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人生走下坡路?

文化   职场   2023-06-15 16:18   广东  
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固步自封是一种可怕的状态,这是一种停滞,长期来看,还是一种倒退,这种状态会把自己逐渐卷缩到一个狭小空间的世界里——现实的变化绝对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想要打破这种状态,有且只有一个对应的解法,叫做空杯心态。


但我们时常都说的空杯心态,这具体指的是什么,怎么让自己做到空杯心态?


所谓的空杯心态,平时喊多了,听起来就像口号,但空杯心态,不应该只是成为一种口号,而是应该成为一种动力。


其动力源在于,人能感到自己存在不足、残缺、片面,如此,才会让自己对未知形成一种敬畏之心,这才是真正的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并不是说,我这个人很棒的,我是个谦虚的人,所以我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是这样的,这种故作谦卑,是一种自大,也是一种自恋。


空杯心态,讲的是,对于我未曾了解的内容,有可能它会弥补我在某些事情上的认知缺陷,因此我需要保持空杯心态,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需求。


只有处于后一种所说的心态中,人才能放下认知防御和情绪防御,大量去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完成自我边界的不断伸展。


怎样发现自己是不是怀有空杯心态的人?


其实看看自己日常行为习惯就可以判断:


·看一篇文章,你是会为刷新认知感到乐此不彼呢,还是以提出批评意见为己任?


·和人沟通有倾听障碍。当对方讲述的时候,你是耐心听完呢,还是会祈祷着对方快点说完闭嘴,因为你认为对方所说的都在你射程范围之内,没有听完的必要?


·面对更牛的人时,你是会尝试进行了解并承认别人的厉害之处,还是会觉得看不惯,产生排斥的心理?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中的吵架,两个不愿意去倾听对方诉求的人,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那方,都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真正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这种双方都只能听到自己声音的吵架,永远只会把架吵出升级的状态,你不升级,就觉得对方不够重视自己的声音,不能意识到你才是正确的,于是相互升级,哎。


不仅是吵架如此,怀着固着心态的人,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也是如此,其心态总是防御性质的,不仅体现在认知上的防御,还会体现在情绪上的防御。


面对自己不同意的东西,他们重心并不是去了解,不是放下戒备去倾听,而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技能,在一次次攻防之中,他们的自我解释体系会越来越发达


别变成一个能够为自己的脆弱进行狡猾辩护的人,这种状态很危险

-


那怎么才能真正的让自己拥有空杯心态?


框架一:重心放在成长而不是自我证明。


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不必急于去纠正和反驳——对于你已知的东西,你证明一次跟证明十次,都不会给你带来新的认知,只是把旧有的东西重复了十遍而已,你的认知世界不会得到任何拓展。


如果你放下心防,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产生你所不同意的意见,会产生一种你所不能认同的观念,对方产生这种想法的机理和缘由是怎样的,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论据,使用了怎样的论证,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过程,则会让你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差异」能带来成长空间。


我们极容易陷入到「认同陷进」之中,比如我们更喜欢那些认同我们、跟我们持有相同观念的人,比如看一篇文章,通篇看下来,其实自己吸收到的往往就只是自己认同的一部分信息。


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同类相吸,因为跟我们一样的东西,会让我们有熟悉感、有安全感。


长期如此,甚至达到了排除异己的地步,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也没有意愿去了解,自己不曾接触过某个类型的人也没有认识的欲望……这是「偏食」,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失横,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


成长,往往需要放弃部分的安全感。


对于心理强大的人,他们甚至会完全放弃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认知上的安全并不影响物理身体的安全,于是他们会不断接受认知上的挑战。


对于他们来说,最好能够早点遇到认知坍塌,这让他们可以尽早破除旧有的错误的认知世界,从而重新构建起来更合洽的认知新世界。


还有另一种成长空间,叫错「错误」。


要意识到,成长经常是以错误为成本的,正因为「错误」对应的就是「正确」,那么从「错误」走到「正确」的路,就是成长的空间。


面对差异和错误的时候,要放下自我的解释系统,把重心放在成长上。


有句话说得好,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如果无法坦然接受差异和承认错误,那么我们的偏见就不会得到矫正,思维上不合理的框架也无法得到修正。


当人在为自我进行防御和解释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在拒绝一种更大边界的自我


就好像桌上放着一堆瓜子和一堆花生,你非得去抱着其中的瓜子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叫得越大声,就越是在向外界声明,除开瓜子外的东西都不是你的……但实际上,那对花生也有可能是你的。


我们脑中先存在的观念,会让你认为那是一种自我,那为什么不会觉得,面前你所展现的这种不同侧面的观念,也同样可以吸收进来消化,形成一个更大的自我


真正聪明的商人,不会白费力气去跟人较劲比较谁钱多谁钱少,有这力气,还不如想一想怎样让对方的钱落入自己的口袋



真正聪明的学习者,头脑中是能够存在不同思想和不同观念的,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著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有句很著名的话: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准


头脑中同时存在不同观念,甚至是相反观念,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头脑看待问题,可以不是单一的,它不是单一观念的信徒,这种头脑看待问题,往往可以做到「条件式的」


在这种条件情况下,持有这个观念更适合;在另一种条件情况下,持有另一种观念更为适合。


这不就是我们在数学课程中所熟稔(ren,第三声)掌握的分类讨论思想吗?


能够使用「条件式」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意味着这样的大脑,能够对真相、事实以及这个世界,有着更为深入、更为精确、更为本质的把控

-


框架二:深入的学习。


都说学得越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因为深入的学习让你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让你感知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往往能看到宇宙的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那点认知量是多么渺小,从而会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所谓「能看到宇宙」,是一种深入学习的结果,你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入下去,才会发现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诺大宇宙。


相反,满足于浮表的学习,则会容易让人产生自大表现,总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了,这样的人就不可能会有真正的空杯心态,他们只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


平时我们总说说要有空杯心态,但实际上,一个人能否拥有空杯心态,这是一种深入学习能力的结果。


因为只有深入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在所学领域中,一次次的看到更大的世界——所谓空杯心态,本质上就是深入挖掘自我认知需求的能力。


其过程总是这样的,挖掘到自我认知需求后,也就是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认知缺陷后,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补足这个缺陷——这个过程会体现出我们对外界知识的开放性,空杯对知识和认知有极强的向心力。


但同时,随着我们被各种观念以及知识逐渐填满,不再是空杯的状态,那么已经吸收进来的这些想法和观念便会形成固化的模式,这些固化下来的模式又会成为屏蔽新知的障碍。


所以,你会发现,真正的空杯心态,应该是这样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方法论:它需要你不断深入学习,每一个阶段深入的结果,都会让你发现「空杯」,随后空杯被逐渐填满,你需要去挖掘下一个阶段的「空杯」,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迭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认知的升级。


到了某个阶段,你再也无法深入挖掘,也就是再也无法发现空杯,那么对你来说,认知升级也就此止步。


从这点上看,我们最终都会在某种认知层级上感到「自满」,这似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好在如果你已经穷尽可能的去深入探索,那这自满,便不会只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勋章。


有人在井底自满、有的人在井口自满、有的人在天上自满,你会发现,尽管他们都是自满,但他们明显不是一类人……某种程度上看,自不自满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够在什么层级上自满,这才是区别人与人差距的最重要因素

-


框架三:把二次好奇心开发出来。


说到深入,就离不开一个词汇,叫「好奇心」。


回想我们的认知状态,从一岁到七岁甚至是年纪更大一些,我们都什么都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对任何事物都会保持着极为强大的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成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再后来,熟悉这个世界之后,我们的好奇心好像慢慢消失了,乃至于现在很多人会抱怨自己说自己已经没有好奇心了,愿望之中总想复现儿童时那般的好奇力。


甚至会有一种观点,批评成年人缺乏好奇心的现状。


哎,这种现状是必然的结果,任何一个人,把他放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起初会对陌生的世界产生好奇心,但随着人对这个世界逐渐的熟悉和感知,这种好奇心,必然都会逐渐退却的。


而我们羡慕某些人即便成年了,也依然保持着不一般的好奇心,不是因为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不一样,而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是自己二次开发的结果。


第一次的好奇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我们把它当作自然的好奇心。


第二次的好奇心,则必须是自己开发出来的——我们的物理生命无法穿越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从而再次感受到自己拥有强有力的好奇力,但我们的认知可以做到


这正是学习的结果,只有不断的学习,尤其是深入的学习,才能不断的穿越到一个更为辽阔、更为陌生的世界,在那里遇到自己的无知,在那个陌生世界里,你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需要重建你的认知,就仿佛当初来到这个世界一般…….


换句话说,在那里,你会发现自己充满好奇心,这是一种求知的好奇心。


其实这个旅程还是挺容易开启的,凡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的起点。


比如读一篇文章,看到一个有趣的概念,问问自己,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搜索也罢,进行主题阅读也罢,都会让你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点的疑问,带来对线的了解,对线的了解带来对面的认知,对面的认知带来对体的感悟,对体的感悟……总是,就是会看到更大的一个世界。


尽管旅程容易开启,但能否持续走下去,能够走多远,则取决于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不同界定,有人觉得,我目前的世界挺舒服的,但有的人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多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就是要不断对自己的认知升级换代。


后者,就要走上一条艰难的旅程,需要不断克服心理上原有的封闭,需要不断的对自己的认知较真和打磨,需要对思维上的局限性发出攻击,会有挫败也会有成长,期间见识到这个世界的参差百态。
不过,无论是选择停留原地,还是选择持续探索升级,任何的选择都标示着代价的,至于你想要选择哪条路,最终都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框架四:走到圈外。


就像打游戏,如果你只看得到自己的小圈子,就会觉得自己技术挺好的,直到你看到主播甚至是职业顶尖选手的操作,才会发现自己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


圈子的作用,在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般的圈子——厉害的人富集的圈子,或许会出现「人人皆可他师」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多出去见识一些牛逼的人和事,对你将会是一种刺激,也将是一种激励,尤其是自己领域中真正的大牛。


如果有机会能够向他们请教,那就更好了。


能找到拿来和自己对标的牛人,是十分幸运的事。


这些领跑者的存在,已经清楚的向你证明,前面是有路可以走的,从此让你不必担心自己的路会通向何方。


你可以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或者你甚至可以以他们作为假想敌,从而让自己去超越他们——对标这些牛人和行业标杆,会让你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的缺点、弱点、盲点。


至于这个过程中你能否超越他们,我们不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事情是,当你这样做,你无疑能超越自己。

1. 要学就彻底地学

2. 该骂的地方,就要骂!

3. 到了差的大学怎么办

4. 为什么我们会一边嫌弃自己一边摆烂?

5. 一种牛逼的可能

白诗诗
点击名字可以看见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