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耳干品的食用方法(下)
文摘
生活
2024-01-25 18:30
江西
金耳的食用,未来可能作为菜肴会成为主要的方向,其实,银耳也一样,只不过大家脑子里老是拿它当“补品”,所以舍不得多吃,所以尽捣鼓各种“高级吃法”,而我主张平民化吃法,金耳属于中等价位的菌品,基本上家家户户吃得起。
金耳炒着吃是比较简单的,泡发好了的金耳,切小块或者手撕为小块,和其他配菜一起炒,就是一道不错的家常菜。
炒食的大小要求,就是不能太过细碎,同时也不能太厚,通常厚度以0.5-0.8cm为好,这是要注意的。炒着吃金耳,也仍然是享受口感,味道决定于配菜和调料,炒着吃的感觉,介乎肉和蛋之间,非常特别。
相对于炒食,烧着吃才是金耳的最佳烹调手段,这个方法充分发挥了金耳的特色,口感接近了蹄筋,所以,作为该吃法的发明者(这玩意不能申请专利,所以也没有查新),我把这种做法命名为“素蹄筋”。
做烧菜吃金耳最佳的刀功,要求泡发后的金耳切成条形,粗1.5-2cm,这样的大小,外形和口感都比较接近真正的蹄筋。
烧着吃的金耳,可以烧鸡、猪肉、牛肉等,口味随着烧的主荤菜而变,甚至可以烧鱼,虽然没听说鱼有蹄筋,但鱼味的蹄筋难道不是很妙吗?
金耳烧着吃的做法,和红烧荤菜基本上没有不同,大约在主菜焖煮基本到位,差10-15分钟收汁的时候加入金耳条,这样金耳可以做到表面轻微起胶而内里仍然Q弹的状态。如果希望口味丰满些,可以在烧菜的配料里面同时加上一些香菇,香菇在下锅前要先炒香,这样才不负“香”菇的美名。如果泡发厉害些,这道做法就偏向肥肉口感但不腻,如果泡发得略浅一点,有一点点不太透心的感觉,才特别像蹄筋的风格。这个差异,也可以通过改变金耳加入的时间来调节,但通常金耳不宜超过20分钟的闷烧,否则太过软化会失去口感。
烧金耳的过程会吸收汤汁,所以烧着吃要有足够的汤汁时下锅,当然汤汁不够多的情况下可以加开水补足。
烧金耳是忌讳使用鲜品的,因为鲜品容易煮融,而且不容易吸收主菜味道。对于“菌视界”这样的企业来说,它没法得到这个市场,所以很可能金耳的消费会影响到金耳的生产技术的改变。我不喜欢什么菌品都吹乎“药用”和“滋补”,但金耳的营养特色,基本上和银耳类似,所以并不需要多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出胶”,实际上是可溶性多糖比例较高的表现,而真菌食物的最重要影响人体的成分,就是真菌多糖,而且主要是可溶性多糖,不能溶解的只能最后成为直接排出的部分。所以,吃金耳的好处是能够有更多的可溶性多糖影响我们的身体,其中最主要的受欢迎的一点,用通俗的说法,是保水补水,因为金耳多糖的水分滞纳能力是非常厉害的,所以也有可能以后用它做化妆品。当然金耳的蛋白质也是不错的,而且含量高于普通蔬菜。
关于金耳的品质问题,基于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人工代料培植的比原木的更好,但基于风味特色的要求则是原木生产的更好。不过,目前大概也就甘肃有少量原木培植产品生产,绝大多数市面上的货都是代料生产的。
实际上朵型大而厚实,本身就是营养充分的结果,所以判断产品的好不好,是在相同技术方法下才能比较的。商品金耳干品的分级,主要依据是颜色和外形的圆整程度。
金耳生产技术上,是可以人工控制朵型大小的,但由于消费要求不同,分级的标准也会有差异。一般来说,用于干制供应市场的,以开片好,色泽深黄均匀为上,而鲜品为了切片完整,则以开片不严重的为好。色泽不均,是管理过程因为外部影响和伤害所致,所以相对来说被认为是略差的。不过基于日常大量消费角度考虑,没有什么比价格更重要,因为目前金耳都是相同的技术条件生产,略有瑕疵,去除就是了。金耳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基部夹带培养料,这个与生产技术方法有关,尤其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夹料难以完全避免,所以这必须在食用前注意清理。
煲甜品是要考虑色泽的,以小朵片松为好,整体颜色鲜亮。而做菜则以厚实为佳,方便刀切定型。
金耳是唯一干品气味浓郁的胶质菌,反而是加工后这种香味没有了,金耳的香味类似蜜糖,浓的时候会有点带酸的味道,这不是坏了,而是太浓的表现。
外形有缺,有可能是出现了机械破损,也可能是局部有病斑切除了再烘干,这是次一点的产品,市场上基本上没有批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