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说专家及水平

文摘   三农   2024-05-19 03:28   加拿大  

专家这个词,因为需要册封认定而走向实质性废黜,以至于骂专家成为流行。今天很难看到一个纯粹民间身份的人,能够成为众望所归同时享誉行业的专家,因为大体上在专家的成长之路上,行政资源不会属于这样的人。

尤其是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硬件是很难跨越的基本条件,所以就算你在单位上不被卡压排挤,但各种交流机会的限制是必然的。

这当然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

专家这个词,其实也不过是承认其在某个领域的长项而已,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全面发展”只能是理想化的说法,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个或相近的不多的方向去深入精进。这个事实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什么通才,只有一专多能者。

文凭只是一个学习经历的凭证,如果说有用,也就是证明在某个学科的基础掌握和某个领域的略深的涉猎。因为凡是老师能够教给的东西,都是已经存在的内容,最新不过是老师所发现发明的东西,同时老师也不会只教给一个人。

所以大体上学历文凭很难代表什么领先水平和先进性,在中国尤其不可能,因为大多数绝大多数的“导师”,本身也没有什么先进性可言。当然,大师级别人物,其弟子的文凭是例外的,因为大师的学生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做得了的。考个一般导师的硕士博士并不是多难的事情,愿意努力大体上都可以做到,无非是卷的厉害大师的弟子的要点不是文凭,而是大师的教诲

之所以中国的官封专家特别强调文凭,是因为除了文凭之外,没有任何稍有逻辑的钦封要素,只有文凭是唯一相对过硬的东西。但这就基本上相当于唯文凭论了,这很容易导致对文凭比较低的人才的错失。同时由于专家认定的更多非逻辑要素的干扰,官封专家和实质专家基本上很难重叠起来。

认定一个人够不够专家,其实只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也就是干同样的活的的人,能不能承认谁有优势。因为只有同行的人,特别是水平接近的人才能发现别人真正的高明之处,没有方法也没有必要比较abcde各个方面的所有人的排名,但很容易比较出每一个方面最前端的一个小群体。

所有科技领域的略大一点的方向,都一定包含很多更小的方向,这就是费米原理所表述的一部分,一个人在大一点的方向上有优势,意味着在较多的更小方向进入前沿群体,这就是专家的概念的真谛。

我们为什么强调是细分领域而不是细节领域?这是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了,因为如果只是精工一个细节,往往并不足以掌控适当的工程的完整操作能力,这更适合称为高级技术工,当然这样的的人也是可以称之为专家的,但不是高水平的专家。

高水平专家必须是有一定相对宏观范围优势,同时也兼具了一些相比于微观细节优势人士具有维度跨度的人士,才会具备统筹工程能力。

如果仅仅有宏观优势,充其量只是一个组织者,仅有组织者是不足以完成大的项目的,如果必须要在组织者之外补充专业细节能力人才,那也是不得已的搭配。所以我们经常听说过一些“主持过***级项目”的说法,其实,很可能那人只是个组织者的水平,而且在中国,成为一个组织者的机会,你懂的。

对于一个项目团队,专家的水平是必要的东西,组织者只是更为充分的保障条件,其实任何知情人对于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知悉,仔细加以剖析,谁是什么角色,那是一目了然的,至于一些空泛的“项目”,组织者是什么水平什么能力什么方向,只要不是层次差距太大,都有很多人心知肚明。

这是我们判断专家及其能力水平的基本路线。

最近发的一些文章,涉及到对真实人物的一些评价,我其实写得如履薄冰,但老实说,写完后我还是胸有成竹的,因为我相当于回答了一些网友的“你凭什么对人家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疑问。

现实社会有时候很无奈,不公平不称职无处不在,但这不是我们不追究真相和真实的理由。我们或许无法短时期改变不了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状,但如果我们完全闭嘴不说,不去解剖不去分析告诫,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那可就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当下的专家不够专,又凸显了一些只不过是细节操作人才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令低层次操作性技术人才过分膨胀,动不动就以“没有正在从事”某个工作的理由鄙视更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流行,这更可怕。因为这样的流行带来的,是全社会对中低端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超越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这是所有行业都忌讳的事情,它是行业进步提高的最大阻力。

不大不小菇
菌业技术、信息、述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