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简史·股票投机基础-1

文摘   2024-11-20 17:48   广东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当然了,能捧场也好啊,文末附有这些书的JD购买链接~欢迎大家支持!

最近有个计划,也算是督促自己进步:把这些年读过的书,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不仅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也希望能帮到大家。到了这个年纪和阶段,也有这个需要,把自己的研究和交易,重新梳理一下。如果可能,就出一本书。一方面,在整理《交易的逻辑》,这个大概率会最后成书,毕竟手头有十几万字的文稿,好几年了,躺在电脑里;更为重要的事,《交易的逻辑》这本书中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最终成稿,估计也就是几十本书吧,不会很多,但是绝对是优中选优。这些书的存在,大部分都是几十年前的书了,都算是行业内大家公认的经典。但是这些书之间的逻辑是怎么回事?无人问津。另外就是国内中文资料中,对这些东西,存在很多的误解,或者很多书籍的翻译者,根本就没有读懂过,存在误人子弟的问题。

今天介绍第一本: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股票投机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Nelson,写了这么一个小册子。说Nelson是作者,是因为这本书是他写的。但是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查尔斯·道的文章。在华尔街日报初创之时,查尔斯·道写了大量的文章。在查尔斯·道去世之后不久,Nelson就完成了这本书。本书一共35章,其中很多东西都是有时代特征的。作者在卷首语中也强调,第4章到第20章,是查尔斯·道的杰作查尔斯·道对华尔街的观察有超过20年的历史,并且有文字记录下来,Nelson的这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对Dow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尤其珍贵。后人对道氏理论的总结,存在很大的偏误,这个我们后面会提到这一点——是的,有些书是因为流传颇为广泛,但是存在片面和错误的书籍,我们也会做一个说明。你在这个合集中看到的文章,不仅仅包括“正确”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错误”的认知。


股票投机基础

1902年冬日,华尔街上的一个人死了,这个名利场上,每天因为各种原因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人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份手抄小报,100多年后这份报纸变成了人们熟知的《华尔街日报》。1902年冬天,死去的这个人就是查尔斯·道——《华尔街日报》的创办者和道琼斯指数的发明者。

Dow在公众的认知中,最为显著的标签是:技术分析的鼻祖,甚至被称为“道氏理论”。这套理论被广为人知,主要是Dow死后,其最亲密的合作者汉密尔顿那本著名的《股市晴雨表》,以及后来Rhea的《道氏理论》,但是如果你有机会翻阅Dow的原文,那么你可能就会发现,这可能是最赤裸裸的背叛,甚至因此抹杀了Dow在资产定价理论发展史的重要作用。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除了Dow的原文之外,最为重要的是Nelson在1903年发表的一本小册子《股票投机基础》(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没错,这本书在Dow死后没多久就出版了,应该是最为原汁原味的,那个时代的人对Dow的认知的一个总结,这本书可以认为是现代金融学的起源——这个评价一点不为过。因为后面的技术分析,量化,价值投资等这些概念,Nelson精选的这17篇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并给与了明确的区分。后人的很多基于此的理论,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1.1投机的基本原则、公众行为与股市预测

这是本书第5章的标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本章核心就是讨论了三个东西:1. 投机的基本原则;2. 买卖原则与公众行为;3. 关于预测的边界。

在第4章中,Dow讨论了华尔街的投机文化,这无关乎道德。这个章节的内容非常短,但是却包含了Dow对市场的观察和洞见——虽然Dow受时代所限,他能做的只是基于经验的观察。

科学投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投资是一致的—低买高卖。但是现实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是低呢?Dow引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祖先的买卖原则:对于价值已知的资产,最好在别人想卖的时候买进,在别人想买的时候卖出。这句话放在当下,就是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而且从本文的表述中,可以看到,Dow通过介绍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经,已经意识到了高卖——是指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卖出,这个时候往往是大家都在疯狂买的时候;低买——是指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这个时候往往是大家都在疯狂卖的时候。这不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指导原则?所以,不要再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鼻祖了,格雷厄姆能被业内推崇,是另外一回事儿——如何估计价值(等我们写到《证券分析》的时候,在详细的介绍这其中的细节)!

在这种认知下,Dow提出了一条到现在为止,仍然被人们奉为圭臬的股票买卖原则:“跌则止损,涨则趋利”。简单来说,就是有了浮盈能拿住,如果产生亏损,就应该抓紧卖掉。这个原则其实是一个普遍性原则,但是被后人给教条化了,最后弄出了跌破均线之类的教条法则。其实基本面投资者也有自己的止损规则——至少在他们认为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是需要止损的!也就是任何买入,都必须有卖出的准则。但是基本面的问题在于,往往股票价格的顶和底不是基本面投资者决定的,顶底都是公众情绪走向极端创造的,因而基本面止损的规则,可能面临比较大的回撤;但是教条的止损原则,可能面临的是摩擦成本。这个市场上本来就没有一种止损原则可以没有成本。

而公众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是有了一点浮盈就迫不及待的止盈;但是往往在浮亏的时候,反而不卖,继续持有,寄希望于股价能涨回来。而且这里面,有Dow对证券账户收益曲线的一个经典描述:

也就是,如果账户出现的是多次小赚,一次大亏,这样的账户是很难持续盈利的;相反,多次小幅可控的亏损,一次大赚,这才是账户持续盈利的正常表现。其实这就是趋势交易者在追求的东西。用这个现象去看一下自己的账户,就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了——核心就是不要发生大幅不可控的亏损。在我们的交易框架中,我们十分重视回撤这个指标,我们一直强调,计划内的亏算不是风险,不可控的亏损才是风险。

1.2趋势交易者与价值投资

Dow总结了两种常见的市场方法,并且总结了这两种交易方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种方法强调的是:在表现活跃/成交金额较大的股票上交易,通过设置止损点以保护;采用这种方法无需了解股票的价值——但是强调,必须在表现活跃的股票上这么做!其实这背后,用现在的话来说,无非就是做龙头!在买入之后,如果正确就放任利润的扩大,如果错误就要严格的止损。

第二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前置条件:1.交易者大致了解所做股票的价值;2.研究大盘的走势,清楚股票价格的相对高低;3. 对股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值有充分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越跌越买的策略——也就是基本面投资者在认定股票价格低估的时候,采用左侧买入的方法。适合机构投资者买入。

这两种方法,其实就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交易手法,第一种是趋势交易法,后来被利佛莫尔发扬光大;第二种方法,其实就是机构投资者基于价值和价格的相对关系进行的买入,后来是格雷厄姆将其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说的,格雷厄姆最大的贡献,不是提出了价值投资理念,而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价值估计方法。反观国内的论调呢,基本无视这个历史事实。尤其是国内现在最流行的第六版《证券分析》,我看还有很多国内所谓的大佬洋洋洒洒的给这本书的中译本写了序言,但是这些需要暴露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国内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可能根本就没有系统性的看过《证券分析》这本书,也没有系统性的研究过格雷厄姆的工作。你要不信,后面我们找出来证据,你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理解是多么的不靠谱了。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Dow不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原因有二:1. 投资者可能没有精力和资源去研究一个股票的价值;2.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耐心,等到价格能正确反映价值的时刻到来。

Dow在这个章节中,提到的关键问题,我觉得很有重要。首先,Dow意识到了价值存在的重要性,并且文中明示:“股票的价值可以根据股息留存收益粗略估算”。格雷厄姆基本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价值估计的方法。《证券分析》这本书,格雷厄姆亲自操刀的是前4版,但是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四版,本质上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除了名字一样之外,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但是国内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人没有对这两版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另外,在Dow的经验描述中,对第一种方法来说,重点关注的是:投资者行为(一定是交易活跃的股票);对第二种方法来说,重要的是企业的价值(如何估计企业的价值,是后来的人才补齐的方法)。但是对这两种来说,交易所处的外部环境尤其重要(确认这是牛市还是熊市)。这个框架,在我们的交易中,也是如此强调的,小伙伴们都看过我们的一张图:

我们在趋势交易的过程中,重点是放在了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和外部环境的研究上,而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放在了企业的研究上(或者我们叫做基本面研究)。

在交易技术的角度来说,Dow强调了仓位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在Dow的这个描述中,被描述成了两个原则:1.越跌越买;2.不要高位加仓——否则一次亏完。

1.3股票价格的三种趋势

Dow的经验总结:

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到,Dow对市场的观察是深刻的。通过时间框架来划分行情的属性,后面将这个发扬光大的是江恩的波浪理论。

其实,这种三分法,背后是强调的三种模式的不同驱动因素:最长的4年主要运动趋势,一般来说是外部环境和企业价值增长驱动的;第二种,往往是趋势交易者基于投资者共识形成的;最短的日内波动,基本可以理解成交易的噪音。最长的趋势是基本面驱动的,而第二种中期趋势是投资者行为驱动的。

基于上述行情的划分方法,就出现了被后世称为道氏理论的东西。但是很显然,后世的人,忽略了很多东西。

Dow明确强调了,首要考虑的因素一定是价值!基于价值进行投机,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看到价值,不看到价格——价格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不可能什么都不看,只看价格就进行买卖——这是后世技术分析中最大的bug所在——忽视企业价值,从价格行为出发这个事情本身在Dow的理论框架中是不支持的!但是Dow也清楚,尤其是在那个年代,行情都是通过纸带传送的,个人投资者想要获取公司的经营情况非常困难。这可能也是后来,技术分析兴起的时候,为什么专注于价格信息,而非基于基本面信息的价值。

1.4解读市场

Dow对市场的解读方法是我们值得借鉴的。除了做趋势的整体分析之外,Dow尤其关注对市场结构的解读。

整体分析这块,Dow非常强调的是主要趋势和次级回调的解读,这块的重点是主要趋势vs次级回调。后人给出了很多技术性的工具来解读这个,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你要理解这其中人的行为。但是我们的重点是放在了市场结构的解读。

市场解读的方法,被Dow称为“响应法”。市场的主流资金,不可能买入所有的股票,往往会有几个龙头股先启动——然后观察,其它类似的股票是否会跟进。如果市场能跟进,这就意味着,市场情绪向好,并且在龙头和跟随者之间相互影响;但是如果其它股票不跟进,那么就证明市场情绪不好——这个分析方法,常见于短线交易者,他们非常关注同板块/同概念下的股票的相关性问题。一般来说,我们用的词是情绪扩散,广度这些概念。但本质来说,这是验证市场是否会在这个方向形成共识的关键!情绪的识别,不是涨跌能看出来的,而是存在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之间,你可以把这个叫做“互信息量

1.5交易计划与价值评估

Dow在这里,也强调了交易计划的重要性。一个完整的交易计划,应该包括:1.买入的理由;2.止损的设置;3.非职业投资者的适用方法。

买入的理由可能有很多种,Dow列举了一些例子,但是无论如何,Dow不建议根据市场的行情形成一个Idea。

这个事情是我很多年才想明白的一个事情。比如,经常有人会告诉你,如何根据均线买卖,我试过了,不行——至少是我不行。有一个小的改动,会让你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正如上文红线处的内容:一个好的交易Idea,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形成。你需要根据行情之外的信息,形成一个好的交易idea。有很多短线的小伙伴,会和大家说,看到突破就买!实际上,在买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动作:你需要形成一个交易的idea。这个很多情况下,是经验和研究带来的。这点尤其重要——你需要通过经验和研究(基本面研究或者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形成一个交易的方向。

然后观察市场,在价格信号确认了这个idea的正确性之后,执行buy的动作!很多人忽略了idea的形成过程,总是关注买入的具体信号。这个我是在读livermore的《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的时候,一直让我困惑不解的地方。很多人读这本书的时候,关注点都是在趋势的形成,关键点的确认,并为此发明了很多方法和工具——但是这些技术性的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基于行情的!这可能是对livermore的方法最大的误解。那个时代,毕竟只有价格信息获取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Dow强调了,不能基于行情信息,做出交易行为。livermore在他的那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关于棉花交易的亏损,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自己是如何听信朋友的小道消息而产生亏损的。这个事情,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总认为livermore是根据行情数据做出的交易决策。但是,真正核心的内容是:livermore是如何形成这个交易的idea的。这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实形成idea的过程,是真正考研一个人的经验和认知,还有基本面研究是否扎实的关键所在。一个交易能否成功,我个人的看法是,8成功力是在这个trade idea的形成过程中,这就是人的重要性。

所谓的关键点,无非就是等价格行情确认了这个trade idea正确之后的动作而已。这个时候,用均线,还是用一根阳线来确认这个交易,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livermore的操作框架中,重点真的不在关键点的研究,也不在趋势的研究上,而是你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判断——这是形成一个trade idea的过程。止损和关键点这些,都是技术性因素,对交易结果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有了一个trade idea,在价格触发了关键点之后,买入!如果盈利,就持续持有头寸,放任盈利的扩大;如果亏损,就进行严格的止损。这是交易之道。在一个trade idea和关键点之间,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市场对你的这个idea的确认。

对于普通人来说,Dow不建议快速做出反应。但是给了两个关键性的主观描述,我个人人为,这及其重要:

a.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投机资金应该关注哪些股票。也就是当下的热点是什么,只有关注度高的股票,才值得你投入精力去交易;

b.无法看盘的投资者,应该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

看到没有,对于不能盯盘的投资者,Dow明确提出了应该基于价格-价值的相对关系进行交易。你看看上述描述,不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关于价值这个东西,到底跟什么有关,Dow给出了一个经验性的描述:股票的价值是由派息的安全系数,公司收益规模和趋势,资产负债表状况和经营方式是否文件以及未来的一般前景等因素决定

从思想的角度来说,Dow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价值投资思想,并且将这些东西,用经验描述了出来。大家不要忽视这句话的重要性,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这本书中,一开始,将价值的锚定主要是放在了损益表上,也就是公司收益规模和趋势上,但是后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四版中,格雷厄姆几乎就是重复了上述的话——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将企业的价值和股息,损益表还有资产负债表给融合在了一起!最后格雷厄姆的思想,又回到了Dow一开始的思想,而这场回归花了整整50年!这个工具最后的集大成者,其实就是自由现金流定价模型,这差不多要等到百年之后,Jenson和Fama发表了那篇关于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和自由现金流之间关系的著名论文之后了!

但是不管你基于那种方法(是指趋势投资vs价值投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持盈止亏!

在这段话里,Dow实际上是将投资和投机都应该遵循的原则给列了出来。不管你是投资,还是投机,都应该有严格的止损,并且持有盈利的头寸。基本面有基本面的止损规则,趋势投资/投机有基于价格的止损规则——但是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做的事:将亏损的头寸,以某种规则止损掉;而将盈利的头寸,持续拿着,等到止盈的发生/止损的发生

这段话,关于止损过程中的心里描述,尤其经典:一开始的时候,面对小额的亏损,不愿意认输——这是大多数人会反复犯下的错误!而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经历过多次小幅的亏损之后,心理账户的风险预算不足,导致下次交易的时候变得审慎或者大意,最终导致巨额亏损的发生。

这个在我们的交易框架中,也有所涉及。止损并不代表你不看好后市,反而这是看好后市的表现。你形成一个idea是成本很高的事情,你肯定付出了大量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工作。但是,在市场表现和你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止损,实际上是让自己的亏损不至于超出自己心理账户风险预算。这样,下一次市场发出信号确认这个trade idea的时候,你才会有充足的风险预算赤子来参与这样的机会。如果发生了账户的大幅回撤,你必然会畏首畏尾,这样在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反而不敢入场了。


1.6总结

在Dow去世之后,这本Nelson写的书,将Dow的思想精华用这17篇精选文章给总结了出来。

可以这么说,做股票投资/投机,不管你是什么路数,这本小册子都应该买回来,放在床头,细细品读。在理论没有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Dow纯粹是通过自己对股票市场的经验性观察,提出了非常多的真知灼见。这些经验性描述,为后面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这些经验性描述,虽然过去了100多年,但是现在读起来,仍然感觉颇为受用。这不是因为Dow的聪明和智慧,而是人性百年未变。这些观察是客观的、科学的,那么他必然会永远适用。

从Dow的经验描述来看,他在一百年前,已经把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后面百年的发展路径给定了下来。后人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完善工作——不管是华尔街上摸爬滚打的实践派,还是美国大学里的学院派,后面的发展基本没有脱离Dow所描述的框架——你可能不信,但是等我们讲到现代金融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Dow的思想是多么的伟大。

总结一下:

1.明确了市场环境,投资者行为,和企业的基本面工作作用下形成了价格的运动模式;

2. 提出了主要趋势和次级趋势,这背后隐含了系统的混沌特征描述,自组织,自相似和微观异质性问题;

3.明确了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这为后续格雷厄姆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4. 交易的基本原则:持盈止亏!这在非线性系统中,尤其重要;

5.观察了大众的行为,强调了人的多元性特征,提出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以此观之,称查尔斯·道为价值投资的鼻祖,不为过!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关注基本面的同时,Dow强调了投资者行为和止损的重要性,虽然这些都是经验描述,但是随着金融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了Dow的思想在交易层面的重要性!

下一期,我们聊聊汉密尔顿那本著名的《股市晴雨表》

欢迎小伙伴们多多支持,下面是本书的购买链接!

另外,您有不错的书,也可以推荐。我初步计划是按照书籍的出版时间来写,也可以稍作调整,先写一些大家关注度高的书。


鱼与塘
谢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