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问题旁观,为什么不要轻言菌种问题?(三)
文摘
三农
2024-04-06 19:53
江西
羊肚菌生产技术的不成熟,是一直存在的事情,几家欢乐几家愁,年年如此,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努力,有劲儿使不上。
而进入羊肚菌行业的人大多数本质上在靠天吃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整体情况的好坏,存在区域性,一些创造过高产记录的人搞出来一塌糊涂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六、七年前,羊肚菌完全不出原基的情况就开始减少,现在,完全不出原基的问题已经凤毛麟角,这在实际上说明种性问题基本上不会成为绝产的诱因。
但纵观整个羊肚菌生产过程,十分清楚的一点是从原基到小菇的这十几天,这是羊肚菌最关键的一段。即将过去的整个产季,是近几年天气最为恶劣的年份,我们江西、以及湖南、贵州一带,可以说是连续被砍了三斧子。所以当我写《少收了三五斗》的时候,就心知肚明老天爷今次不会太照应羊肚菌。羊肚菌幼期有多个怕,怕冷、怕热、怕干、怕风、怕水、怕闷,所以管理上一旦不可控,立马归零。江西前两个寒潮基本上把大多数人弄傻了,收获的都是覆巢之下的可怜的一点点。也就后一个寒潮相对温和一些,所以,绝收的也不多,但普遍性低产。估计今年江西平均产量不会超过200市斤/亩(这个产量铁定亏),400斤(也就保本而已)的就可以吹牛了,更高的屈指可数。
不可否认,北方农民主体素质弱于南方,也不可否认北方设施整体好于南方,但北方寒冷也严重超过南方,所以,设施条件略差一点,都是经不起气候波动的影响的。显而易见的是暖棚和冷棚、春秋棚,三者的状态,是存在明显梯度的。如果设施不佳、又不懂管控原理、同时老天爷又不给力,以目前的技术路线去从事羊肚菌生产,与赌博无异。实际上业界学者们普遍认为,羊肚菌产业当下的状态是不正常的,所以,羊肚菌的背后,有一支赌羊军。
羊肚菌的群体事件,过去也有过,就是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在甘炳成时代的闹剧!甘炳成弄出来的事情,到2020年就没了,他调离了,这事儿也是我促成的,见《我举报了甘炳成(1)》。之后,再没有大规模发生上访事件,鲁山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老实说四川省农科院既有咎由自取的一面,也有冤屈的一面。咎由自取的方面,就是“大力推广”,甚至发现发明了“混播”这一怪诞技术,但羊肚菌学界主流观点,是不赞成混播的。
冤屈的方面,就是他们在面对群体事件之下,也没有请求鉴定,公家单位的做法也简单粗暴,不许干就完了。所以,自那以后,四川省农科院就不再参与羊肚菌菌种的生产了,当然也没有赔偿一说,糊涂账糊涂结。当然也有可能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不知道,但能够直指菌种问题却没有鉴定就处理的羊肚菌,我不知道别的例子。
目前,我那篇关于鲁山问题的文章,接收到的反对意见都很模糊,没有任何一个是符合逻辑关系可以成为判断依据的,主要有如下说法:
c、亏损的人也快要倾家荡产,人家是贷款干的。这似乎就合乎赌一把的路线了,这卖惨也不是合适的理由。d、号称做了6年,问我几十亩不出什么问题,问我多高温度烧死营养袋?我觉得这更好笑,前五年怎么玩过来的?为什么要换菌种供应者?难道不是听说人家价格低点才买么?总之都没有给出具体理由,图片和过程描述都不说,就是铁定问题在菌种。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每一个观点都是基于事实、科学和逻辑的,我没有谈任何细节,因为那是需要实际调查的,谁怎么说都不算。我的期望,也不是希望拿谁怎么样,而是希望公平公正,有人提醒我鲁山不简单,这固然是好意,但我不考虑,因为我并没有任何选择性立场。
简单不简单,不重要,把问题处理好才重要,不管什么结果,一定是要说服而不能压服,集体和个人也同样,难道被群体裹挟不是另一种被压服么?压服得了一部分人压服不了所有人,压服得了一时压服不了一世,我仍然要恭恭敬敬的对鲁山有关各方说一句:请尊重科学,请讲道理,请讲法律、请讲逻辑,这才是最佳方案。
倘若有人浑水摸鱼,有人趁火打劫,并且能够得逞,那么悲哀的将不仅是鲁山,而是整个菌业的一段走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