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创新文化

百科   2024-10-18 11:23   浙江  
沙漠中很难长出参天大树,创新也要有相应的文化土壤。很多企业向华为、丰田等领先企业学研发和创新,真正学出成效的则少之又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关键原因之一,企业自身没有华为、丰田等公司的文化土壤。

企业需要营造什么样的创新文化?展开来讲,可以洋洋数万言,笔者认为,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二十个字:客户为准、产品为王、学习为基、持续改进、长期主义,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参见图6.6:

图6.6  创新文化的核心内涵

一、客户为尊

如何看待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有很多流行和通俗的说法:“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第一”;“用户是爹,经销商是娘”;等等。在笔者看来,企业看待客户,关键是要“尊重”,尊重客户的诉求和行为,进而在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平等互利。

在如何对待客户上,嘴上讲一万遍不如行动上做一百次,更不是“嘴上说的是主义,心里想的是生意”。在研发领域营造“客户为尊”的信条,就是要求研发人员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想想这件事情给客户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客户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二、产品为王

产品是承载客户价值的主要载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大杀器”。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属于锦上添花,它们也许能收一时之效,却不可能支撑企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产品为王”的创新文化中,研发的商业目标是市场竞争中得“王位”,产品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王牌”,注重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王道”,以产品有关的规范和要求是“王法”。“产品为王”的创新文化,要求企业全员循“王法”,行“王道”,创“王牌”,得“王位”。

“产品为王”的创新文化,还体现在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对技术的尊重,对研发人员的尊重上。企业是否有创新文化,从企业的研发人员规模、真实的年度研发投入、研发负责人在企业高管中的排位,以及研发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等方面就可以看出。

三、学习为基

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大多数东西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市场地位会过时,产品会过时,技术会过时,知识会过时,设备和产线会过时,……,唯有一样东西却不会过时,那就是人们的快速学习能力。

研发组织是最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研发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快速学习能力。只要学习能力强,一时的落后或失败不足为惧。如果学习能力不强,即使暂时领先,很快会被同行赶上;产品的一次失败,可能导致企业的“濒临倒闭“。

研发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与产品有关的知识和“Know-how”,既包括显性的知识,也包括隐形的“Know-how”,其学习方法则有别于学校的课堂学习,更类似于“师带徒”式的言传身教,这要企业建立言传身教的研发学习体系。

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为要点,从文化层面概括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可供企业参考。

四、持续改进

如果说“学习为基”是“知”,是理论;那么,“持续改进”就是“行”,是实践。只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品为王”的创新信条才能落到实处。

“持续改进”的创新文化。要求企业把“问题”视为改进的重要机会。借助问题管理、PDCA管理循环、合理化建议、FRACAS(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的缩写,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等方法和手段的实施,可以营造“持续改进”的创新文化。

“持续改进”的创新文化,首先要求是“准”,找准问题,找对举措;其次是“快”,快实施,快见效;再次是“零”,管理清零,技术清零,不要犯重复错误。只要每天前进一小步,一年累积下来就能前进一大步。

五、长期主义

创新文化的营造,还要求落实长期主义。企业是一个“先利他后利己”的商业组织,创新文化的营造,也要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目的”。但是,创新文化的见效周期往往很长。无论是“客户为尊”、“产品为王”,还是“学习为基”、“持续改进”,都需要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带给企业根本性变化和成效。

有的企业老板常常抱怨——自己很重视创新,却没有尝到创新的甜头。那么,我们要问,他(她)只是口头重视,还是花了“大价钱”去重视?是短期重视,还是长期重视?根据笔者的观察,创新文化的营造和研发能力的建设,一般要通过5~8年以上的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初见成效。

数字化演易
数字化演易,易解数字化 !