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避免间歇性堕落?
文化
心灵鸡汤
2023-05-25 16:16
广东
想要一直保持自律的状态,其实并不容易,此刻你信心满满,谁知道下一刻,就着道上小鬼绊上一脚了呢?没准的事,比如你努力一直,感觉自己很棒啊,合该自我奖赏一番,于是打开游戏......谁能料到,打开游戏之后,你是不是就像被阎王叫去,回不来了呢?
今天我幸苦抓出“五个小鬼”,悉数把它们就捆绑在各位面前了,诸位可得认亲了它们的真面目,因为只有认清了才好做提防,可不要等它们半夜出来害人,还怪我没好心提醒哦!学习一阵,成就感满满,自我感动,同时也觉得应该可以放松一下,于是玩一把吃鸡,吃着吃着,就吃不回来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好几个小时。学习这种事情,我们需要自我激励,自我构建意义,寻找到价值感,甚至需要明确责任,等等,我们才会去投入。然而游戏呢,它很单纯,很纯粹,仅仅只是一个让人能够沉迷的机制,就能够轻而易举的俘获你的大脑。不光是游戏,许多具有高刺激性能的诱惑都有同等的效果,抖音、快手、刷剧、综艺,甚至是知乎、微博、朋友圈……很多时候,这些极易让人上瘾的娱乐,你觉得玩一会儿是放松、是对自己的奖励,然而,稍一不注意,就会进入娱乐滑坡之中…所以,一定要警惕我们选择放松的方式,以及,警惕某些用于自我奖赏的形式——不当的自我奖励会带来自我毁灭。那学习或者一阵繁重工作之后,该选择什么方式进行放松,该选择何种活动进行自我奖赏,才不会走向娱乐滑坡?反过来想一想,你游戏玩得累了,会不会选择用学习来放松一下?因为,游戏这种事情在我们心中,才是更多跟“放松”挂钩的,而说到学习,时常更与“累”挂钩,更有沉重感——两者在我们心中的认知和感觉,几乎是“对立”的。所以,学习或者是工作之后,最好选择哪些给人中性感觉的,其实也是中性刺激度的活动,用来放松、自我奖励,比如运动,跑步、打篮球、羽毛球,运动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比如听音乐,等等。学习或者工作累了之后,人的自控力已经严重耗损,如果此时选择游戏或者抖音这些会带来成瘾性的娱乐活动,用以自我放松或者进行自我奖励,恐怕,你会更难以把自己拉回来。都说真正的自由是自律。所谓的自律,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具有控制权,指哪打哪。一个人一天24小时,你是否能够明确你的每个小时“该”去干什么?如果你没有明确自己的每个小时应该去干什么,缺乏对自己时间的设计、规划,那么你就容易被其他能够支配你时间的事物所支配、所充斥。一个经常被别人支配的人,我们说他是个“没主见”的人,“没主见”几乎就像骂人话了。余暇时间,如果自己不能创造自己的精神空间,如果不是自己决定时间度过的形式和内容,而总是被动被其他事物所充斥,比如游戏,抖音,微博等等,这些东西,能填补大众的空虚时间,也可以填补你的……一时沉浸一时乐,如果能够一直沉浸一直乐,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只可惜人还有反思空间、只可惜放纵也是需要底线的,有一天,他会想:我的生活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意识到自己堕落之后,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时止损,停下来。很简单,就是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划分,问问自己: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应该去做什么?有人问,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呢,那就更简单了,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搞清楚,自己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该去干什么。给自己每一天的清醒时间设置时间节点,每到了小时整,就问问自己接下来的一小时该去做什么。因为我们这里的语境是“堕落”,所以,对于那些自觉已经陷入堕落,但又极想要走出恶性循环的人,我建议你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对自己更为严格一些,给自己设置每隔一小时的闹钟,每当闹钟响起,就拉回自己的注意力,看看自己过去的一小时是否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想想接下来的一小时应该去做什么。并不是不让你去游戏,并不是不让你娱乐,每一个小时里,其内容由你自己设计,是学习是做爱由你决定,我只是想告诉你,每一个小时里的内容,都须有你的主动意识参与,而不是无意识的让自己的注意力不断其他事物带走。从每一个小时里重新找回对自己身体的自控,你就慢慢的控制住了自己。书籍《我的奋斗》是罗永浩的一本自传,在书中,他表示自己也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懒惰的、没有毅力的人,年轻时也会因为一场人生励志讲座而热血沸腾两三天。他曾为了督促自己坚持学习,在小摊上买了100多斤成功学破书。每当他学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打开这些书籍,给自己注射精神鸦片,于是又能坚持学习三天。当他发现自己会因为这些书而激发斗志的时候,他技术性准备了这些书籍。最后,那一百多斤书只有两三本没碰过,就是这些书籍,让他挺过了最为艰难的学习阶段。我想那时候的罗永浩是很幸运的,因为那时候的他,看成功学书籍,对于他而言,具有注射精神鸦片的作用。我也给自己注射过类似的精神鸦片,一次班主任在班会上播放感恩视频,我看电影什么的不大会哭,但是看这些视频,我会哭得稀里哗啦,每次看完,就觉得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要好好学习,动力特别足。我高中的时候,在手机里存了几个这类视频,每次失去动力的时候,夜里,会在棉被下偷偷看这些视频,第二天又斗志满满。但是现在再看这些视频,已经看不进去,它们再也激励不到我。所以成功学,鸡汤,激励视频,这些东西,它们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有阶段性的,它们可以刺激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但对那些饱受社会毒打的人,这些东西无能为力。如果这些东西现在还能激励你,那就不妨让它们激励你——因为被激励过的人知道,这些东西的激励作用,还真挺杆杠的。玩游戏的时候,你学习新的技术动作,今天在训练场练习,能上手了,明天再来玩的时候,发现自己却生疏了,这很正常,你需要再练习。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的,有的人从一个不自律的状态想让自己变得自律,结果自己坚持没几天,就回归原先的状态,再一次尝试,发现又是如此,于是得出自己不行之类的评价。我们经常以最后一刻的结果来作为事件的评价,然而,一个人自律两天,跟一个人坚持了五天,这两者的“失败”是不一样的——何况,这些中断并不代表你的失败,你只需要继续就好了。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能去掉自我苛责,更加纯粹的看待自己的行为,第一次尝试自律,他坚持了两天,第二次坚持了五天,第三次坚持了七天……尽管我们会看到,中间他会有间歇停顿,但是只要他不进行自我苛责,不把这些“间歇停顿”扩大变成“长时间停顿”,他就可以重新再来。如果他学会复盘和自我反思,那么就可以沿袭使用上一次的经验,在新一次的自律尝试中坚持更长的时间。是的,只是间歇停顿而已,没准那是在调整自己的节奏,没准是在休息,只是,不要在原地停留太久就可以了。对于重要的事情,更为重要的不是把事情做成什么样,而是首先训练自己能够一直去做。比如阅读这种事,很多人知道它重要,但是执行不来。有时候下定决心,但是没看多久,于是阅读计划就搁置了,渐渐会觉得看书这件事好难。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想问,每天看一本书、每天看30页、每天看10页、每天看一页,哪一项对你来说,是一定可以做到、一定不会失败的?把你的目标计划,细分成任务,细分到每天做都不会抗拒,每天都可以做到,而且一定不会失败,然后持续的去做。每天去做,这件事就会变成你生活的习惯存在,你会像习惯吃饭、刷牙一样习惯它的存在。任务小到不可能失败。(这也是《微习惯》一书的思想)每天写1000字很难,但每天写50个字,却很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每天背100个单词很难,但每天背诵5个单词,却很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每周看一本书很难,但每天看一页纸,却很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有人说,写50个字,背5个单词,看一页纸,量这么少,有什么意思?emmmmm……是的,正因为我们都会想“每天量这么少,有什么意思?”,所以在我们把“每天看一页书”或者“每天写50个字”或“每天背5个单词”这些嵌入我们的行为习惯之后,我们都会自觉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