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消费就是刚需!
文摘
三农
2023-12-12 23:16
江西
今天下午刘自强开讲,我陪领导逛街,走着路听了一会他洒口水,别的没听清楚多少,就听到他说食用菌消费是不是刚需这个事情,忽然有感而发,觉得还需要写点什么。
在我看来,食用菌消费是刚需,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觉得它不是刚需呢?甚至很多大佬(凡是涉及科研和产销的都算)也都这么认为呢,其实这里面真的很悲哀,就是我们的食用菌宣传一直在朝着错误的方向走,而且严重到不能自拔。
什么是刚需,不是没有就会死才叫刚需,而是没有这东西就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刚需。结婚买房是不是刚需?不买不是没有的住,既可以和父母住,也可以租房,甚至住桥洞也算一个选择。如果真的穷,住桥洞住破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本质上只要两个人愿意就行。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条件许可,并且也有房源可供)人们认为这是刚需。不买房是一种遗憾,一方面没有自由独立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也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落差。这些东西带来的是夫妻和睦的不易,以及幸福感的不足,所以,买房成了结婚的刚需。
其实类似的东西也都是如此,南方人吃大米饭,北方人吃玉米小麦,都不是不可替代,猪肉牛肉蛋奶鱼同样不是不可以相互替代,蔬菜水果萝卜瓜茄亦然。谁告诉我粮食不是刚需?肉蛋奶不是刚需?满足多元化的口味和营养的全面性,避免食物成分的偏颇,实际上就是作为人类营养的刚需原则。食用菌既不是植物食材,也不是动物食材,当然也不可能是从简单的几种营养要素来认为可以随随便便替代。如果执意的认为健康的营养要素就是那么几个主要成分,显然是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至少在目前,传统医药的许多药物,还是不能简单到用“有效成分”去进行鉴定效果。也就是做不到如“青蒿素”那样,实现传统药物现代化。
基本上可以确认:天然的营养和药物的作用因子,目前被破译的层面还是非常浅的,可以被确定认知的主要内容,是单一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大类别。对于多种、多类化合物协同起效的、合理比例范围的系统的物质共同作用,以及某些大类别物质的结构谱系的效果,目前的认知水平停留在非常模糊的状态。所以,作为三个有显著差别的食物源,其间能否完美替代,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人类这样的杂食性动物,营养构成简单化的概念,是非常欠缺全面性的。
另一方面,无论是基于人类历史的回溯,还是野生动物食性的观察,菌物作为人类食物的基本构成部分的事实是存在的。我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完全脱离菌物类食物会有哪些具体问题,甚至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也很难真的完全彻底摆脱菌物食品。不吃蘑菇他会吃诸如腐乳、醪糟、茭白等东西。
不吃菌物肯定不至于死掉,但作为完整营养谱系之一份子的缺乏,那在亿万年的演化下积淀的生理需求的平衡,一定是无法保持的。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众多食物中,作为大类的菌物就是一种刚需,它是满足动植物成分所缺失的某些组分的必须。仅以β-葡聚糖的角度看,虽然貌似它不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成分,但显然存在诸多的生理影响。β-葡聚糖绝不是动植物可以提供的大类组分,而且是一类结构极端多元,种类几近无限,组分千奇百怪的东西。所以不吃菌物的欠缺,是可以简单的想见的,因为大自然从来不会赋予任何生物意义的浪费。这方面的研究,表面看是在寻求一些菌物药物,但从几十年研究下,目前仍旧无法获得类似生物碱(植物特征成分)的单组分有效成分的结果,我们只能认为,菌物之于人类的作用,是整体下的局部系统而不是某个单项物质。
就如同喋喋不休争论冬虫夏草不含虫草素,但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它有特别效用一样,你不知道原因,但它就是存在。没有足够数量比例的菌物食品,我们人类的健康就必然存在欠缺,这就是食用菌食品作为刚需的最好理由,与所有被认定为刚需的东西逻辑一致。所以,我认为不论是研究者还是生产者抑或加工者,都不要为了突出消费价格而宣传食用菌产品的“特效”,因为“特效”这玩意就真的算不上刚需,哪怕那效果可以起死回生,也是不死不需要的。
最佳的消费需求恰恰是刚需,是对食用菌的原始的食品功能的认定,这也是食用菌产业成长壮大的理由。如果能够想法子做得更方便、更好吃,也只是给这个理由一双翅膀而已,它的重要性仍然归功于原始的属性。
【因为今天忘记带钥匙出门,弄得领导从单位提前回来送钥匙,痛定思痛之下,决定买把智能密码锁,所以只能在逛街买锁的时候听刘自强的口水。安装改造折腾了太久,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只好半夜鸡叫了,各位亲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