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些某种人闻所未闻的基本技术事件

文摘   三农   2024-04-10 21:15   江西  

我之前去过两次鲁山,但没有一次是和官方打交道,也没有一次是和鲁山当地人打交道,一次是和一位设备制造商一起去给他的设备进行问题分析,另一次是和王红女士约见,看她的场所条件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不我认识其他的鲁山人,但我却真的不认识杨十一。现在鲁山某些人十分害怕我会介入他们索赔的处理,这可以放心,因为我现在真的没有时间,何况,我也不愿意和吵架爱好者打交道。
我其实一直没有给鲁山的事件任何定性的结论,只不过是分析了正反两种可能,希望能够有一些科学的论断来作为处理依据,而不是随随便便采用权力和维稳之类的理由方法去处理技术责任争议。但就这也能把一部分人吓到,我的感觉天平不能不倾斜了。心中有鬼才害怕科学的调查和鉴定。
自说自话,是某些人的一贯逻辑路线,但我并不打算和这类蠢货计较,只是想通过一个事情,告诉大家一些简单的道理。
去年十月,我到四川广元,拜会了一位搞羊肚菌的老板党青龙,大家相见恨晚,党老板请我吃饭,席间自然离不开聊羊肚菌。党老板拿出来一张图片,上面的羊肚菌原基密密麻麻,很是漂亮。党老板说,就这个情况,我也算有几年经验了,气候也没啥大的不适,但最后产量非常可怜,绝大多数都没成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来羊肚菌生产上不了解的东西还是太多。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我看出来了,是土质不行,我问他,是不是手捏了那种土有溜滑的感觉?党老板说是啊?你咋知道?我告诉他,我们宜春也有这样的地方,我们叫白泥地,实际上就是高岭土成分占比较大的一类土壤。
高岭土颗粒非常细小,如果有机质含量又不高的话,很难形成团粒结构,而土壤是不是有团粒结构,以及沙粒比例高低,是关乎土壤本身透气性的关键。高岭土颗粒很容易填充土壤其他成分形成的空隙,造成土壤透气性的障碍。
透气性不好的土质情况下,往往保水性倒是比较好,所以土壤含水量要是再高一点儿,那么透气性就会更差。所以这个图片里的情况,是土壤透气性严重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所以后期营养供应跟不上,原基能够发育成大菇的数量就必然很少。
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但党老板认可这个分析。
然后,党老板又提出一个事情,就是他的某处生产场所,马路两边,一边好一边差,所有过程方法来源一致,地方紧邻,时间同步,实在搞不懂为什么?
我问他是不是马路两边有高度差异?他回答有,我问是不是低的地方水有点多?他说也是,那么这下我们就清楚了,由于水位的差异,出得好的那边土壤水分状况更为接近羊肚菌的正常要求,而差的那边土壤水分显然高于羊肚菌的正常要求。
党老板听完这个分析,也认为是正确的。
但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鲁山,马路两边的菌种刚好是来自两家,某些人会怎么看就不好说了。有个蠢货跟我辩论,说一个棚子里播种了两家菌种,结果一家的出的不好,所以就是那一家菌种有问题。
我想这得是什么脑子才能这么干?这是故意要做不好吗?因为众所周知,一个棚里创造不出两个环境,如果两个菌种有条件要求的差异?那么,实际环境条件不可能同时符合两方面的要求,最多控制在环境处于要求重叠部分的情况下,两个都不算很好,才会比较接近,否则,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是对一个有利而对另一个不利,两个同时很好的情况完全不可能。
羊肚菌不同菌株混合可以出菇,所以一些人用混播掩盖菌种不出菇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以此作为“技术绝招”,就严重误导他人了。而据“同一棚”的好坏表现判断菌种问题,显然是错误的。
食用菌生产技术事故的原因分析本身,就是食用菌行业生产技术的天花板,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轻而易举掌握的。所以,遇到问题,不采纳共同的规范去讨论,拿出一些只有自己认同的“理由”,却经不起反向的诘问和推导,基本上就属于吵架了。而这还就不如直接打架来的痛快,因为打架还有一个标准,吵架则完全没有标准。
我也在等待鲁山事件的结论,我并没有拿出结论,但结论出来后,一定要经得起讨论。
不过,顺便说,目前这个时候,理论上在鲁山还属于产季,那些号称有各种问题的,不去尝试最后的努力机会,却把精力用在去政府闹事上面,似乎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生产方面是时间紧迫的,索赔则有更大的时间余地,如此急不可耐的,太有想象空间。

不大不小菇
菌业技术、信息、述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