(云林此语《小蓬莱阁画鉴》是“王侯”,但多数古籍用“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可见山樵在元代诸家中,是长于用笔的。他的用笔有时似篆隶,有时似行草,有力而含蓄,是其长处。然其用墨法,亦非倪、黄可及。倪云林说:“本朝画山水林石,高尚书之气韵闲远,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不群,王叔明之秀雅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余敛衽无间言者,外此则非余所知矣。”读此可知黄、王在云林目光中的地位。云林以“秀雅清新”评王叔明,尚为允妥。

牟成作品

吴仲圭画尚有宋人遗意,实为“董、巨”正传,且有取法马、夏处,其用笔刚劲,用墨湿厚,山峰挺拔,与其它三家不同。从吴画可以窥见宋法门径。云林简淡,变化甚少,画无锡小山水,缺乏大家气象,元四家本是赵、黄、王、吴,云林不在内。以云林列四大家,是不够格的。

牟成作品

案:说吴仲圭山水受南宋人影响较深,是不错的。吴画尤近于夏珪,不过改方为圆,但仍不脱刚劲笔意。我以为传世所谓“董、巨”画格,实到吴仲圭始完成。一般所谓“董、巨”,实主要是吴仲圭的画格。二米虽师“董、巨”,只取其“烟云点滴”一点。南宋人学“董、巨”的,萧照为院体,自不能“平淡天真”。江贯道据传创“泥里拔钉法”,恐怕其真画法也是很峻拔的。赵孟頫发展披麻皴法,然过于细致,也非“董、巨”正宗。高房山主要是学米,不以“董、巨”法为主。黄子久虽说是“董、巨”正宗,然笔胜于墨,简淡有余,厚润不足。王、倪二家,更非“董、巨”正格。只有吴仲圭,虽用笔有过于刚劲处,然墨法极润厚,布景更像“董、巨”,点苔错落有致。仿宋的画几与所谓“董、巨”无异。但吴氏有极简淡的一格,近于沈石田晚年的画法,是从“董、巨”进一步发展出来的画品。吴氏还有干墨擦染的一格,是元画正轨,与宋法完全不同。倪云林确是“逸品”中的“小品”,似乎不能算大家,但倪画在某种意义上,是元画的极轨,列为四大家之一,也有道理。倪氏自己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为人很像米元章,只是画中所谓“逸品”,他们都好求与世俗相异。在米氏时,关同、李成的画格掩盖一时,米氏便鄙视关、李,推重“董、巨”。在倪氏时“董、巨”的画格为士夫所归向,倪氏也标榜“荆、关”,认为“非王蒙辈所能梦见”。不过米氏易方为圆,倪氏易圆为方。米、倪易地则皆然。“董、巨”,“荆、关”究竟如何,他们是不求甚解的。倪氏画格的特点,是用笔秀拙,用墨干润,布景一开一合,多作平远。枯树数株,坡石一丛,茅亭远岫,远处只作一带平峦,远山一抹而已。江南多圆山,倪氏偏作方山,是不大像真的,只是追求不同于常格而已。他的“气韵萧疏”,真是所谓“脱卸几尽”,从前人说:三家还有纵横习气,只有云林,古淡天真,无一笔画史习气。明代画师认为云林画不可学,连士夫画家沈石田偶仿云林,其师犹以为“过”,这种所谓“不可学”的话里,实也包含不宜学的意思。李开先《中麓画品》评云林的画说:“如几上石蒲,其物虽微,以玉盘盛之可也。”这倒是真话!李氏推崇浙派,抑低吴派,所以对于云林,能作比较真实的批评。倪氏所谓师法“荆、关”,主要是用他们的折带皴。《芥子园画传》说:“云林之仿关同,不用正锋,乃更秀润,关同实正锋也。”云林用侧锋笔作折带皴,一洗刻划痕迹,此即“元画”与“宋画”之异。云林折带皴有时近马、夏笔法,这只是不谋而合,并非有意摹仿。云林画笔有时很显露而生拙,倒能显出他的本家画法。枯而不润,是其所短。倪云林也仿北苑,有时用圆笔润墨,颇见秀厚,是云林画中较好的。云林用笔最生拙,布景最简单,偶有章法较繁的,反觉没有意思。云林多作水墨法,即着浅绛色的也不多,青绿画更是绝无仅有。又画中不画人物,足见其功力很是不够。至于以不画人物为高逸,恐怕只是遁词而已。云林点苔较少,多作横点,似是受高房山、黄子久的影响。但他的画也只有用横点苔,才能配合他的皴法。

牟成作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作品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