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康国际
陪您走对抗癌的每一步!
很多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疗过程中,许多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病灶稳定,但脑部单独进展或出现新的病灶的情况。临床上,虽然全身病灶未进展,但新发脑转移在定义上可视为耐药。然而,单纯以耐药处理并直接更换治疗方案,可能会过早放弃仍然有效的靶向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际上,对于单一的脑部进展,我们应更加谨慎评估,而不是简单地认定为全面耐药。采取局部治疗(如放疗或手术)结合原有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更优的策略,从而延长靶向药物的有效期,避免过早更换系统治疗方案。
寡进展指的是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大部分病灶仍然受到控制,只有少数(通常1-3个)病灶出现进展。这通常与部分耐药或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有关,使得某些病灶对现有治疗失去敏感性,而其他病灶仍然受控。
单独的脑转移是最常见的寡进展类型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进入脑部的浓度低于全身其他部位。例如,口服靶向药物后,实际进入脑部的药物量可能只有全身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在靶向治疗过程中,脑部病灶的控制力往往较弱,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仅脑部进展的情况。
很多人都听说过,靶向耐药的本质通常与旁路突变有关。但旁路突变究竟是如何导致耐药的呢?
简单来说,旁路突变指的是肿瘤细胞在原有驱动基因通路之外,激活了其他信号通路,使其能够在不依赖原始驱动基因的情况下继续生长。例如,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疗后,可能会出现MET扩增、HER2突变或KRAS突变等旁路激活机制,使肿瘤细胞绕过EGFR信号依赖,从而降低靶向药物的抑制作用。
此外,旁路突变还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方式,影响原有驱动基因与DNA或相关靶点的结合,从而间接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理论上,如果能大幅提高药物浓度,让足够的药物分子与驱动基因结合,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耐药。然而,人体对药物剂量的耐受度有限,过高的药物浓度可能导致严重毒副作用,使这种策略难以实施。因此,虽然驱动基因仍然存在,但由于旁路通路的介入,使得原有靶向治疗的抑制效果被削弱,最终导致耐药的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上,针对旁路突变导致的耐药,通常需要联合或更换不同机制的靶向药物,以阻断新的信号通路,而不仅仅是单纯增加原有药物的剂量。
许多医生在面对单独的脑转移时,会直接按照耐药处理,更换治疗方案,甚至改为化疗+贝伐珠单抗。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原因如下:
1. 化疗药物大多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单纯依靠化疗来控制脑转移是无效的。
2. 全身病灶未进展,说明肿瘤尚未进入全面耐药阶段,仅仅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脑部药物浓度不足,从而引发局部耐药。
3.贸然更换全身治疗方案可能会缩短靶向药的有效期,过早放弃仍然有效的系统治疗是不合理的。
针对脑部寡进展的优化处理策略:
✅ 1. 继续原有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优选)
立体定向放疗(SRS/SRT):对单发或少量脑转移病灶,精准、高效;
全脑放疗(WBRT):适用于多发脑转移且病灶较大者;
脑部手术:适用于孤立脑转移、浅表性可切除病灶。
✅ 2. 更换“可入脑”的靶向药物(针对EGFR突变等特定情况)
如EGFR突变肺癌,可考虑换用阿美替尼、奥希替尼等渗透血脑屏障能力更强的药物,目前已上市的EGFR突变药物中,佐利替尼(AZD3759)是入脑强度最强的靶向药,二代药物中达克替尼也是有较强入脑效果的药物。
✅ 3. 加强原有靶向药物的药动学优化
适当增加靶向药物剂量(需医生评估耐受性),以EGFR为例,奥希替尼最大剂量为双倍,伏美替尼最大剂量可用至标准剂量的三倍;
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可通过间歇性高剂量方案提高脑部药物浓度,比如脉冲剂量用法。
为方便大家查阅,我们把针对脑部寡进展的处理方式列在下面:
商务合作:nuokang9933(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