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生活中,债务问题常常困扰着许多人、企业乃至衙门。当债务危机出现时,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着各方面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那么,化债是怎么回事?
先来看一个故事背景,假设有一果园老板,他为了修路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在外面借款100万,约定利息是5%,期限为5年。这就意味着他需要还的钱一共是100万的本金,加上100X5%X5=25万的利息,一共是125万。
果园老板原本想等路修好之后方便游客来自己的果园里买果子赚钱来偿还债务,但事与愿违,果园没有生意。随着还钱的时间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还不起债,面临违约的风险。果园老板整天为还债发愁,果园也没心思管理。而借钱给果园老板的人也在发愁,收不到钱就没钱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没钱消费就减少了。这样一来他们三人之间的经济就陷入了衰退的困境。
那么,这种陷入死循环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时,家里的老大出手了,果园老板的大哥经济状况不错,他看果园老板确实没办法,而且信用又很好,就用自己的信誉在外面以2%的利率借了125万给果园老板还清债务。如此一来,果园老板就摆脱了无法还债的困境,又可以开开心心管理果园了。
我们再来详细算一下,大哥借来125万给果园老板,20年后果园老板要还的利息是125X2%X20=50万,所以一共要还175万,比原本的125万多了50万,虽然要还的钱变多了,但是现在争取到了20年的缓冲时间,让果园老板有20年的时间去赚钱还债。
所以,化债并不是让债务消失,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而是缓解债务危机,本质上是用未来的钱还现在的债务。
而果园老板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经营果园,让自己的赚钱速度超过2%的利率。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化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如一些地方衙门在面临债务压力时,也会通过调整债务结构,争取低息贷款等方式来缓解债务危机。
再举个例子,假如老百姓借债100万,20年利息就得45万左右,本金和利息都是要还的,即共145万。但对衙门来说,借100亿,如果每年的利息4个亿,那衙门需要考虑的是每年怎么把4个亿的利息还清就行,至于100亿本金压根就不用考虑还不还的事情,因为到了合同上的期限了,他们会再向银行借一笔100亿的新债来还旧债。理论上一个国家万万年,这100亿就能借万万年。这种玩法叫明面债务。
有鉴于此,京城对各地衙门每年都有借款额度的限制,但有些地方明面上能借的款实在不够,修桥铺路搞基建。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成立城投公司,然后把大片的土地交到城投公司手上,这样城投公司就可以拿地块到银行抵押贷款。
但是这样操作能抵押的额度还是太小,于是就需要一些开发商来打造高端小区“文化城邦”,把当地的房价和地价一起抬起来。就这样,城投公司抵押到了更多的资金。有了更富裕的资金以后,可以多修路、多盖公园和商业街,把城市建设得更漂亮、更豪华,上头的面子和考核就能过得非常漂亮了。通过城投公司绕过明面上的债务就叫地方上的隐性债务。
现在来回答什么是化债?用低利率、长周期的债替换掉原本的高利率、短期的债务,这就是化债。化债说白了就是用以后的钱还现在的债,允许地方上以衙门的名义能向银行借更多的钱,毕竟衙门借款利息肯定要比城投谈得更低。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某些地区通过化债措施成功将债务期限延长,降低了利率负担,为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我认为,化债是一种在债务危机面前的积极应对策略,虽然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债务,但可以为债务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努力经营和发展来逐步偿还债务。
然而,在化债的过程中,债务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积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确保能够在未来按时偿还债务,同时,债权人也需要理性看待化债,给予债务人一定的支持和理解。
总结一下,化债背后的逻辑主要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通过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具体来说,包括:
①延长还款期限:将短期高息债务转换为长期低息的政府债券,减轻地方政府的即期财务负担。
②降低利息成本:利用中央政府的信用背书,帮助地方政府以更低的利率借款,减少利息支出。
③提高透明度:使原本不透明的隐性债务公开化,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④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债务违约引发的连锁反应,保护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
⑤促进经济循环:通过缓解地方政府资金紧张,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持续性,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过程并不直接消除债务,而是通过债务重组和财政管理的改善,为地方政府争取时间,期望在经济好转后更有序地解决问题。同时,它也旨在通过改善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间接惠及普通民众,比如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目前化债的12万亿,有2万亿是之前拨给拆迁户的,还有10万亿。因此,有理由相信,在2025开始,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毕竟很多部门的工资也能发下来了,货款能结清,老板自然也会有钱发给员工过日子,一切都会回到正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