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能自愈吗

文摘   2024-10-09 06:36   贵州  

几乎每个上班族都曾饱受腰痛的困扰。当腰痛来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几步就“腰部发沉”。

坐久了就“直不起腰”,越想尽快缓解它,它就越是如影随形。

这种慢性易复发的不适大大影响了工作状态,破坏了日常生活的质量。

需要明确一点: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一概而论的疾病。

它的情况复杂多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突出程度、症状表现以及日常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腰椎间盘突出的自愈可能性。

如果把腰部平衡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腰肌主要负责动态平衡,而腰椎间盘是静态平衡的一部分。

动态失衡(腰肌劳损)大多症状较轻而且可以逆转,而静态失衡(腰突症)却会引起更持久的症状而难以逆转。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是位于腰椎之间的软骨组织,它们像小小的“减震器”一样,帮助脊柱承受压力和冲击。

当这些“减震器”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长期坐姿不正、过度用力、外伤等)受到损伤。

其中的髓核可能会突破外围的纤维环,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导致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除了承担和维持身体重力以外,还要适应各种活动下动态的变化。

这些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协调任务,主要由腰肌来担当,但人体结构在解剖上,总存在诸多限制。

如果急性腰部扭伤或长期累积的腰肌劳损,未及时获得恰当的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腰肌筋膜问题。

肌纤维和筋膜在自我修复中,容易产生瘢痕和粘连,加之扭伤伴随的疼痛影响活动发力的范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体两侧腰肌力量减弱或者失衡。

另外很大一部分慢性腰部劳损,是来自于“量变到质变”。

长期久坐伏案工作(学生、白领)、长期弯腰低头工作(厨师、工厂工人)、反复弯腰发力(农民、手术医生)等。

不良体位和错误姿势引起的应力累积,就容易造成疲劳创伤。

肌肉软弱不能维持正常腰部功能和位置,使深部韧带受到牵扯,导致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受到挤压。

影响营养供给,腰椎附近炎症物质在脊柱周围肌肉缝隙间积聚无法排出,于是就产生了压痛点。

患者因为怕痛,在活动中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使用这部分的肌群,肌肉长期不使用,就会发生萎缩。

加之周围炎症物质的堆积,肌纤维之间还会互相粘连,肌肉的弹性大不如前。

而影响腰部的活动有赖于多种肌群的协调配合,当一组肌群发生问题时,整个动态平衡的体系也会发生“蝴蝶效应”。

同样的情况在韧带层面也有发生,一侧韧带和软组织随着劳损减小强度和张力而松弛。

而另一侧则因张力过大而缩短,平衡失调,疼痛扩散,牵扯上下肢在各种活动中都出现不稳定的姿态,韧带的动态失衡,常常会影响椎体之间的平衡。

椎间盘突出主要的危害就是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或者脊髓组织,造成慢性压迫的二次损伤。

平时的手麻、脚麻以及其他一些神经放射症状都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

而严重的情况下,当椎间盘压迫到脊髓,会出现更多感觉和运动障碍(冷热觉不敏感、精细活动障碍)。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腰椎间盘突出能自愈吗?

椎间盘突出一旦形成是无法逆转恢复回去的,即使微创手术可以把突出物消融,可以把纤维环修复完整,但是这一块椎间盘里的髓核是缺少的。

即使水平再高超的手术医生,都无法让第一层防护纤维环的结构完全恢复成原状。

更无法在髓核内补充足够的蛋白多糖,因为治疗手段的局限,这个方法可以改善椎间盘的突出,同时也导致椎间盘的承重能力大不如前。

对于一些轻微的、初发的腰椎间盘突出,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改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如做小燕飞、桥式运动等)。

以及适当的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症状是有可能逐渐缓解甚至消失的。

腰突为什么容易反复出现呢?

因为成年人的纤维环血供比较少,修复的速度特别慢。

同时每天反复的弯腰和久坐又在不断的重复椎间盘的剪切力,当破坏速度大于修复速度的时候,自愈的效果特别差。

有人说:我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我休息一段时间后,占位突出也变小了。

这是因为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椎间盘的不平衡受力会减小,这些突出物会随着压力的变化顺着裂隙会回纳一部分,

但是纤维环上的裂隙会持续的存在。

椎间盘退变是不是和椎间盘突出很有关联?

40岁之后,超过60%的人在MRI影像上会发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退变)。

而退变直接发生在椎间盘对抗外力的两层防护上,因此可以说,椎间盘退变很大程度上会加大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椎间盘退变主要分为两步走:

①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中间的髓核脱水,蛋白多糖开始分解:

②随着劳损积累,椎间盘周围纤维环排列出现紊乱及撕裂。

相比于正常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内部的结构显得更加紊乱,椎间盘纤维环之间存在多处撕裂的缺口。

在纤维环构成的一条条路径上分布的细胞变得更少,加固工程越来越懈怠,使得椎间盘纤维环的胶原越来越脆弱。

这就是退变的椎间盘难以承受外力引起突出的主要因素。

平常如何保持腰椎健康?

原理还是尽可能避免增加过多的椎间盘剪切力,尤其是多次长时间过大负重的弯腰后再起身。

像平时刷牙洗脸需要10分钟的长时间弯腰,就可以尝试把腰背挺直,保持一个中立位,通过屈曲髋关节这个动作来让身体前倾。

刷牙的时候另一只手也可以撑在洗手台上,减少腰部的负荷。

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时候,在腰后方和椅子背之间这个空隙位置,可以放一个稍微硬一点的腰背靠垫作支撑,让腰椎可以保持在一个微微前凸的正常生理曲度。

如果遇到要从地上搬起一个重物,也不要直接弯腰去拿,而是尽量把重物放在两脚之间。

让重物的重心靠近我们自己的身体,通过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下蹲,腰背挺直,下肢发力再把重物拿起来。

日常腰肌劳损怎么自查?

大部分人的腰痛并不太严重,日常活动时不会感到疼痛,发力也不会受到影响,远端下肢更不会出现麻木无力的神经放射症状。

但当他们跑去做手法、推拿的时候,治疗师手指对腰部做的深层按压,会引起非常严重的酸胀疼痛感。

造成这些症状的问题,不在腰部肌群,也不在腰椎关节和椎间盘,而是在肌肉表面覆盖的肌筋膜。

肌筋膜炎,就是引起腰部按压酸胀感最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各种肌群叠加在一起协同发力的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和臀部。

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在这些部位上受到挤压,会有酸胀感,甚至剧烈疼痛会被一触即发,这些敏感的按压区域称之为“激痛点”,是肌筋膜炎特有的现象。

这些“激痛点”主要分布在肌筋膜和骨相连的部位,众多肌肉的肌腱从连接的骨表面开始束状分支,也是受力最集中的区域,肌肉劳损和拉伤所产生的炎症物质也会积蓄在这里。

当按压时,肌肉受到牵拉、更多炎症物质接触到神经末梢、有陈旧伤的肌筋膜等软组织被进一步牵拉,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刺激,但并不会沿着神经分布形成进一步的放射症状。

除了按压会引发酸痛感以外,潮湿阴冷的天气变化,也会通过让肌肉痉挛而使肌筋膜积聚炎症物质,造成粘连和增生。

这些皮下肌肉间的粘连物用手指按压可以感觉到,条索状半游移的形态,是受损的肌肉纤维和周围脂肪组织聚合而成的纤维性组织。

和慢性劳损的肌筋膜炎症压痛不同,活动量较大的青壮年大多是腰椎活动过度引起的摩擦和牵拉,以第3节腰椎的横突最常见,因此也被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3节腰椎两侧横突特别长,水平向两侧延伸,横突周围有血管和神经交叉经过,还有较多腰椎两侧肌群的筋膜附着。

同时,第3腰椎正好在腰椎生理前凸弧度的顶点,恰好经过躯干的重心线,是承受重力并传递负荷的重要结构。

活动中身体侧向发力时,连接横突的一侧椎旁肌收缩,对侧横突就会因为杠杆作用而上撬,活动范围比较大,需要通过腰椎周围各种肌群协作才能维持平衡。

如果缺少其他肌群协作,仅靠一侧椎旁肌收缩产生活动,容易造成对侧单一肌群过度牵拉损伤。

肌纤维撕裂后出血、粘连和筋膜挛缩,使周围血管神经受到摩擦、刺激和压迫,由此产生症状。

与肌筋膜炎不同的是,腰三横突综合征和受到的外力作用关系很大,常常在运动或工作中发力不当。

而产生或者加重症状,主要表现出来的疼痛,除了集中在单侧或者两侧以外,还会扩散到臀部、大腿后侧、腹部等处,但不会影响走路姿势。

其实,引起腰痛除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肌筋膜炎,腰椎间关节紊乱和腰椎终板炎也同样会引起更反复的腰痛。

因此更精准的评估和诊断比全方位的治疗更重要。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能否自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正在遭受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但不要幻想有一个方法可以根治!


临床营养及健康管理
营养学、健康管理学培训,线上线下、远近均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